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表示某一生物种群在有限环境中的增长曲线( )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
②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
③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它因素,在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④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为了降低野生生物的K值;
A.①② | B.①④ | C.①③ | D.③④ |
在一个玻璃容器内,装入一定量的符合小球藻生活的营养液后,接种少量的小球藻。右图是小球藻的增长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各图中,能反映小球藻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A B C D
科研人员对江苏某地沿海滩涂米草群落和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土壤)动物丰富度进行了对比研究。在相同取样条件下,利用一种常用底泥采样器(50cm×50cm×30cm)采得各动物类群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如下表。下列有关本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有[ ]
|
招潮蟹类 |
厚蟹类 |
沙蚕类 |
泥螺类 |
蛤类 |
|||||
物种数 |
个体总数 |
物种数 |
个体总数 |
物种数 |
个体总数 |
物种数 |
个体总数 |
物种数 |
个体总数 |
|
裸露泥滩 |
5 |
18 |
1 |
14 |
2 |
12 |
1 |
10 |
2 |
14 |
米草群落 |
3 |
12 |
2 |
9 |
0 |
0 |
1 |
10 |
0 |
0 |
①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动物物种丰富度高于米草群落
②米草群落的大型底栖动物种群密度高于裸露泥滩
③改用另一规格的常用底泥采样器会影响对比研究的结论
④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②③④
下图中三条曲线分别代表了动物物种多样性程度、动物数量易变程度及冬眠动物比例在不同类型生态系统中的变化趁势。代表动物物种多样性程度和数量易变程度的曲线依次是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① |
在桦木林中,常出现云杉的幼苗,云杉长大后,高度超过桦木,桦木因不如云杉耐阴,而逐渐死亡,最终为云杉所取代,这种群落更替表明
A.种内斗争有利于物种延续 | B.适者生存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
C.从进化上看云杉比桦木低 | D.从结构上看云杉比桦木高 |
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中合理的是
A.宜将单子叶植物作为调查对象 |
B.宜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 |
C.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
D.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
由于捕猎的原因,在19世纪末北方象海豹的种群已经下降到了20只。其后,由于人工圈养该种群又回升到超过了30000只。整个过程( )
A.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 B.减少了遗传的多样性 |
C.有助于种群进化 | D.扩大了种群的基因库 |
某研究小组探究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利用血球计数板(规格为0.1mm,1/400mm2)进行计数。甲图是某天显微镜镜检结果,乙图是7天内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中酵母菌数量过多,需加水稀释后再统计 |
B.甲图中的酵母菌数量对应于乙图中的第3天 |
C.相同条件下再次实验,酵母菌种群数量的K值基本不变 |
D.酵母菌自身代谢状况也会影响实验数据的统计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