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宋明理学 / 选择题
高中历史

从董仲舒融合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创造出新儒学体系,到北宋完成“三教(儒佛道)合一”,形成理学,说明了儒家思想(   )
①是诸子百家思想精华的堆砌      ②与时俱进,展现出极强的生命力和活力
③不断理论化和思辨化            ④永远不会落后历史发展的主流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②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论证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

A.三纲五常 B.经世致用 C.万物本原 D.抗衡佛教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岳麓书院院训“忠孝廉节”碑文由朱熹所写,每字一碑,分嵌在讲堂左右两侧。结合四字碑信息,以下说法最为准确的是(   )

A.四字碑揭示了楷书的端庄浑厚 B.书院教育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
C.四字碑体现了理学的本质内涵 D.朱熹将理学发展成官方哲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学者余英时说:“如果一定要在中国思想流派中找出一家与西方科学精神最相近的,我个人认为只有程、朱一系的理学足以当之。”其依据是程朱理学主张

A.格物致知 B.心外无理
C.心即理也 D.理在气中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学者一般认为,道是中国文化之根基,是中国文化区别于其它文化的本质所在;儒是让中国人掌握中国文化的老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在;佛是从外国请来的一个新鲜产物,中国文化的调味品;三者都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以下对中国传统文化认识正确的是

A.儒家思想主旨是仁义,舍生取义,以仁孝治国,讲的是入世。这一思想成为五千年中华文明的主旨。
B.道家思想主旨是自然和谐,道法自然,以无为治国,讲的是出世。它影响了中国古代的汉唐文化并成为主流。
C.佛家,唯心主义,强调自身修养。讲的是超世。自传入中国后,改造了儒家文化并为中国人广泛接受。
D.经过一千年的融合,在宋代,道、儒、佛已经三位一体了:以道行、儒礼、佛法为灵魂影响着每一位华夏子孙。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南宋宋慈是公认的“法医鉴定学”鼻祖。他所著的《洗冤集录》记述了人体解剖、勘察现场、鉴定死因、自杀或谋杀、各种解毒方法等十分广泛的内容。作为朱熹的同乡,宋慈受过理学的系统教育和长期熏陶,如果从宋慈取得的业绩来看

A.他具有浓厚的理学唯心主义 B.他洞察“心包万理,万理具于一心”
C.他表现出明显的唯物主义倾向 D.他忠实践行“格物致知”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突出影响表现在

A.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 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D.促进文化教育普及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瑟·赖特说:佛教传人中国后,佛经译文遭改动,例如“丈夫供养妻子”变成了“丈夫支配妻子”,“妻子体贴丈夫”变成了“妻子敬其丈夫”。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

A.传统文化遭遇冲击 B.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C.外来文明汉化明显 D.西学东渐进程加快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为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两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

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B.通过“格物”获得知识
C.“三纲五常”是道德的价值内涵 D.“正君心”才能天下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时期中,道教开始盛行“神仙须下凡,历经劫难”的想法,神仙须在人世行善立功,造福庶民,才能修得正果,重返天庭,位列仙班。这类故事反映道教因应当时社会变迁,因此强调参与、改善社会。这种社会变迁是指∶

A.汉末工商濒临破产,故太平道要救济生民
B.唐代门阀制度即将崩溃,故道教重视立功
C.宋代庶民社会崛起,故道教强调入世苦行
D.明清社会贫富不均,故道教提倡行善济民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朱熹曾说:“为仁者,必有以胜私欲而复于礼,则事皆天理,而本心之德复全于我矣。”朱熹的这句话强调的是

A.“理”是世界的本原 B.“仁”的重要性
C.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D.成为“仁者”的主要途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的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对于朱熹的作用,作者认为(   )

A.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和宗教化
B.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和法制化
C.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
D.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和理性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王阳明在一首《示诸生诗》中说:“尔身各各自天真,不用求人更问人。但致良知成德业,漫从故纸费精神。”这说明他主张

A.探求知识要敢于向人求问
B.要向外部世界探寻真知识
C.通过学习古代典籍以增长知识
D.人的是非善恶来自固有的本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主要分歧在于(   )

A.是否遵循“三纲五常”,维护社会秩序
B.“理”是否是世界万物的本原
C.是否继承孔孟正宗以治理国家
D.“格物致知”与“发明人之本心”的矛盾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民惟邦木,本固邦宁”见于《古文尚书·五子之歌》,这是史书中最早记载民(百姓)是立国之根本的思想。与这一思想不一致的是

A.朱熹“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
B.唐太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C.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管子对曰:“齐国百姓,公之本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宋明理学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