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周王姓姬)独居五十三。”这段材料能够说明西周分封制中分封的主要对象是
A.周王的亲族 | B.在战争中立功的将士 |
C.周王的姻亲 | D.商朝的王族和贵族 |
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是
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
B.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 |
C.权利高度集中于商王手中 |
D.决策体现原始民主色彩 |
“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以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唯一的君主。”材料中“共主”到“独主”的变化反映了( )
A.集体统治到君主专制的转变 |
B.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过渡 |
C.诸侯割据到国家统一的实现 |
D.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的建立 |
邓讯之先生在《客家源流研究》一书中指出:“客家每姓必有堂号,此种又称为郡号、地望的,多半是河南地方之名……。”如丘姓堂号为“河南堂”,说明丘氏出自河南郡。(汉代郡名,在今河南省新郑、洛阳和临汝之间)出现这一现象的背景是
A.宗法制度的强化 | B.分封制的实施 |
C.经济重心的南移 | D.中央集权的强化 |
在中国古代社会,“国”和“家”对统治者而言是紧密相连的。从政治角度看,古代社会中“国”和“家”的重要联结点是( )
A.禅让制 | B.嫡长子继承制 |
C.郡县制 | D.察举制 |
山东常被称为“齐鲁之邦”,这与西周的分封制有关,但山东的简称是鲁,而不是齐。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
A.鲁国的历史更为悠久 |
B.受宗法制正统观念影响 |
C.因孔子受到历代推崇 |
D.由分封制等级体系决定 |
《史记·楚世家》记载:“(楚庄王)八年,伐陆浑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大小轻重……”这反映了当时
A.周王室衰微,王命不行 |
B.尊王攘夷,大国争霸 |
C.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 |
D.列国内乱,诸侯兼并 |
下图为2008年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为大田县魁城连氏宗祠龙井祠的题词。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宗祠实际上和下列哪一制度密切相关( )。
A.禅让制 | B.世袭制 | C.分封制 | D.宗法制 |
据记载,族刑(指以整个宗族为单位进行惩罚的刑法)在春秋时期被广泛运用,但到战国时期“灭族”、“逐族”的族刑记载大为减少,多以父母、妻子、同产(即同父的兄弟姊妹)在内的“三族”之刑所取代。此变化说明( )
A.分封制度走向崩溃 | B.仁政思想得到贯彻 |
C.宗法观念逐渐淡化 | D.郡县制度得到加强 |
从商朝推行内、外服制度到西周分封制,其发展趋势体现了
A.中央与地方地位趋于平等 |
B.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大大加强 |
C.地方对中央的干预能力大大加强 |
D.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 |
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
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
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
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 |
“治国初期的中央王国有资格但无手段控制或管理自身直辖领土之外的任何一片较大地区,于是与各地方首领签署封建契约式协定,以求至少在名义上扩大中央王国的权威。”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A.宗法制 | B.分封制 |
C.皇帝制 | D.三省六部制 |
中国古语有“欲治其国,必先齐其家” “夫君者,民众父母也” “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这主要体现了中国传统社会治理中的
A.家国同构观念 | B.宗法血缘关系 |
C.尊卑等级意识 | D.以民为本思想 |
公元前202年,刘邦击败项羽一统“天下”,称帝建立汉朝,遵循周朝宗法制的原则,他应立下面哪个孩子为太子,作为帝位的法定继承人?( )
选项 |
姓名 |
性别 |
年龄 |
生母姓名及身份 |
在诸子中的特点 |
|
A |
刘肥 |
男 |
20岁 |
曹氏,刘邦反秦前在家乡的情妇 |
最年长且最贤能 |
|
B |
刘元 |
女 |
12岁 |
吕雉,刘邦结发之妻,现封为皇后 |
人缘最好 |
|
C |
刘盈 |
男 |
10岁 |
也是吕雉,同上行 |
柔弱善良 |
|
D |
刘如意 |
男 |
3岁 |
戚懿,刘邦最受宠的妃子 |
最受父亲宠爱 |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