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晴朗的一天,甲乙两株同种植物在相同条件下CO2吸收速率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植株在a点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
B.乙植株在e点有机物积累量最多 |
C.曲线b~c段和d~e段下降的原因相同 |
D.两曲线b~d段不同的原因可能是甲植株气孔无法关闭 |
如图表示光合作用暗反应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表示O2,④表示CO2 |
B.暗反应中,CO2首先与C5结合生成C3,然后被还原为(CH2O) |
C.C3的还原过程中,需要光反应提供的能源物质只有② |
D.(CH2O)可以转化为多糖、脂质 |
关于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
A.使用定性滤纸过滤研磨液 |
B.将干燥处理过的定性滤纸条用于层析 |
C.在划出一条滤液细线后紧接着重复划线2~3次 |
D.研磨叶片时,用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溶解色素 |
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下列参与暗反应必需的物质是( )
A.H2O、CO2、ADP | B.CO2、NADPH、ATP |
C.H2O、CO2、ATP | D.NADPH、H2O、ADP |
下列有关“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加入碳酸钙防止滤液挥发 |
B.用NaCl溶液提取叶片中的色素 |
C.用无水酒精分离滤液中的色素 |
D.加入二氧化硅有利于充分研磨 |
下图表示叶绿体中色素的吸收光谱(颜色深、浅分别表示吸收量多、少)。甲、乙两图分别是( )
A.胡萝卜素、叶绿素的吸收光谱 |
B.叶绿素、胡萝卜素的吸收光谱 |
C.叶黄素、叶绿素的吸收光谱 |
D.叶黄素、胡萝卜素的吸收光谱 |
关于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过程①表示光反应,a代表水 |
B.肝细胞中,过程②只发生在线粒体内膜 |
C.过程③受b的制约,还受过程①的影响 |
D.所有生物都有过程④所需的各种酶 |
某科研所为提高蔬菜产量进行了相关生理活动的研究(均在最适温度下进行),结果如图所示。相关分析合理的是( )。
A.图一可见呼吸底物为葡萄糖、O2浓度为A时,O2的吸收量等于CO2的释放量 |
B.图一中DE段CO2的释放量有所下降可能是由于温度抑制了酶的活性 |
C.图二可见乙品种比甲品种呼吸速率低,且乙品种比甲品种更适于生长在弱光环境中 |
D.图二中F点时甲的叶肉细胞中消耗ADP的场所是叶绿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
下图是利用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实验的示意图。图中刚开始释放出的A 、B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是
|
科学家用含有14C的CO2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的碳原子,其转移途径是
A.CO2→叶绿素→ADP | B.CO2→叶绿体→ATP |
C.CO2→乳酸→糖类 | D.CO2→C3酸→糖类 |
如图为水绵结构模式,恩·吉尔曼进行光合作用实验时,把载有水绵和需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里,然后用白光束对水绵细胞的不同部位(如a处)做点状投射,发现水中的需氧细菌明显聚集在叶绿体被光投射处;若将装片完全暴露在光下,需氧细菌则分布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的周围。此实验证明了
A.氧气是由水分解来的 | B.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
C.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 | D.光合作用需以二氧化碳作原料 |
光合作用过程中,能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完成的能量转换过程是
A.光能→稳定的化学能 |
B.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 |
C.光能→活跃的化学能 |
D.稳定的化学能→活跃的化学能 |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预期结果的是
A.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统计每一时期细胞数占细胞总数的比例,能比较细胞周期各时期的时间长短 |
B.在鉴定还原糖时为避免样液本身颜色的干扰,应选取接近白色或无色的甘蔗提取液 |
C.将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装片置于黑暗且缺氧的环境中,用极细光束照射后,细菌集中于有光照的部位,能说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于水 |
D.在单侧光照射下,金丝雀虉草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去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能说明生长素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 |
某生物兴趣小组将一枝伊乐藻浸在加有适宜培养液的大试管中,以白炽灯作为光源,移动白炽灯调节其与大试管的距离,分别在10℃、20℃和30℃下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单位时间内不同距离下枝条产生的气泡数目,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若在缺镁的培养液中进行此实验,则B点向右移动 |
B.A点和C点的限制因素分别为温度和光照强度 |
C.B点条件下伊乐藻能进行光合作用 |
D.该实验研究的是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