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的晚熟和早熟是一对相对性状,晚熟受显性基因(E)控制。现有纯合的晚熟水稻和早熟水稻杂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F1的基因型是Ee,表现型为晚熟 |
B.F1自交后得F2,F2的基因型是EE、Ee和ee,其比例为1∶2∶1 |
C.F1自交时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之比为1∶1 |
D.F2的表现型为晚熟和早熟,其比例为3∶1 |
南瓜果实的颜色是由一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的,用一株黄果南瓜和一株白果南瓜杂交,F1中既有黄果南瓜也有白果南瓜,F1自交产生的F2的表现型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P中黄果的基因型是aa | B.F1中白果的基因型为AA和Aa |
C.由图中③可以判定白果为显性性状 | D.F2中黄果与白果的理论比例是5∶3 |
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豌豆个体间行种植;另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玉米个体间行种植。具有隐性性状的一行植株上所产生的F1是
A.豌豆都为隐性个体,玉米既有显性又有隐性 |
B.豌豆和玉米都有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 |
C.豌豆和玉米的显性和隐性比例都是3∶1 |
D.玉米都为隐性个体,豌豆既有显性又有隐性 |
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的七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正确地运用统计方法,孟德尔发现在不同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的分离比具有相同的规律 |
B.解释实验现象时,提出的“假设”之一,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 |
C.根据假说,进行“演绎”: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实验后代应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 |
D.假设能解释F2自交产生3∶1分离比的原因,所以假设成立 |
对下列实例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杂合子的测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
B.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不会出现纯合子 |
C.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子一代出现了高茎和矮茎,所以高茎是显性性状 |
D.有耳垂的双亲生出了无耳垂的子女,因此无耳垂为隐性性状 |
鼠的毛色类型由B—b控制,甲、乙黑毛雌鼠分别与褐毛雄鼠丙交配,甲3胎共生出9只黑毛幼鼠和7只褐毛幼鼠,乙3胎共生出19只黑毛幼鼠,则甲、乙、丙3只鼠的遗传因子组成依次可能为( )
A.BB、Bb、bb B.bb、Bb、BB
C.Bb、BB、bb D.Bb、bb、BB
下列关于纯合体与杂合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纯合体不含隐性基因 | B.杂合体的自交后代全是杂合体 |
C.纯合体的自交后代全是纯合体 | D.杂合体的双亲至少一方是杂合体 |
下列有关孟德尔选用豌豆作为试验材料的原因中,不正确的是( )
A.豌豆是异花传粉植物 | B.豌豆是闭花受粉植物 |
C.豌豆有利于进行人工杂交试验 | D.豌豆的一些品种之间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
下列四组杂交实验中,能判断显性和隐性关系的是( )
①红花×白花→红花+白花
②非甜玉米×非甜玉米→301非甜玉米+101甜玉米
③盘状南瓜×球状南瓜→盘状南瓜
④黑毛牛×白毛牛→98黑毛牛+102白毛牛
A.①和② | B.②和③ | C.②和④ | D.①和④ |
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孟德尔在豌豆开花前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 |
B.孟德尔研究豌豆花的构造,但无需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 |
C.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 |
D.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 |
下列关于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不存在相互作用 |
B.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可以相同 |
C.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 的基因型 |
D.F2的3:1性状分离比一定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
孟德尔做了如图所示的杂交试验,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所结豆荚细胞的基因型由植株A与植株B共同决定 |
B.所结豆荚细胞的基因型与植株A相同,不属于细胞核遗传 |
C.豆荚中的每一粒种子的种皮是亲代的,胚是Fl |
D.豆荚中的种子萌发后的植株表现都与植株A相同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