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为此,他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 )
A.进行革命斗争,反对独裁专制 | B.建立革命政党,发动工农群众 |
C.发动启蒙运动,解放民众思想 | D.提倡学术自由,普及白话文章 |
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明确宣布:“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无产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的第一需要。”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辛亥革命的失败 | B.工农运动的发展 |
C.马克思主义的传人 | D.中国共产党的影畸 |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 D.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思想 |
《新青年》创刊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
A.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 | 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
C.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 | 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 |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德孵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韧的一步。”“这场战争”后中国人“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主要表现在( )
A.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
B.制定了《天朝田亩制度》 |
C.掀起了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 |
D.探索民主共和之路 |
陈独秀指出:“对于与此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不可不有彻底之觉悟,猛通之决心,不塞不流,不止不行。”这句话说明:
①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目标直指孔教
②儒家思想束缚了民主和科学的传播
③陈独秀认为儒家思想和民主政治完全对立
④全盘否定了儒家文化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③④ | D.①②③④ |
维新思潮最终没能救国,但其影响深远,他在当时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A.使人民意识到封建顽固思想的强大 | B.使人民认识到资产阶级力量太脆弱 |
C.使人民受到近代民主思想的洗礼 | D.使人民认识到西方殖民国家的先进 |
胡适认为“文明不是笼统造成的,是一点一滴的造成的。进化不是一个晚上笼统进化的,是一点一滴的进化的。”这一思想实质上反映了胡适
A.主张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 B.提倡民主与科学 |
C.反对马克思主义传播 | D.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 |
章太炎说“长素(康有为)以为‘革命之惨,流血成河,死人如麻,而其事卒不可就’。……然则立宪可不以兵刃得耶?即知英、奥、德、意诸国,数经民变,始得自由议政之权。……公理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俱在,即以革命去之。”材料说明
①康有为主张君主立宪
②康有为认为立宪可避免流血
③章太炎主张革命
④ 章太炎认为立宪也须流血斗争
A.①②③④ | B.①② | C.③④ | D.①③④ |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意义包括 :
①开始冲破“贵华夏,贱夷狄”的旧观念
②是对几千年来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
③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④使“开眼看世界”发展成为社会思潮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朦朦胧胧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线红。这是什么?——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这是民国七年,刘大白写的《红色中华》中的几句诗,它的创作背景是( )
A.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兴起 | B.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宣告成立 |
C.苏联建成社会主义社会 | D.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
“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这是对下列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评价( )
A.洋务运动 | B.戊戌变法 | C.辛亥革命 | D.新文化运动 |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提出的维新变法根本措施是 ( )
A.改革封建的政治制度 | B.变科举,开学校 |
C.发展新式工矿交通业 | D.办报刊,立学会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