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宋明理学 / 选择题
高中历史

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周国平在《尊重生命》中有这么一句经典的名言“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下列观点与此相符的是(    )

A.“人是会说话的工具” B.“存天理,灭人欲”
C.“人是万物的尺度” D.“信奉圣经,献身上帝”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朱熹借用佛教“月印万川”说:“本只是一个太极……如月在天,只一而已,及散在江湖,则随处可见,不可谓月已分也。”朱熹的“扇子之理”说,扇子之物出现之前,已有扇子的道理;据此制作扇子。朱熹以此论证(     )

A.三纲五常的合理性 B.格物致知
C.道家和儒家相容 D.理是万物的本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全新的创造”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

A.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出人性的尊严
B.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并形成新的理论体系
C.开始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
D.强化了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   )

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倡导“自由”“平等”思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王守仁的“良知”内涵是(   )

A.要有是非之心,关心民众疾苦 B.加强道德修养,恢复良知本性
C.努力去掉人欲,做到知行合一 D.进学则在致知,明白道德之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这段材料认为加强道德修养的途径是

A.知德合一 B.格物致知
C.致良知 D.穷理格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程朱理学认为“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这说明理学认为

A.物质第一,意识第二
B.“理”依赖于“气”而存在
C.“理”是世界的本源
D.佛教和理学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代日本人一直不遗余力地输入中国文化。中江藤树是17世纪时的日本著名思想家,曾提出“天地万物皆在我本心孝德之中”这一命题。这一文化现象表明他有可能受到了下列哪位中国思想家的影响?

A.孔子 B.朱熹 C.王守仁 D.李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位中国古代思想家曾这样总结自己的学问:“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位思想家最可能是(     ) 

A.孟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人将“心”与“物”比喻为“理”的两个儿子,一个在家,一个在外。“心”是“理”在家里的儿子,“物”是在外的儿子,“物”虽在外,也不能说不是“理”的儿子。与这一思想一致的是(  )

A.心外无物 B.理是世界的本源
C.无为而治 D.仁者爱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朝诗人杜牧的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

A.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
B.佛教盛行
C.道教有了新发展
D.佛教取代儒学成为了传统文化的主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

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B.通过“格物”获得知识
C.“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 D.“正君心”才能天下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校高一学生在编演“宋明理学”历史短剧时,为陆九渊设计的台词应是(  )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D.经世致用,工商皆本[来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对"朱子高于孔子"喻意的最佳解释是

A.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 B.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
C.朱熹对儒家学说的贡献比孔子大 D.朱熹的学说更科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宋明理学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