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研究组获得了水稻的叶黄素缺失突变体。将其叶片进行了红光照射光吸收测定和色素层析条带分析(从上至下),与正常叶片相比,实验结果是( )
A.光吸收差异显著,色素带缺第2条 |
B.光吸收差异不显著,色素带缺第2条 |
C.光吸收差异显著,色素带缺第3条 |
D.光吸收差异不显著,色素带缺第3条 |
下图是夏季晴朗的白天,某种绿色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曲线图。下列有关光合作用强度变化原因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 )
A.从A→B主要原因是光照增强,气温上升 |
B.从B→C主要原因是温度过高,酶失活 |
C.从C→D主要原因是气孔打开,CO2供应增加 |
D.从D→E主要原因是光照减弱,气温下降 |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神经冲动的传导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 |
B.含高尔基体的细胞一定有分泌功能 |
C.正常生理状态下,溶酶体不会分解细胞自身结构 |
D.叶绿体合成的ATP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为转录提供能量 |
新采摘的玉米味道比较甜的原因是籽粒中蔗糖的含量较高。采摘一天后玉米籽粒中50%的游离蔗糖被转化成淀粉,采摘几天后的玉米籽粒失去甜味;采摘后立即冷冻可以保持玉米籽粒的甜味。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玉米籽粒中的蔗糖是籽粒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 |
B.冷冻处理抑制了相关酶的活性减少了淀粉的生成 |
C.蔗糖转化为淀粉是通过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实现的 |
D.蔗糖转化成淀粉后籽粒的呼吸速率增加利于储存 |
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细胞因不含叶绿体而显白色(如图中b所示)。将整株银边天竺葵放在黑暗中两天后,再做如图所示处理。两小时后取该叶片经酒精脱色处理,滴加碘液显色后进行观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不正确的是
A.实验中a处和b处两部分对照说明光合作用发生于叶绿体 |
B.实验中a处和c处两部分对照说明光合作用需要CO2 |
C.实验中a处和遮光纸遮挡部分对照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 |
D.实验中光照的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 |
用14C标记CO2,可用于研究光合作用过程中
A.光反应的条件 | B.暗反应的条件 |
C.由CO2合成糖的过程 | D.能量的转换过程 |
关于叶绿体色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素a和叶绿素b分布于类囊体的薄膜上 |
B.绿叶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不同 |
C.利用纸层析法可分离4种叶绿体中的色素 |
D.乙醇提取的叶绿体色素不能吸收光能 |
下图曲线Ⅰ表示黄豆在适宜温度、CO2浓度为0.03%的环境中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在y点时改变某条件,结果发生了如曲线Ⅱ的变化。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与y点相比较,x点时叶绿体中C3化合物含量低 |
B.在y点时,适当升高温度可导致曲线由Ⅰ变为Ⅱ |
C.制约x点时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是叶绿体中色素的含量 |
D.制约z点时光合作用的因素可能是二氧化碳浓度 |
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18O分别标记CO2和H2O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得出的结论是
A.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
B.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来源于二氧化碳 |
C.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氧气和淀粉 |
D.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来源于水 |
下列关于叶绿体色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叶绿素a和叶绿素b都含有镁元素 |
B.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红光区的吸收峰值相同 |
C.提取色素的无水乙醇是脂溶性的,分离色素的层析液是水溶性溶剂 |
D.叶绿素a存在于叶绿体类囊体膜上,叶绿素b存在于类囊体腔中 |
在CO2浓度一定、温度适宜的情况下,测定植物叶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CO2的吸收或释放量,结果如下表,正确的是(表中负值表示CO2释放,正值表示CO2吸收)
光照强度(klx) |
2.0 |
4.0 |
6.0 |
8.0 |
9.0 |
10.0 |
CO2(mg/100cm2·h) |
-2.0 |
2.0 |
6.0 |
10.0 |
12.0 |
12.0 |
A.光照强度在8.0~9.0klx之间时,细胞内合成ATP的速率不变
B.光照强度在2.0klx时,细胞内不进行光合作用
C.光照强度在8.0klx时,细胞既吸收二氧化碳又吸收氧气
D.超过9.0klx时,光合作用速率不再增加,主要是受外界CO2浓度的制约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小麦种子在萌发初期,有机物总量增加 |
B.进入夜间,叶肉细胞停止合成ATP |
C.通风良好,可防止贮存的水果遭受酒精毒害 |
D.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ATP均来自线粒体的有氧呼吸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