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为某种植物幼苗(大小、长势相同)均分为甲、乙两组后,在两种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中培养时鲜重的变化情况(其它条件相同且不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3h时,两组幼苗均已出现萎蔫现象,直接原因是蒸腾作用和根细胞失水 |
B.6h时,甲组幼苗因根系开始吸收K+、NO—3,吸水能力增强,使鲜重逐渐提高 |
C.12h后,若继续培养,甲组幼苗的鲜重可能超过处理前,乙组幼苗将死亡 |
D.实验表明,该植物幼苗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
肾小管与其周围毛细血管之间水分的交换是通过渗透作用完成的。如果流经肾小管的原尿中葡萄糖浓度明显增高,并且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那么最终排出的尿液量将会( )
A.增加 | B.减少 | C.不变 | D.不确定 |
图为渗透作用实验,开始如图甲,A代表清水,B、C代表蔗糖溶液,过一段时间后结果如图乙,漏斗管内液面不再发生变化时,H表示漏斗管内液面与清水的高度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甲中B的浓度大于C的浓度
B.图乙中B的浓度等于C的浓度
C.图甲中A中水分子扩散到B的速率大于A中水分子扩散到C的速率
D.图乙中A中水分子扩散到B的速率等于B中水分子扩散到A的速率
下表表示某一洋葱表皮细胞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发生变化的实验记录,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
蔗糖溶液(g/mL) |
细胞变化 |
0.30 |
发生质壁分离 |
0.25 |
无明显变化 |
0.20 |
有胀大趋势 |
A.证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B.测定细胞液浓度
C.验证原生质具有选择透过性 D.证实细胞是有生命的
将某植物细胞置于大于该细胞细胞液浓度的硝酸钾(K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在显微镜下发现该细胞未发生质壁分离,其原因可能是该细胞
①是死细胞 ②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 ③大量吸水 ④大量失水死亡
A.①②④ | B.①② | C.②③ | D.②④ |
新鲜鱼、肉用盐渍不易变质,其作用是 ( )
A.食盐水有杀菌作用 | B.浓盐水中含水少,细菌无法生存 |
C.由于渗透作用使细菌死亡 | D.原生质层与细菌发生了质壁分离 |
把体积与质量百分比浓度相同的葡萄糖和蔗糖溶液用于半透膜(允许溶剂和葡萄糖通过,不允许蔗糖通过)隔开(如右图),一段时间后液面的情况是( )。
A.甲高于乙 |
B.乙高于甲 |
C.先甲高于乙,后乙高于甲 |
D.行甲低于乙,后乙低于甲 |
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做“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时,在实验室教师的帮助下,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实验,实验步骤和现象如下表:
实验组 |
5分钟 |
再过5分钟 |
滴加清水5分钟 |
|
① |
0.3g·mL-1蔗糖溶液 |
x |
无变化 |
质壁分离复原 |
② |
0.5g·mL-1蔗糖溶液 |
质壁分离 |
y |
无变化 |
③ |
1mol·L-1KNO3溶液 |
质壁分离 |
质壁分离复原 |
z |
④ |
1mol·L-1醋酸溶液 |
无变化 |
细胞大小无变化 |
细胞大小无变化 |
对上表的推断或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x为质壁分离,因为细胞壁伸缩性弱于细胞膜
B.y为质壁分离,可能导致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
C.z为细胞稍增大,细胞液颜色逐渐变浅
D.④组无变化是因为细胞吸水量等于失水量
下图为取自同一洋葱鳞片叶表面的处于不同生理状态的三个细胞,请回答:
(1) 图中A所处的生理状态是 。
(2) 图中各细胞抵抗失水的能力,从高到低依次是 。
(3) 三个细胞中最有可能先死亡的是 。
(4) 在实验中,怎样操作才能使盖玻片下的A细胞状态变成B细胞状态?
(5) 图中标号①指的物质是 。
将一洋葱表皮细胞置于30%的蔗糖溶液中,随着其质壁分离过程的进行,该细胞的吸水力的大小就会
A.由小到大 | B.由大到小 | C.保持不变 | D.不能判断 |
在做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时,将复原后的植物细胞置于清水中,植物细胞也不会再吸水了;可当把因失水皱缩的红细胞置于清水中时,红细胞复原后会因继续吸水而涨破。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植物细胞有液泡,红细胞没有 | B.植物细胞的细胞膜比动物细胞坚韧 |
C.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红细胞没有 | D.植物细胞能对吸水进行调节 |
植物细胞可以通过渗透作用吸水或失水,将带“皮”的细嫩的茎纵切后插入两烧杯中,如下图所示。已知b侧的细胞壁比a侧的细胞壁薄,易伸展,判断30 min后可能出现的形状是(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