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是什么》中说:“新文化运动影响到产业上,应该令劳动者觉悟他们自己的地位,令资本家要把劳动者当做同类的‘人’看待,不要当做机器、牛马、奴隶看待。”该文应该发表于
A.1913年 | B.1915年 | C.1917年 | D.1920年 |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
结论 |
A |
1791年,伏尔泰的骨灰迁葬巴黎先贤祠,巴黎街头迎送灵柩的人多达60万 |
伏尔泰的思想在欧洲各地产生了广泛影响 |
B |
1870 年,英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占32%,美国占23%,德国占13%,法国占10%。 |
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国家 |
C |
1896年,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提出“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
梁启超主张君主立宪制 |
D |
1982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尊重宪法成为当时中国人的共识 |
“中国文字,论其字形,则非拼音而为象形文字之末流;论其字义,则意义含糊,文法极不精密;……论其过去之历史,则为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记号。此种文字,断断不能适用于二十世纪之新时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汉字在演化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 |
B.汉字承载文化糟粕,应使用拼音文字 |
C.否定汉字的目的是反封建、革新社会 |
D.对汉字的批判为中国文化发展指出了方向 |
“臣窃闻东西各国,皆以立宪开国会之故。……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材料中“臣”的主张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 B.实行君主专制 |
C.实行君主立宪制 | D.实行民主共和制 |
1912年《申报》载:“人民既乏国民之常识,而于风俗习惯尤未改革。”“于共和同之组织,若选举,若会议,及其他人民对于国家种种应尽应享之权利义务成不谙熟。”这说明当时中国
A.共和革命不可能成功 | B.只能实行君主立宪 |
C.人民不支持革命 | D.实行思想文化启蒙的紧迫性 |
康有为曾说:“拟请设立上下议院,无事讲求时务,有事集群会议,议妥由总理衙门代奏,外省由督抚代奏。可行者,酌用;不可行者,置之事虽议于下,而可否之权仍操之于上,庶免泰西君民争权之弊。”据此推断,其中的“上下议院”应是
A.皇帝的随从顾问 | B.国家的权力中心 |
C.朝廷的咨询机构 | D.政府的执行机构 |
1840年1月18日,正在广州主持禁烟的林则徐向英国女王发出一封《谕英国国王书》,说:“窃喜贵国王深明大义,感激天恩,是以天朝柔远绥怀,倍加优礼”。这表明当时的林则徐
A.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 B.已作好防备英国武装挑衅的准备 |
C.开始从器物上探求强国御侮之策 | D.仍具有天朝上国的传统保守思想 |
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 )
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
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
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
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
《光绪朝东华录》载清末颁布的一份懿旨称:“嗣后乡试会试及岁考科考等,悉照旧制,仍以四书文试帖经文策问等项分别考试。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着即行停罢。”与这一懿旨的颁布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 )
A.百日维新 | B.戊戌政变 | C.清末新政 | D.预备立宪 |
1900年张之洞《劝学篇》出版英译本。英国媒体称,这标志着“长期以来习惯于孔夫子的陈词滥调下变得死气沉沉的中国人,终于在时代的现实面前苏醒过来”。评论认为《劝学篇》
A.顺应时代潮流 | B.是对传统文化的全面否定 |
C.指出中国未来之路 | D.主张抛弃孔夫子中国才能觉醒 |
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曲折的历程。整个过程体现了近代中国
A.学习西方就是对封建制度的不断否定 |
B.学习西方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 |
C.内忧外患交织促进了学习西方的深化 |
D.发展资本主义是学习西方的主要目的 |
“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遂乃自足。”上述言论应当是
A.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批评 | B.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评 |
C.洋务派对维新派的批评 | D.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评 |
观察漫画,你认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漫画作者对“师夷长技以制夷”持肯定态度 |
B.该漫画作者对清末“新政” 持肯定态度 |
C.该漫画作者对“中体西用”持否定态度 |
D.该漫画作者对“君主立宪”持否定态度 |
张之洞在戊戌变法期间撰写的《劝学篇》,在知识分子中产生了极大影响,行销百万册。这反映出
A.保守势力转而支持改革 | B.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已过时 |
C.清政府成为变革的主导者 | D.洋务派与维新派思想有共同之处 |
下列各项所倡导的道德观不能反映近代中国发展潮流的是
A.“中国言义,虚文而已。西洋言利,却自有义在。……鹜其实则两全。”(《郭嵩焘日记》) |
B.“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秩然如冠履之不可倒置。”(曾国藩《讨粤匪檄》) |
C.“损人利己非也,损己利人亦非;损下益上非也,损上益下亦非。”(严复《天演论》) |
D.“道德之为物,应随社会为变迁,随时代为新旧。”(陈独秀《答淮山逸民》)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