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s)+2B(g)2C(g)+D(g);△H>0。现将1molA和2molB加入甲容器中,将4 molC和2 mol D加入乙容器中,此时控制活塞P,使乙的容积为甲的2倍,t1时两容器内均达到平衡状态(如图1所示,隔板K不能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保持温度和活塞位置不变,在甲中再加入1 mol A和2 mol B,达到新的平衡后,甲中C的浓度是乙中C的浓度的2倍 |
B.保持活塞位置不变,升高温度,达到新的平衡后,甲、乙中B的体积分数均增加 |
C.保持温度不变,移动活塞P,使乙的容积和甲相等,达到新的平衡后,乙中C的体积分数是甲中C的体积分数的2倍 |
D.保持温度和乙中的压强不变,t2时分别向甲、乙中加入等质量的氦气后,甲、乙中反应速率变化情况分别如图2和图3所示(t1前的反应速率变化已省略) |
某温度时,在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浓度的变化如图Ⅰ所示,若其它条件不变,当温度分别为T1和T2时,Y的体积分数与时间关系如图Ⅱ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X(g)+3Y(g)2Z(g);△H<0 |
B.若其它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X的转化率增大 |
C.达到平衡后,若其他条件不变,减小体积,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
D.达到平衡后,若其他条件不变,通入稀有气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
相同温度下,体积均为0.25 L的两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X2(g) + 3Y2(g)2XY3(g) △H=-92.6 kJ.mol-1
容器 编号 |
起始时各物质物质的量/mol |
达到平衡的时间 |
达平衡时体系能量的变化 |
||
X2 |
Y2 |
XY3 |
|||
① |
1 |
3 |
0 |
2分钟 |
放热46.3kJ |
② |
0.4 |
1.2 |
1.2 |
/ |
Q(Q>0) |
实验测得反应在起始、达到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容器①中反应达平衡时用XY3表示的反应速率为v(XY3)=1/30moI.L-l·s-1
B.平衡时,两个容器中XY3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C.容器②中反应达到平衡时吸收的热量为Q
D.若容器①体积为0.3L,则达平衡时放出的热量大于46.3kJ
【改编】向甲、乙、丙三个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g)+B(g) xC(g) △H<0。测得两容器中c(A)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
容器 |
甲 |
乙 |
丙 |
容积(L) |
0.5 |
0.5 |
0.5 |
能量变化(kJ) |
Q1 |
Q2 |
Q3 |
反应物起始量 |
A、B各1 mol |
A、B各0.5 mol |
C 0.5 mol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1
B.Q1=2Q3
C.根据题中信息无法计算a值
D.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充入A、B、C各2mol,则此时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一定温度下,在三个体积均为2.0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PCl5(g)PCl3(g)+Cl2(g)
编号 |
温度(℃) |
起始物质的量 (mol) |
平衡物质的量 (mol) |
达到平衡所需时间(s) |
|
PCl5(g) |
PCl3(g) |
Cl2(g) |
|||
Ⅰ |
320 |
0.40 |
0.10 |
0.10 |
t1 |
Ⅱ |
320 |
0.80 |
|
|
t2 |
Ⅲ |
410 |
0.40 |
0.15 |
0.15 |
t3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衡常数K:容器Ⅱ>容器Ⅲ
B.反应到达平衡时,PCl5的转化率:容器Ⅱ>容器Ⅰ
C.反应到达平衡时,容器I中的平均速率为v(PCl5)=0.1/t1 mol/(L•s)
D.起始时向容器Ⅲ中充入PCl5 0.30 mol、PCl30.45 mol和Cl20.10 mol,则反应将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已知某可逆反应:2M(g)N(g) △H<0。现将M和N的混和气体通入容积为l L的恒温密闭容器中,反应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b、c、d四个点中处于平衡状态的点是a、b |
B.反应进行至25 min时,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加入了0.4 mol N |
C.若调节温度使35 min时体系内N的体积分数与15 min时相等,应升高温度 |
D.若在40 min时出现如图所示变化,则可能是因为加入催化剂引起的 |
在10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X(g)和Y(g),发生反应X(g)+Y(g) M(g)+N(g),所得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 编号 |
温度/℃ |
起始时物质的量/mol |
平衡时物质的量/mol |
|||
n(X) |
n(Y) |
n(M) |
||||
① |
700 |
0.40 |
0.10 |
0.090 |
||
② |
800 |
0.10 |
0.40 |
0.080 |
||
③ |
800 |
0.20 |
0.30 |
a |
||
④ |
900 |
0.10 |
0.15 |
b |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①中,若5 min时测得n(M)=0.050 mol,则0至5 min时间内,用N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N)=1.0×10-2 mol·L-1·min-1
B.实验②中,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0
C.实验③中,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60%
D.实验④中,达到平衡时,b>0.060
根据下列有关图象,说法正确的是
A.由图Ⅰ知,反应在T1、T3处达到平衡,且该反应的△H<0 |
B.由图Ⅱ知,反应在t6时,NH3体积分数最大 |
C.由图Ⅱ知,t3时采取降低反应温度的措施 |
D.图Ⅲ在10L容器、850℃时反应,由图知,到4min时,反应放出51.6kJ的热量 |
一定温度下,在三个体积均为1.0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CH3OH(g)CH3OCH3(g)+H2O(g)
容器编号 |
温度(℃) |
起始物质的量(mol) |
平衡物质的量(mol) |
|
CH3OH(g) |
CH3OCH3(g) |
H2O(g) |
||
Ⅰ |
387 |
0.20 |
0.080 |
0.080 |
Ⅱ |
387 |
0.40 |
|
|
Ⅲ |
207 |
0.20 |
0.090 |
0.090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逆反应为放热反应
B.达到平衡时,容器Ⅰ中的CH3OH体积分数比容器Ⅱ中的小
C.达到平衡时,容器Ⅰ中的压强与容器Ⅲ中的压强相同
D.若起始时向容器Ⅰ中充入CH3OH 0.15 mol、CH3OCH3 0.15 mol 和H2O 0.10 mol,则反应将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在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C(g)+CO2(g)2CO(g);△H=Q kJ·mol-1。下图为CO2、CO的物质的量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O在2-3min和4-5min时平均速率相等 |
B.当固焦炭的质量不发生变化时,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状态 |
C.5min时再充入一定量的CO,n(CO)、n(CO2)的变化可分别由c、b曲线表示 |
D.3min时温度由T1升高到T2,重新平衡时K(T2)小于K(T1) |
一定温度时,向2.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SO2和1molO2,发生反应:
2SO2(g)+O2(g)⇌2SO3(g).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
t/s |
0 |
t1 |
t2 |
t3 |
t4 |
n(SO3)/mol |
0 |
0.8 |
1.4 |
1.8 |
1.8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在前t1 s 的平均速率v(O2)=0.4/t1mol•L-1•s-1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体积压缩到1.0L,平衡常数将增大
C.保持温度不变,向该容器中再充入0.3 molSO2、0.1molO2和0.2molSO3,则此时V正>V逆
D.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4mol SO3,达到平衡时,SO3的转化率大于10%
液氨常用作制冷剂,回答下列问题
(1)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a.NH4I(s) NH3(g) + HI(g)
b.2HI(g) H2(g) + I2(g)
①写出反应a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②达到平衡后,扩大容器体积,反应b的移动方向 (填“正向”、“逆向”或“不移动”),达到新的平衡时容器内颜色将怎样变化 (填“加深”、“变浅”或“不变”)
(2)工业上合成氨的反应:N2(g)+3H2(g) 2NH3(g) ΔH=-92.60 kJ·mol-1
下列说法能说明上述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单位时间内生成2n mol NH3的同时生成3n mol H2
b.单位时间内生成6n mol N—H键的同时生成2n mol H—H键
c.用N2、H2、NH3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为1∶3∶2
d.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增大
e.容器内的气体密度不变
(3)已知合成氨反应在某温度下2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测得如下数据:
根据表中数据计算:
①反应进行到2 h时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 kJ。
②0~1 h内N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 mol·L-1·h-1。
③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________(保留两位小数)。
④反应达到平衡后,若往平衡体系中再加入N2、H2和NH3各1.00 mol,化学平衡将向________方向移动(填“正反应”或“逆反应”)。
(4)肼(N2H4)的性质类似于NH3,极易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一种二元弱碱在溶液中分步电离,请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其水溶液显碱性的原因 。
在恒容条件下发生反应A(g)+3B(g)2 C(g)(△H<0),改变其他反应条件,在Ⅰ、Ⅱ阶段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Ⅰ阶段用C表示的平衡前的反应速率v (C)=0.1 mol/(L·s)
B.第Ⅱ阶段中B的平衡转化率αⅡ(B)为0.019
C.第Ⅰ阶段的平衡常数KⅠ与第Ⅱ阶段平衡常数KⅡ的大小关系是:KⅠ﹤KⅡ
D.由第一次平衡到第二次平衡,可能采取的措施是从反应体系中移出产物C
下列各表述与示意图一致的是
A.图①表示室温时,用0.1 mol.L-1盐酸滴定0.1 mol·L-1NaOH溶液过程中的pH变化 |
B.T℃时,反应2NO2(g)N2O4(g)达到平衡时NO2的体积分数φ(NO2)随压强P的变化如图②所示,则A点的颜色深,B点的颜色浅 |
C.图③表示向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A2和B2,一定条件下使反应 2A2(g)+B2(g)2C(g)达到平衡,正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由图可得出的结论是: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量 |
D.图④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气体M存在如下关系xM(g)Mx(g),t1时刻,保持温度不变,再充入1 mol M,重新达到平衡时将增大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