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政治试题 / 个人品德 / 综合题
高中政治

针对当前我国城乡之间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大的状况和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呈下降的趋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刚要》提出:“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两个同步”的重要提法意味着在建设富强国家的同时,也着力使百姓拥有更多财富,分享发展成果,这成为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结合材料,请就“着力使百姓拥有更多财富,分享发展成果”提出建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4年一季度昆明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状况

注:转移性收入是指惠农政策、社会保障等所带来的最低生活保障补助、退休、养老金等收入。
材料二  2014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向深化改革要动力,让全社会创造潜力充分释放,让公平正义得以彰显,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材料二 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77次提到“改革”,其中包括: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在事业单位逐步推行绩效工资,让广大人民群众普遍感受到实惠;重点是推进社会救助制度改革,让每一个身处困境者都能得到社会关爱和温暖;完善住房保障机制,坚持分类指导,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1)你从材料一中获得了哪些经济信息。
(2)根据材料二,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说明应如何促进社会公平,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3)从生产与哲学的角度,分析材料三体现的哲学道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2年3月5日至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胜利召开。会议提出,2012年经济增速调低为7.5%,主要是为了结构调整,使同样的经济总量能够换取更大的经济效益,使百姓得到更多实惠。这一预期目标的调整,有利于纠正一些地方只盯住GDP而忽视解决收入分配结构失衡等问题,向全社会传递一个明确的信号:政府应更加注重民生质量,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运用收入与分配的知识,说明国家应如何实现经济社会更好的发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我国居民的恩格尔系数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城镇居民
35.8%
35.3%
35.1%
34.8%
农村居民
45.2%
43.6%
42.5%
41.7%

 
材料二
影响幸福感因素排序(表)

选项
人数
影响程度
经济收入
5872
18.48%
身心健康
5899
18.25%
社会保障
4818
14.91%
家庭和睦
4728
14.63%
社会环境
4587
14.19%
人际关系
3401
10.52%
自我价值实现
2912
9.01%
小计
32317
100%

 
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的
原因。
(2)依据材料二,从经济生活角度提出三条提高人民幸福感的途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2012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了国务院关于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方案,2013年2月,国务院批转了《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2014年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相关实施细则将出台,“提低、扩中、控高”被公认为是中国收入分配改革的基本思路,其目标是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材料二:2013年9月1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主要内容是明确提出要以政府为主导,发展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医养结合等多种养老服务模式。一是办好公办保障性养老机构。二是完善农村养老服务托底的措施。三是完善公共财政补贴支持政策。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有关知识,谈谈如何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2)结合材料二,运用公民的政治参与和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的知识,谈谈我国应如何破解养老困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城镇小强一家的月平均收支情况表(单位:元)

 
从业情况
文化程度
收入
支出
父亲
国企职工
高中
工资
1500
生活费
教育费
房租费
赡养费
其它
母亲
下岗
初中
卖菜400
800
300
800
200
200

 
注: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约为2000元。
(1)材料中小强父亲、母亲的收入属于哪种分配方式?
(2)你认为应该怎样解决类似小强一家的困难?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针对当前我国城乡之间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大的状况和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呈下降的趋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两个同步”的重要提法意味着在建设富强国家的同时,也着力使百姓拥有更多财富,分享发展成果,这成为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结合材料,请就“着力使百姓拥有更多财富,分享发展成果”提出建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与发达国家社会事业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较表

国家
教育事业
卫生事业
社会保险
社会福利
中国
4.6%
3.7%
6.5%
2.4%
发达国家
14.2%
11.3%
10.1%
6%

材料二: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1)结合材料一,分析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社会事业支出方面有何差距?
(2)什么是收入分配的公平,国家应如何运用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实现分配的公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随着中国经济不断的发展,2014年全国已有9个地区根据经济发展情况,率先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4月1日起,北京、上海和天津将分别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上海月最低工资标准为1820元,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为17元,均系全国最高。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是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中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材料二:收入分配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一件大事,一头连着人们的“钱袋子”“好日子”,一头连着国家的发展大局与和谐稳定。但我国目前收入差距依然较大。比如,劳动收入偏低,地区差距大,行业差距大。同时,分配不合理的现象也比较突出,一些垄断行业收入畸高,“天价工资”频频出现,一些领域“灰色收入”“隐形收入”甚至非法收入大量存在,一些单位“同工不同酬”等等。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请你为缩小收入差距提出合理化建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针对当前我国城乡之间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大的状况和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呈下降的趋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刚要》提出:“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两个同步”的重要提法意味着在建设富强国家的同时,也着力使百姓拥有更多财富,分享发展成果,这成为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结合材料,请就“着力使百姓拥有更多财富,分享发展成果”提出建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国家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12年,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财政支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稳定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继续实施各种惠农补贴政策。中央财政继续加大社会保障投入,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大力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增加科技投入。
(1)上述材料体现了国家财政支出的哪些具体用途?(6分)
(2)简要分析上述材料中国家财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9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中国目前最终消费占GDP比重与世界比较情况

 
占GDP比重
中国
40%左右
发达国家
80%左右
世界平均水平
60%左右

注:目前中国的储蓄率高居世界首位,激发居民的消费热情,促进消费的可持续性尤为关键。
材料二: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坚定不移的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扩大内需的难点和重点在消费,潜力也在消费。”而让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就必须做到:第一,让百姓有钱消费;其次,还得让百姓敢花钱;第三,还要解决放心消费的问题。
(1)描述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并简要说明材料一、二之间的内在联系。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如何让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图表:2005—2009年我国收入分配增长状况

 
2005年
2009年
年均增长速度
国家财政收入
3.16万亿元
6.85万亿元
21.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0493元
17175元
10.1%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3255元
5163元
7.9%

材料二  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提出:要规范分配秩序,加强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努力扭转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1)图表中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2)从经济生活角度谈谈怎样解决材料中反映出的中国社会的公平问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解决“三农”问题,绕不开土地。
材料一 近年来,随着务工收入的提高,散户粮食种植效益与务工收入差距拉大,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外地、向非农业部门转移,不少传统农区出现了粮田撂荒的局面。在此背景下,S市通过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走出土地“细碎化”经营的老路,各地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方式不断涌现,出现了土地股份合作、信用合作等多种新型土地流转形式。土地流转后,农民每年每亩可得900元一1200元的出让费。农民在解脱了土地的束缚后,可通过进城务工等方式再取得一份收入。但在一些地方土地流转后出现了“非农非粮化”经营的现象,一些本来种粮食的土地被流转为养殖业、花卉业、生态农业、观光休闲农业,甚至直接变为建设用地等,这对粮食安全很不利。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S市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经济意义,并为确保粮食安全提出合理化建议。 
材料二  S市政府因发展经济需要流转一整片土地,但少数村民不答应流转,为解决这一问题,该市委市政府依托“代表委员”平台,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村入户征集意见和协商,并通过召开民主协商座谈会(代表委员、村干部、农业大户、村民代表和市、镇有关负责人一起恳谈协商),设立热线电话,网络互动等途径,广泛听取和征集各界人士意见建议,创新式地探索了“互换并地、换地并整”的新的土地流转模式,在周边地区划出面积大小、土地肥沃程度等条件相当的土地与其置换,有效地解决了集中连片规模流转的现象,让老百姓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S市的做法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某市城乡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比图

材料二 该市每百户城乡居民家庭生活消费品拥有量对比图

指标
单位
城市
农村
1985

1995

2001

2010

1985

1995

2001

2010

汽车

7
16
24
26
2
6
9
12
电脑

23
48
86
96
2
13
21
37
洗衣机

24
52
96
108
3
14
51
63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4分)
(2)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有何内在联系?(10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个人品德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