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的优点包括( )
①能量的多级利用 ②物质循环再生 ③废物资源化
④生物相互依存,体现了整体性 ⑤做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三结合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①②③④⑤ | D.①②④⑤ |
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工程的关键是
A.优先选择农作物以提高经济效益 | B.选择合适的养殖动物以增加物种多样性 |
C.尽可能依靠自然演替恢复其生态功能 | D.植被恢复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 |
设计生态工程的常用方法之一是给食物链(网)“加环”,右图就是一种“加环”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残渣来培育食用菌和蛆蛹,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
B.用玉米的副产品玉米芯生产木糖醇,可增加经济效益 |
C.用蛆蛹排泄物作有机肥还田,运用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
D.在离开人的管理条件下,该生态工程仍可以正常运转 |
在“稻-鸭-鱼”生态工程中,水稻为鸭和鱼提供了荫蔽条件和适宜的生存环境,鸭的粪便可作为鱼的饵料,鸭和鱼可减少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其活动又可增加水中的氧含量。下列有关该生态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
B.促进了物质和能量的良性循环 |
C.成本核算时应包括投入的人工费用 |
D.水中氧含量的增加有利于水稻生长 |
关于生态工程描述错误的是( )
A.农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自然生态系统低 |
B.生态农业的指导思想是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
C.建立生态农业是使食物链延长和增多,提高了系统能量利用率 |
D.进行草原牧场建设,要注重牧草种类和密度的搭配种植,体现了物种多样性和协调与平衡原理 |
在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要号召农民种树,另一方面要考虑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问题,如粮食、烧柴以及收入等问题。以上做法依据的生态工程原理是 ( )
A.系统整体性原理 | B.整体性原理 |
C.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 D.以上都不是 |
对下图所示农业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物质和能量循环利用是系统设计的原理 |
B.人和家禽家畜都属于该系统的第二营养级 |
C.食物链的延长提高了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
D.通过建立沼气池提高了系统能量的利用率 |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动物细胞融合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
B.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不一定会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 |
C.PCR技术是利用DNA双链复制的原理扩增DNA |
D.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和标志 |
下图是无废弃物农业生态系统示意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该图体现了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
B.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人 |
C.该系统实现了废弃物资源化,减少了环境污染 |
D.分解者在该系统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下列关于江苏省境内发生的几个生态事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互花米草原产美洲,引入到江苏沿海等地种植后迅速扩散并改变了滩涂生物多样性,属于生物入侵 |
B.克氏原螯虾(小龙虾)原产美洲,经由日本引入南京地区后迅速扩散,对农田有一定危害,但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不属于生物入侵 |
C.麋鹿原产我国,但后来在国内绝迹,从欧洲引入并在大丰境内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迁地保护 |
D.丹顶鹤在我国东北等地繁殖,迁徙到江苏沿海滩涂越冬,在盐城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就地保护 |
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态经济主要通过实行“循环经济”的原则 |
B.生态工程是无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
C.无废弃物农业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 |
D.生态工程实现了能量的循环利用 |
生态经济所遵循的主要原则和实现的重要手段分别是( )
A.循环经济和生态工程 |
B.整体性原则和生态工程 |
C.循环经济和工程学手段 |
D.无污染原则和生态工程 |
协调与平衡原理主要指( )
A.生物与环境的适应及环境对生物的承载力 |
B.系统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 |
C.自然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协调统一 |
D.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协调统一 |
有一山区由于开采露天小铁矿等活动,自然生态系统完全被破坏,成为一片废墟,为尽快使该山区恢复到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状态,应采取的最好措施是在这片废墟上( )
A.回填土壤,引进多种外来物种,重建新的生态系统 |
B.撤出人类全部活动,实行全面封闭,等自然恢复 |
C.回填土壤,栽培当地经济农作物,发展农业生产 |
D.回填土壤,栽种多种当地原有的植物,实行封山育林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