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唐为止,法律规定嫡子才拥有财产继承权。至宋代,庶子也可参与财产分配。到了明清时期,非婚生子也拥有程度不一的财产继承权。从家庭内部权力关系来说,上述变化反映出的趋势是( )
A.家父长的权力日趋巩固 | B.家庭成员关系趋于平等 |
C.嫡妻的地位日渐上升 | D.传统家庭观念逐渐解体 |
“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履去登临。千芭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诗人要从春意盎然中体会“天地生物之心”,与该主张一致的是
A.人性本善 | B.格物致知 |
C.心即理也 | D.致良知,知行合一 |
从图1到图2体现了儒学有了怎样的发展( )
①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
②完成了儒学哲学化、思辨化的过程
③更加强调伦理道德规范
④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 |
“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 )
A.促进文化教育普及 | 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
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 D.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 |
有学者在评论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时说道:……在禅学的基础上对儒家思想的一种反叛,因为他将重点放在了冥想与直觉认识之上。学者论及的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
A.董仲舒 | B.朱熹 |
C.王阳明 | D.李贽 |
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
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
B.“正君心”才能天下平 |
C.通过“格物”获得知识 |
D.“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 |
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A.“心外无物” | B.“天地为万物之本” |
C.“夫形于天地之间也,物也” |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
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
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
下列关于宋明理学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
②南宋的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
③“心学”的创立使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
④陆九渊是心学的代表人物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
《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 )
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
B.“人伦者,天理也” |
C.“存天理,灭人欲” |
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
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在此,朱熹( )
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 |
B.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 |
C.劝导百姓遵循某种生活秩序 |
D.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 |
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 )
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
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
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
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 |
元史以前的列女传,可以说是优秀女性的集成。元朝以后就不同了,一是数量大增,《元史》收入了一百八十七个,《明史》则收入了三百零八个。二是这些女性基本上都是所谓“贞、孝、节、烈”的典型。这主要反映了( )
A.理学影响了国家法律 | B.妇女地位的大幅提高 |
C.理学思想的广泛影响 | D.文化主流思想的变化 |
黄宗羲评价某先贤说:“先生之学,……出入于佛、老者久之。及至居夷处困,动心忍性,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悟‘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该先贤是( )
A.程颢 | B.李贽 | C.朱熹 | D.王守仁 |
下列关于君臣关系的表述,观点明显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
B.“夫民者,为君者有之,为臣者助君理之” |
C.“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 |
D.“初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