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化学试题 / / 实验题
高中化学

(15分)铁、铜等金属及其化合物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用途非常广泛。
Ⅰ.实验室欲制备0.3 mol Cu(NO3)2晶体,甲、乙两同学分别设计实验方案如下:
甲:Cu  Cu(NO3)2
乙:Cu  CuO Cu(NO3)2
(1)从绿色化学的角度分析,         同学的方案更合理。
(2)乙同学实验时通入O2的速率不宜过大,为便于观察和控制产生O2的速率,宜选择    装置(填字母序号)。

Ⅱ.某化学实验小组通过实验来探究一包黑色粉是否由Fe3O4、CuO组成。
探究过程如下:
(1)提出假设:假设1.黑色粉末是CuO;
假设2.黑色粉末是Fe3O4
假设3.黑色粉末是CuO和Fe3O4的混合物。
(2)设计探究实验:
取少量粉末放入足量稀硫酸中,在所得溶液中滴加KSCN试剂。
①若假设1成立,则实验现象是溶液显蓝色。
②若假设2或3成立,则实验现象是            
为进一步探究,继续向所得溶液加入足量铁粉,若产生             的现象,则假设3成立。
有另一小组同学提出,若混合物中CuO含量较少,可能加入铁粉后实验现象不明显。
查阅资料:Cu2+与足量氨水反应生成深蓝色溶液,Cu2++4NH3·H2O=Cu(NH342++4H2O。
为探究是假设2还是假设3成立,另取少量粉末加稀硫酸充分溶解后,再加入足量氨水,若假设2成立,则产生                           现象;若假设3成立,则产生                        现象。
III.由Fe3O4、FeO、CuO、Fe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在加热条件下用足量的CO还原,得到金属混合物2.86g,将生成的CO2气体用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吸收后,产生5.00g白色沉淀。固体混合物的质量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研究性实验小组欲验证浓硝酸在与Cu、Ag合金的反应过程中除生成NO2气体外,还会有少量NO生成、并测定Cu、Ag合金中Cu的质量分数.查阅相关资料表明:“常温下,NO2与N2O4混合存在,在低于0℃时几乎只有无色的N2O4液体或晶体存在.”为此,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中Cu与HNO3反应可能的化学方式           
(2)实验开始前先打开A部分的活塞K1,持续通入一段时间的氮气再关闭K1,其目的是         ;装置中B瓶的作用是          
(3)停止反应后,打开D中的活塞K2并通入O2,若有NO生成,则D中出现的现象是           ;实验发现,通入的O2温度高低对实验现象有较大影响,为便于观察应通入(填“热”或“冷”)       的O2
(4)为减小实验误差,在A中反应完成和D中出现现象后,还应继续进行的操作是          
(5)实验测得如下数据:实验前,Cu、Ag合金的质量:15.0g,浓HNO3:40mL 13.5mol•L﹣1;实验后A溶液:V=40mL  c(H+)=1.0mol•L﹣1.假设反应中HNO3既无挥发也无分解,则:
①参加反应的HNO3的物质的量为       mol.
②若已测出反应后E装置的生成物中含氮元素的质量,则为确定合金中Cu的质量分数还需测定的数据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在实验室进行氨气快速制备与性质实验的组合装置,部分固定装置未画出。

(1)在组装好装置后,若要检验A~E装置的气密性,其操作是首先____,然后微热A,观察到E中有气泡冒出,移开酒精灯或松开双手,E中导管有水柱形成,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
(3)点燃C处酒精灯,关闭弹簧夹2,打开弹簧夹l,从分液漏斗放出浓氨水至浸没烧瓶中固体后关闭分液漏斗,稍候片刻,装置C中黑色固体逐渐变红,装置E中溶液里出现大量气泡,同时还可能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从E中逸出液面的气体可以直接排入空气,请写出在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4)当C中固体全部变红色后,关闭弹簧夹1,慢慢移开酒精灯,待冷却后,称量C中固体质量,若反应前固体质量为16 g,反应后称重固体质量减少2.4 g,通过计算确定该固体产物的成分是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5)在关闭弹簧夹1后,打开弹簧夹2,残余气体进入F中,很快发现装置F中产生白烟,同时发现G中溶液迅速倒吸流入F中。请写出产生白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迅速产生倒吸的原因是________。
(6)为了汪明一水合氨是弱碱,甲、乙两同学分别设计以下实验进行探究。
①甲同学用pH试纸测得室温下0.l mol/L氨水pH为10,则认定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理由是________。
②乙同学取出10 mL 0.1 mol/L氨水,滴入2滴酚酞试液,显粉红色,再加入NH4Cl晶体少量,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则证明一水台氨是弱电解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化学学习小组发现在碱性溶液中,NO2会发生如下反应:
2NO2 + 2NaOH = NaNO2 + NaNO3 + H2O
2NO2 + Na2CO3 = NaNO2 + NaNO3 + CO2
于是提出猜想,NO2和碱性的NaHCO3溶液也能发生类似反应。该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使NO2和NaHCO3溶液充分反应并获得反应液X。

(1)①NaHCO3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是    
②Cu与浓硝酸反应的现象是    
③欲从反应后的溶液中得到硝酸铜晶体,操作步骤是:蒸发浓缩、    、过滤。
(2)该小组同学为了对猜想进行探究,进行如下讨论和实验。
④甲同学认为,可通过检验X中是否存在NO3的方法验证猜想。但经讨论后认为不可行,你认为其原因是    
⑤乙同学在X中加入少量K2Cr2O7溶液,结果溶液褪色,则产物中含有NaNO2。根据以上信息,写出NO2与NaHC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⑥已知在酸性条件下NO2能将I氧化为I2。你认为能否用KI淀粉溶液检验X中是否存在NaNO2_______(填“能”或“不能”),原因是    
⑦已知5NO2+ 2MnO4+6H+= 5NO3+ 2Mn2+ +3H2O。称取a gKMnO4固体,加蒸馏水和少量稀硫酸溶解,配成250mL溶液。移取20.00mL X于锥形瓶,用所配的酸性KMnO4溶液进行滴定,消耗b mL KMnO4溶液。滴点终点的现象是    ,则X中NaNO2的浓度是    (用含a、b的式子表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4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研究HNO3的氧化性,设计了如下实验:
在盛有新制FeSO4溶液的试管中滴入2滴KSCN溶液,观察现象,然后再滴入几滴浓HNO3,溶液的颜色变红,但是将红色溶液放置一会儿则发现溶液由红色快速变为蓝色,并产生红棕色气体,这一奇特现象激起了同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对此现象设计了探究性实验。
(1)甲同学认为是溶液中的Fe2+的干扰造成的,大家经过理性分析,认为可以排除Fe2+的干扰,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认为红色消失,说明Fe(SCN)3被破坏,红棕色NO2说明了某些离子与HNO3发生了氧化还原,推测可能是KSCN与HNO3作用。KSCN溶液是一种无色液体,根据C、S、N的原子结构和共价键的相关知识推测SCN-中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是_______杂化。
(3)根据乙同学的观点,设计了实验方案1,往浓HNO3中逐滴加入KSCN溶液,实验开始时无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溶液慢慢变红色至深红色,突然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放出红棕色气体,而溶液红色消失变为浅绿色,溶液温度升高;继续滴入KSCN,溶液变为浅蓝色,最后变成无色。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过量的Ba(OH)2溶液,产生浑浊,并剩余一种非极性气体;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写出向浓HNO3中滴入KSCN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丙同学认为SCN-的性质还可进一步探究,设计了方案2,向Fe(SCN)3中分别滴加过量的氯水、溴水,溶液的红色均消失变为黄色,而加入碘水时溶液的颜色基本不变。丙同学的设计意图是____________。
(5)通过本次探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a、用SCN-间接检验Fe2+时应注意__________;
b、与SCN-反应使溶液变红的______是Fe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验证Ag与浓HNO3反应的过程中可能产生NO。其实验流程图如下:

(1)测定硝酸物质的量:反应结束后,从下图B装置中所得100 mL溶液中取出25.00 mL溶液,用0.1 mol·L -1 的NaOH溶液滴定,用酚酞作指示剂,滴定前后的滴定管中液面的位置如右上图所示。在B容器中生成硝酸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则Ag与浓硝酸反应过程中生成的NO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

(2)测定NO的体积:①从上图所示的装置中,你认为应选用________装置进行Ag与浓硝酸反应实验,选用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选用上图所示仪器组合一套可用来测定生成NO体积的装置,其合理的连接顺序是_____(填各导管口编号)。
③在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之前,应进行的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气体成分分析:若实验测得NO的体积为112.0 mL(已折算到标准状况),则Ag与浓硝酸反应的过程中______________ (填“有”或“没有”)NO产生,作此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氨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38.实验室可用浓氨水和_____(选填编号)来制取氨气。
a.烧碱             b.生石灰               c.氯化铵
检验氨气易溶于水的简单操作是:收集一试管氨气,                                  
39.往饱和食盐水中依次通入足量的NH3和足量的CO2,生成沉淀的化学式为        ;过滤后,使余液尽可能析出较多NH4Cl晶体的方法是:再通入足量的NH3、冷却并加入       
侯德榜制碱法(联合氨碱法)的CO2来自_____(选填编号)。
a.石灰石煅烧            b.含碳物质燃烧              c.合成氨厂的副产品
40.往CuSO4溶液中滴加氨水,先有沉淀析出,后沉淀溶解溶液呈深(绛)蓝色,有[Cu(NH3)4]2+生成。往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溶液变为淡蓝色。颜色变浅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①溶液变稀;
②[Cu(NH3)4]2++4H+Cu2+ + 4NH4+
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说明溶液变浅的主要原因                                      
41.某实验小组设计了下列装置进行氨的催化氧化实验。

(1)实验时发现:如果缺少乙处的干燥管,将反应后的气体直接通入烧瓶,则烧瓶中先产生白雾,随即产生白烟,其原因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2)实验前,烧杯中盛有200mL 1.000 mol/L NaOH溶液,实验后将烧杯中溶液蒸干,再将所得固体加热至恒重,得到固体10.9g,则该固体含NaOH     g。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亚硝酸钠(NaNO2)外观酷似食盐且有咸味,是一种常用的发色剂和防腐剂,但使用过量会使人中毒。某学习小组针对亚硝酸钠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制取NaNO2
该小组先查阅资料知:①2NO+Na2O2 →2NaNO2;2NO2+Na2O2 →2NaNO3;②NO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为NO3,然后设计制取装置如下图(夹持装置略去):

36.装置D的作用是           ;如果没有B装置,C中发生的副反应有           
37.就算在装置气密性良好的情况下进行实验,该小组发现制得的NaNO2的纯度也不高,可能的原因是        ;设计一种提高NaNO2纯度的改进措施                  
【实验二】测定NaNO2样品(含NaNO3杂质)的纯度
先查阅资料知:①5NO2+ 2MnO4+ 6H+ → 5NO3+ 3Mn2+ + 3H2O;
②MnO4+5Fe2+8H→Mn2++5Fe3+4H2O
然后,设计如下方案测定样品的纯度。

38.取样品2.3g经溶解后得到溶液A 100 mL,准确量取10.00 mL A与24.00 mL 0.0500mol/L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在锥形瓶中充分反应。反应后的溶液用0.1000mol/L (NH4)2Fe(SO4)2标准溶液滴定至紫色刚好褪去;重复上述实验3次,平均消耗(NH4)2Fe(SO4)2溶液10.00 mL,则样品中NaNO2的纯度为_________。
39.通过上述实验测得样品中NaNO2的纯度偏高,该小组讨论的原因错误的是     (填字母编号)。
a.滴定至溶液紫色刚好褪去,立即停止滴定
b.加入A与KMnO4溶液前的锥形瓶未经干燥
c.实验中使用的(NH4)2Fe(SO4)2溶液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过长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探究Fe(NO32等硝酸盐热分解产物和产物的性质,某化学小组开展如下探究性学习:
【查阅资料】金属活泼性不同,其硝酸盐分解产物不同
(1)K→Na活泼金属的硝酸盐分解生成亚硝酸盐和氧气;
(2)Mg→Cu等较活泼金属的硝酸盐分解生成氧化物、NO2和O2
(3)Hg以后不活泼金属的硝酸盐分解生成金属、NO2和O2
2KNO32KNO2↑+O2↑  2Cu(NO322CuO+4NO2↑+O2
2AgNO32Ag+2NO2↑+O2
I:【实验一】探究Fe(NO32热分解固体产物中Fe元素的价态。该小组甲同学将其溶于足量的稀H2SO4得到相应两份溶液,进行以下探究实验。①向一份溶液中滴入少量KSCN溶液;②少量稀酸性KMnO4溶液中滴入另一份溶液。现象:①溶液变红色;②溶液变红色。
(1)则Fe(NO32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II:【实验二】探究Fe(NO32热分解气体产物的性质。小组乙、丙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收集时操作恰当,几乎没有空气)

实验步骤:①连接仪器;②检查装置气密性;③取一定质量Fe(NO32装于大试管,并重新连接好仪器;④加热;⑤……
(2)乙同学使用A装置收集气体,恰好收集到54mL红棕色气体,要从水槽中取出量筒,乙同学的正确操作方法是            
(3)丙同学取等质量Fe(NO32的在同样条件下热分解,用B装置收集气体产物,可收集到气体_____mL。
III:【实验三】探究固体混合物的组成和特征
(4)小组丁同学取KNO3、 Cu(NO32、 Fe(NO32混合粉末充分加热后用排水法未收集到任何气体,则KNO3、Cu(NO32、 Fe(NO32物质的量之比可能为____________。

A.1∶2∶2 B.2∶1∶3 C.1∶2∶3 D.3∶8∶5

(5)取0.6mol由KNO3、 Cu(NO32、 Fe(NO33按等物质的量之比混合而成的粉末溶于100mL 3mol/L的稀硫酸中,再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铜粉,则最多可溶解铜粉质量为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NH3和HNO3是重要的工业产品,下图是合成氨和氨氧化制硝酸的工艺流程。

(1)合成塔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氨分离器中压强约为15MPa,温度约为-20℃,分离氨应用了氨          的性质,从氨分离器中又回到合成塔中的物质是           
(3)氧化炉中反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尾气中的少量NO、NO2可以用NH3来处理,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无污染的气体,写出NO2和NH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当有5.6LNO2被还原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
(5)氧化炉中出来的气体,先降温再进入吸收塔,吸收塔中通入空气的作用是                。若进入吸收塔的气体的体积分数为NO210.0%,NO 1.32%,其余为N2、水蒸气等。当进入氧化炉中气体为10m3时,最少需要空气的体积为          m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I实验室用加热固体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制取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所制得气体中常含有少量杂质气体,为了得到纯净的氨气并加以检验,请在下列装置或试剂中,根据要求作出适当选择,并将编号字母填入表中的空格处。
(1)装置:

(2)试剂: a.NaOH溶液 b.澄清石灰水 c.浓硫酸 d.饱和NaHCO3溶液 e.碱石灰f.品红溶液 g.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制取
气体
杂质气体
制取气体的
发生装置
除去杂质气体的净化装置
收集
装置
净化装置内
所用试剂
检验制得气
体所用试剂
NH3
H2O(g)
 
 
 
 
 

II如图所示,在干燥的圆底烧瓶里充满氨气,用带有玻璃管和滴管(滴管里预先吸入水)的塞子塞紧瓶口。立即倒置烧瓶,使玻璃管插入盛有水的烧杯里(预先在水里滴入少量酚酞溶液)。打开橡皮管上的夹子,轻轻挤压滴管,使少量水进入烧瓶,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肼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某探究小组利用下列反应制取水合肼(N2H4·H2O)。
CO(NH2)+2NaOH+NaClO═Na2CO3+N2H4•H2O+NaCl
NaClO过量时,易发生N2H4•H2O+2NaClO═N2↑+2NaCl+3H2O
实验一:制备NaClO溶液.(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1)配制30%NaOH溶液时,所需玻璃仪器除量筒外,还有______________(填标号);
A.容量瓶      B.烧杯      C.烧瓶      D.玻璃棒
(2)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实验二:制取水合肼.(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控制反应温度,将分液漏斗中溶液缓慢滴入三颈烧瓶中,充分反应.加热蒸馏三颈烧瓶内的溶液,收集108~114℃馏分。
(已知:N2H4•H2O+2NaClO═N2↑+3H2O+2NaCl)
(3)分液漏斗中的溶液是_______(填标号);
A.CO(NH2)2溶液
B.NaOH和NaClO混合溶液
选择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
实验三:测定馏分中肼含量
称取馏分5.000g,加入适量NaHCO3固体,加水配成250mL溶液,移出25.00mL,用0.1000mol•L-1的I2溶液滴定.滴定过程中,溶液的pH保持在6.5左右。(已知:N2H4•H2O+2I2═N2↑+4HI+H2O)
(4)滴定过程中,NaHCO3能控制溶液的pH在6.5左右,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___;
(5)实验测得消耗I2溶液的平均值为18.00mL,馏分中水合肼(N2H4•H2O)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Ⅰ.乙组同学用下列装置来证明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一氧化氮,

B为一个用金属丝固定的干燥管,内装块状碳酸钙固体;E为一个空的蒸馏烧瓶;F是用于鼓入空气的双连打气球。
(1)实验时,先将B装置下移,使碳酸钙与稀硝酸接触产生气体,当C处产生白色沉淀时,立刻将B装置上提,使之与稀硝酸分离。该组学生设计此步操作的目的                 
(2)将A中铜丝放入稀硝酸中,给装置A微微加热,在装置A中产生无色气体,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E中开始时出现浅红棕色气体,用F向E中鼓入空气后,可观察到烧瓶E内气体颜色加深,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4)一段时间后,C中白色沉淀溶解,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已知向含有淀粉的10mL0.2mol/LKIO3酸性溶液滴滴加0.3mol•L-1NaHSO3溶液的过程中,溶液的颜色先变蓝然后褪色,发生的离子反应如下:
①______IO3-+______HSO3-=_______I2+_______SO42-+_______H2O+ ________
②I2+HSO3-+H2O═2I-+SO42-+3H+
回答下列问题
(1)配平离子反应方程式①
______IO3-+______HSO3-=_______I2+_______SO42-+_______H2O+ ________
(2)根据①②反应写出还原性粒子HSO3-、I2、I-由强到弱的顺序_________________;
(3)当溶液刚好褪色时,则消耗的NaHSO3溶液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______;
(4)预测已知向含有淀粉的NaHSO3溶液滴加KIO3溶液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氨基甲酸铵(NH2COONH4)是一种白色固体,易分解、易水解,可用做肥料、灭火剂、洗涤剂等。某化学兴趣小组模拟工业原理制备氨基甲酸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2NH3(g)+CO2(g)NH2COONH4(s)   ΔH<0
(1)如用下图装置制取氨气,你所选择的试剂是                 

(2)制备氨基甲酸铵的装置如上图所示,把氨气和二氧化碳通入四氯化碳中,不断搅拌混合,生成的氨基甲酸铵小晶体悬浮在四氯化碳中。当悬浮物较多时,停止制备。
注:四氯化碳与液体石蜡均为惰性介质。
①发生器用冰水冷却的原因是:                                         
液体石蜡鼓泡瓶的作用是:                                         
②从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分离出产品,为了得到干燥产品,应采取的方法是____ (填写选项序号)。a.常压加热烘干    b.高压加热烘干    c.真空40 ℃以下烘干
③尾气处理装置如图所示。

双通玻璃管的作用:           ;浓硫酸的作用:                        
(3)取因部分变质而混有碳酸氢铵的氨基甲酸铵样品11.73 g,用足量石灰水充分处理后,使碳元素完全转化为碳酸钙,过滤、洗涤、干燥,测得质量为15.00 g。
则样品中氨基甲酸铵的物质的量分数为      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氮化铝(AlN)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为了分析某AlN样品(样品中的杂质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中 AlN的含量,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下两种实验方案。
已知:AlN+NaOH+H2O=NaAlO2+NH3
【方案1】取一定量的样品,用以下装置测定样品中AlN的纯度(夹持装置已略去)。

(1)上图C装置中球形干燥管的作用是                       
(2)完成以下实验步骤:组装好实验装置,首先___________   ,再加入实验药品。接下来的实验操作是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加入NaOH浓溶液,至不再产生气体。打开K1,通入氮气一段时间,测定C装置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通入氮气的目的是              
(3)若去掉装置B,则导致测定结果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由于上述装置还存在缺陷,导致测定结果偏高,请提出改进意见                
【方案2】按以下步骤测定样品中A1N的纯度:

(4)步骤②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5)步骤③的操作是         。A1N的纯度是          (用m1、m2表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化学磷实验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