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化学试题 / / 实验题
高中化学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一个课题是“NO2能否支持木条的燃烧?”由于实验室中没有现成的NO2气体,该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两个方案(忽略N2O4的存在,图中铁架台等夹持仪器均已略去):
Ⅰ.实验装置如下图1所示

图1                                     图2
(1)浓硝酸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2)实验开始后木条上的火星逐渐熄灭,有的同学得出“NO2不能支持木条的燃烧”的结论。你认为这一结论是否正确?      (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              
Ⅱ.实验装置如上图2所示
(1)硝酸铜固体加热分解的产物有氧化铜、二氧化氮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当集气瓶中充满红棕色气体时,木条复燃了,有的同学得出“NO2能支持木条的燃烧”的结论。你认为这一结论是否正确?               (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                        
Ⅲ.为了更直接说明“NO2能否支持木条的燃烧”这一问题,请你重新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简述实验原理和主要操作。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实验方案来研究稀硝酸与铜反应生成NO。

(1)补充完成下列实验步骤: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打开活塞A,往U型管右侧漏斗中注入稀硝酸,一直注到稀HNO3接触到A处橡皮塞为止;
③关闭活塞A,观察实验现象。
(2)记录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可观察到的现象有:U型管左侧铜丝逐渐溶解,有_____色气体产生,溶液呈______色,随着反应不断进行,最后反应自行停止,该过程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管内装有NO,倒置于水槽中,当向试管内通入21mLO2时,最后试管中的液面仍在原来的位置,则原试管中NO的体积为_________mL。
(4)0.1L稀硝酸和稀硫酸的混合液,其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0.1mol/L和0.4mol/L。若向该混合液中加入足量的铜粉,则最多能溶解铜粉的质量_______g。若要使溶液中的Cu2+全部转化为Cu(OH)2沉淀,应加入2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          _mL。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同学拟定了以下实验方案,来确定一批合金废料的成分并加以回收利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上述信息可确定该合金中一定含有Fe和____(填化学式)。
(2)“试剂a”是一种不引入杂质的绿色氧化剂,该氧化剂的化学式为____;滤渣D、稀硫酸和试剂a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若反应①产生的气体是H2,则验证滤液A只含NaAlO2、不含Na2SiO3的方法是:取少量滤液A于试管中,滴加                      
Na2SiO3溶液与过量的C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取质量均为13.2g的滤渣B四份,分别加入相同浓度,不同体积的稀HNO3充分反应,标准状况下所生成的NO(设还原产物只有一种)体积与剩余固体金属的质量如下表:

实验编号




稀HNO3体积(mL)
100
200
300
400
剩余金属质量(g)
9.0
4.8
0
0
NO体积(L,标况)
1.12
2.24
3.36
4.48

①实验①最先溶解的金属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滤渣B中Fe的质量分数为____%(精确到0.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校课外活动小组为探究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主要是NO,设计了下列实验。图中K为止水夹,F是装有一半空气的注射器,其中加热装置和固定装置均已略去。

请回答有关问题:
(1)设计装置A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完成装置A的实验目的后,关闭K,再将装置B中的铜丝插入稀硝酸。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F中的空气推入E中,证明NO存在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此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D中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了证明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NO,某校学生实验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其装置如图所示(加热装置和固定装置均已略去),B为一个用金属丝固定的干燥管,内装块状碳酸钙固体;E为一个空的蒸馏烧瓶;F是用于鼓入空气的双连打气球。

(1) 实验时,先将B装置下移,使碳酸钙与稀硝酸接触产生气体,当C处产生白色沉淀时,立刻将B装置上提,使之与稀硝酸分离。该组学生设计此步操作的目的为               
(2)将A中铜丝放入稀硝酸中,给装置A微微加热,在装置A中产生无色气体,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装置E中开始时出现浅红棕色气体,用F向E中鼓入空气后,可观察到烧瓶E内气体颜色加深,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4)一段时间后,C中白色沉淀溶解,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5)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化学学习小组同学根据实验室现有的制取氨气的药品,设计了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部分夹持仪器未画出),制取并探究氨气的还原性、检验反应产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B中碱石灰的作用是                                                   
(3)C中黑色固体变红,且产生的气体对空气无污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D中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装置存在明显缺陷,该缺陷是                         
(5)工业中常用氮气与氢气在高温、高压、铁触媒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合成氨气,该小组同学模拟该条件也合成出了氨气。已知起始时,将2 mol N2、6 mol H2充入一个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过了5 min后,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减少了1 mol,求在这段时间内以H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实验室用稀硝酸与铜反应来制备NO气体,如果采用(Ⅰ)装置(烧瓶内加入稀硝酸和铜片,必要时可加热),实验效果不十分理想,因为从观察到的现象不能有力证明反应产物是NO;有人设计了(Ⅱ)装置(橡皮塞下端连有铜丝圈),用来做该实验可以达到满意的效果。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用Ⅰ装置做实验时,实验过程中由于观察到烧瓶内有             现象,而不能有力证明反应产物是NO;收集NO能否用瓶口向上排空气法?答:     (填“能”“否”)。
(2)用Ⅱ装置做实验时,将有关操作补充完全:
①将分液漏斗的活塞打开,从U形管的B侧管口注入稀硝酸,一直注到       为止。
a.刚好浸没铜丝下端   b.刚好浸没铜丝中部   c. 单孔塞下沿与液面间不留有空隙
②关闭活塞,用酒精灯对U形管的A侧加热,当        时,撤去酒精灯。
(3)在(2)的实验中:
①什么情况下反应自动停止?                                         。
何处观察到无色的NO气体?                                         
②如果再将分液漏斗的活塞慢慢打开,可在分液漏斗中观察到哪些明显现象?
答:                                                                 。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1所示,某兴趣小组同学将铜片加入稀硝酸,发现开始时气泡产生速率非常慢,一段时间后速率明显加快,烧瓶内溶液呈浅蓝色并不断加深,液面上方的气体颜色也在不断加深。该小组同学拟通过实验探究反应速率变化的原因。

图 1                                    图 2
(1)图1中铜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NaOH溶液所起的作用                                       
(2)小组同学提出了如下假设并设计实验探究:
Ⅰ.甲同学认为是反应放热导致溶液温度升高所致,完成此实验还需要的仪器是       
测定反应过程中溶液不同时间的温度,结果如下表:

时间/min
0
5
10
15
20
25
35
50
60
70
80
温度/℃
25
26
26
26
26
26
26.5
27
27
27
27

 
结合实验目的和表中数据,你得出的结论是                                     
Ⅱ.乙同学认为生成的Cu2+对反应有催化作用,为验证此假设,取A、B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铜片和稀硝酸,那么最好是在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的           (填序号)。
A.硝酸铜晶体        B.硝酸铜溶液        C.硫酸铜晶体        D.硫酸铜溶液
然后对比两支试管的反应,发现现象基本相同。因此得出结论:Cu2+并不是反应的催化剂。
Ⅲ. 丙同学根据现象推测反应过程中还有少量       生成,进而认为该物质对反应有催化作用,如图2所示,实验中丙同学从a处通入该物质后,发现左管中产生气泡速率明显快于右管。小组同学得出最后结论:这种物质对铜和稀硝酸的反应有催化作用。
(3)实验结束后,发现试管中溶液呈绿色,而不显蓝色。部分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较高所致,另一部分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溶解了通入的物质。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证明哪种假设正确。(写出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和结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课外活动小组欲利用CuO与NH3反应,研究NH3的某种性质并测定其组成,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夹持装置未画出)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 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仪器b中可选择的试剂为________;

(2)实验室中利用下列各组物质,进行喷泉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A.Cl2与饱和食盐水 B.CO2 与40%的NaOH溶液
C.NH3与饱和食盐水 D.HCl与水

(3)实验中观察到装置C中黑色CuO粉末变为红色固体,量气管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上述现象证明NH3具有________性,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4)E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完毕,若测得干燥管D增重mg,装置F测得气体的体积为n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则氨分子中氮、氢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用含m、n字母的代数式表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图中a、b、c表示止水夹)。



a

 

请按要求填空:
(1)利用B装置可制取的气体有                 (填2种)。
A、C、E相连后的装置可用于制取Cl2并进行相关的性质实验。
若在丙中加入适量水,即可制得氯水。将所得氯水分成两份,进行Ⅰ、Ⅱ两个实验,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如下:


实验序号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将氯水滴入品红溶液
溶液褪色
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有漂白性

氯水中加入 NaHCO3粉末
有无色气泡产生
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具有较强的酸性

 
(2)请你评价实验Ⅰ、Ⅱ的结论是否合理?若不合理,请说明理由。                 
                                                                       
(3)请利用上述A、C装置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Cl2和Br2的氧化性强弱(分别指出甲、乙、丙中盛装的试剂、实验现象及结论)                                      
                                                                      
B、D、E装置相连后,在B中盛装足量浓硝酸和铜片(放在有孔塑料板上),可制得NO2并进行有关实验。
(4)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欲用D装置验证NO2与水的反应,其操作步骤为:先关闭止水夹      ,再打开止水夹      ,使烧杯中的水进入试管丁的操作是                                  
                                                              
(6)试管丁中的NO2与一定量的O2混合后倒插水中,试管9/10充满水,则原试管丁中的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可能为                     。(保留二位小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硫及其化合物有广泛的应用,对SO2性质的研究是高中化学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I.对比研究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若将硫的单质及部分化合物按如下表所示分成3 组,则第2组中物质M的化学式是                                        。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S (单质)
SO2、H2SO3、M、NaHSO3
SO3、H2SO4、Na2SO4、 NaHSO4

 
Ⅱ.某校化学学习小组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SO2气体还原Fe3+、Br2的反应。

(1)下列实验方案可以用于在实验室制取所需SO2的是                        。
A.Na2SO3溶液与HNO3                    B.Na2SO3固体浓硫酸
C.固体硫在纯氧中燃烧                    D.铜与热的浓硫酸
(2)装置C的作用是除去多余的SO2,防止污染空气。已知在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SO2的 过程中,往往得到Na2SO3和NaHSO3的混合溶液,常温下,溶液pH随n(SO32—):n(HSO3)变化关系如下表

n(SO32—):n(HSO3)
91:9
1:1
9:91
pH
8.2
7.2
6.2

 
当吸收液中n(SO32—):n(HSO3) =10:1时,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c(Na+)+ c(H+)= 2c(SO32—)+ c(HSO3)+ c(OH)
B.c(Na+)>c(HSO3)>c(SO32—)>c(OH)>c(H+)
C.c(Na+)>c(SO32—)>c(HSO3)>c(OH)>c(H+)
(3)在上述装置中通入过量的SO2,为了验证A中SO2与Fe3+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他们取A中反应后的溶液分成三份,并设计了如下探究实验,请你评价并参与他们的探究过程(限选试剂:KMnO4溶液、KSCN溶液、BaCl2溶液、稀硫酸、稀盐酸、稀硝 酸、Ba(NO3)2溶液、新制的氯水)

序号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结论
方案①
往第一份试液中加入KMnO4溶液溶液
紫红色褪去
SO2与Fe3+反应生成了Fe2+
方案②
往第二份试液中加入
 
SO2与Fe3+反应生成了Fe2+
方案③
往第二份试液中加入
 
SO2与Fe3+反应生成了SO42—

 
上述方案①得出的结论是否合理                    ,原因                                。
如果他们设计的方案②与方案③均合理并且得到相应结论,请你将上面表格补充完整。
(4)装置B中能表明Br的还原性弱于SO2的现象是                           。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同学在学习硝酸与硫酸时,对两种酸与铜的反应情况进行研究,试完成下列各题。
(1)在甲、乙两个烧杯中,分别装入40mL浓度均为2mol·L-1的稀硫酸和稀硝酸,并向其中各加入 4g束状铜丝,观察现象,试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2)充分反应后,将甲、乙烧杯混合,再使之充分反应,最终所得溶液溶质为____     ,剩余固体总质量为           g
(3)若甲中硫酸溶液体积V(V>40mL)可变,其余数据不变,则:
①当甲、乙烧杯混合充分反应后,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时,V=____    mL,若要将溶液中的Cu2+沉淀完全,应加NaOH使溶液的pH至少为____     。已知KsP[Cu(OH)2]=2.2×l0-20,1g=0.7)
②能否通过硫酸溶液体积的改变,使铜丝在甲、乙烧杯混合充分反应后完全溶解? 试写出推理过程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图一装置制取氨气并探究氨气的有关性质。

(1)装置A中烧瓶内试剂可选用________(填序号)
a.碱石灰  b.浓硫酸  c.生石灰  d.五氧化二磷  e.烧碱
(2)若探究氨气的溶解性,需在K2的导管末端连接图二装置中的_____装置(填序号),当装置D中集满氨气后,关闭K1、K2,打开K3,引发喷泉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探究氨气的还原性,需打开K1、K2,K3处导管连接制取纯净、干燥氯气的装置。
①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制取氯气,生成气体必须通过盛有____________试剂的洗气瓶;
②D中氨气与氯气反应产生白烟,同时生成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从K3处导管逸出的气体中含有少量Cl2,则C装置中应盛放_________溶液(填化学式),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实验小组设计了下列装置进行氨的催化氧化实验。

完成下列填空:
(1)常温下,氨水的浓度为1:1.5(28%的浓氨水和水的体积比)时实验现象明显,配制该浓度氨水的玻璃仪器有                        
(2)本实验用的干燥剂是碱石灰和无水氯化钙。则甲处是____________;乙处是___________。
(3)实验时,先将催化剂加热至红热,在不断鼓入空气的情况下,熄灭酒精灯,反应仍能继续进行,说明反应是_____(填“吸”或“放”)热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4)实验前,烧杯中盛有200mL 1.000 mol/L的 NaOH溶液,实验后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13,且溶液质量比反应前增加了7.48g,则NaOH溶液吸收的NO和NO2的物质的量之比
            (设溶液的体积不变且忽略盐类的水解)。
(5)实验时发现:如果缺少乙处的干燥管,将反应后的气体直接通入烧瓶,则烧瓶中产生白烟。其原因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6)已知NH3和N2常压下的沸点分别为:-33.5℃和-195.8℃,据此推测这两种物质中,能做制冷剂的是         (填分子式);能用来冷冻物质的是        (填分子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乙两个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测定氨分子中氮.氢原子个数比,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

下图A.B.C为甲.乙两小组制取氨气时可能用到的装置,D为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实验开始前装置中的空气已排尽。甲小组测得:反应前氧化铜的质量为.氧化铜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生成氮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乙小组测得洗气装置D前后的质量和生成氮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1)写出仪器a的名称:                                 
(2)甲.乙两小组选择了不同方法制取氨气,请将实验装置的字母编号和制备原理填写在下表空格中。

 
实验装置
实验药品
制备原理
甲小组
A
氢氧化钙.硫酸铵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乙小组
②    
浓氨水.氢氧化钠
用化学平衡原理分析氢氧化钠的作用:
                           
                             

 
(3)甲小组用所测数据计算出氨分子中氮.氢的原子个数之比为                   
(4)在操作和计算正确的情况下,乙小组用所测数据计算出氨分子中氮.氢的原子个数比明显小于理论值,其原因可能是                                            
(5)乙小组在原有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装有药品的实验仪器,重新实验,得出合理的实验结果。该药品的名称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化学磷实验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