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男性与一正常女性婚配,生育了一个白化病兼色盲的儿子。如下图为此男性的一个精原细胞示意图(白化病基因a、色盲基因b,图中仅表示出了控制这两种遗传病的基因及其所在的染色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此男性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含有2个白化病基因a |
B.该夫妇再生一个表现型正常男孩的概率是3/8 |
C.在形成此精原细胞的过程中不可能出现四分体 |
D.该夫妇所生儿子的色盲基因一定来自母亲 |
人的耳朵有的有耳垂,有的无耳垂。某医学小组调查了人群中有耳垂性状和无耳垂性状的遗传情况,统计情况如表:(控制耳垂的基因用A、a表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据上表中第一组的调查结果可以判断出,显性性状是有耳垂,隐性性状是无耳垂
B.从第三组的调查结果基本可以判断出,隐性性状是无耳垂
C.第二组家庭中,某一双亲的基因型有可能都是纯合子
D.在第一组的抽样家庭中,比例不为3∶1,是因为抽样的样本太少
在豌豆杂交实验中,高茎与矮茎杂交得F1,F1自交所得F2中高茎和矮茎的比例为787∶277,上述实验结果的实质是
A.高茎遗传因子对矮茎遗传因子有显性作用 |
B.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
C.控制高、矮茎的遗传因子不在一个细胞内 |
D.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
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总结出了遗传学的两大规律,以下说法中不属于假说的是
A.F1代全部高茎均为杂合子,P的两个亲本均为纯合子 |
B.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
C.F2代既有高茎又有矮茎,性状分离比接近3:1 |
D.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 )
A.前者减数第一次分裂,后者受精作用 |
B.前者减数第一次分裂,后者减数第二次分裂 |
C.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 |
D.前者减数第二次分裂,后者受精作用 |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是( )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
B.由F2中出现的性状分离比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
C.若F1产生配子时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的两种性状比接近1:1 |
D.若F1产生配子时的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比接近1:2:1 |
人的秃顶有显性基因B控制,但只在男性表现为秃顶,一个非秃顶男性和一个非秃顶的女性结婚,他们生了一个男孩,该男孩成年后表现为秃顶,其母亲的基因型为( )
A.BB | B.Bb | C.bb | D.上述三者都有可能 |
云南昆明动物研究所在野生猕猴中发现了一只极为罕见的白色雄性猕猴。为了尽快利用这只白猴繁殖成一种白色的猕猴群,下列设计方案中,那种方案是最佳方案( )
A.让其与多只常色猕猴交配,以利从F1中选出白色猕猴 |
B.让其与多只常色猕猴交配,再让F1中雌猴与常色猕猴亲本交配 |
C.让其与多只常色猕猴交配,再让F1中雌猴与白色猕猴亲本交配 |
D.让其与多只常色猕猴交配,再让F1中雌、雄猴近亲交配 |
要判断一株高茎豌豆是否是纯合子,最简便的方法是( )
A.测交 | B.自交 | C.与杂合子高茎杂交 | D.与纯合子高茎杂交 |
某种高等植物的杂合子(Aa)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数目是( )
A.雌配子:雄配子=1:1 |
B.雄配子很多,雌配子很少 |
C.雌配子:雄配子=1:3 |
D.含A遗传因子的雌配子:含a遗传因子的雄配子=1:1 |
已知小麦高茎(D)对矮茎(d)是显性,该小麦杂合体进行测交,所结种子的种皮、胚乳和子叶的基因型依次是( )
A、DD、Ddd、dd B 、dd、Dd、dd
C、Dd、DDd或ddd、Dd或dd D、Dd、DDd、dd
大约在70个表现型正常的人中有一个白化基因杂合子。一个表现型正常、其双亲也正常,但有一白化弟弟的女人,与一无亲缘关系的正常男人婚配。问她们所生的孩子患白化病的概率是( )
A.1/40 | B.1/280 | C.1/420 | D.1/560 |
已知小麦抗锈病是由显性基因控制,让一株杂合子小麦自交得F1,淘汰掉其中不抗锈病的植株后,再自交得F2,从理论上计算,F2中不抗锈病占植株总数的( )
A.1/4 | B.1/6 | C.1/8 | D.1/16 |
基因型为 Bb 的水稻连续自交三代,其后代中基因型为 bb 的个体占群体总数的 ( )
A.1/16 | B.2/ 16 | C.4/16 | D.7/16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