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新思想的萌发
高中历史

“他”把自己为抵抗西方资本主义侵略所作的探索,描绘为“创榛辟莽,前驱先路”。他在这方面所做的研究工作是前人没有做过的。“他”是

A.魏源 B.郑观应 C.康有为 D.孙中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十世纪初,《浙江潮》载文《民族主义论》有“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主派”之说。这一说法反映了当时中国

A.政党力量多元化 B.政权更替频繁
C.社会思潮演进加快 D.民主革命任务完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李鸿章的评价,与清政府立场相近的是

A.“为破屋子修修补补的裱糊匠”
B.未改变中国之现状,未带领中国走向富强
C.“中兴名臣……生平以天下为几任,忍辱负重,庶不愧社稷之臣”
D.“不学无术、不敢破格,是其所短也;不避劳苦、不畏谤言”,是其所长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由洋务派创办的《两国近事汇编》(1873年—1900年)在介绍某国情况时,提及其“各工会会议,藉境内高室积产,按名公晰,以赡贫困,其工值所得亦公晰,以均有无”。该记载反映了

A.“中体西用”之说 B.《天朝田亩制度》的基本内容
C.社会契约论的观点 D.早期的社会主义思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思想界的“西学东渐”经历了一个由理论到实践-由照抄照搬到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发展历程,体现这两个步骤的标志性事件是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D.洋务运动、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4个小题,共24分)
材料一 洋务派和顽固派最激烈的论争共有三次:第一次是1867年(同治六年),围绕着同文馆培养洋务人才,应否招收正途出身学员问题的论争;第二次是1874年(同治十三年),围绕着设厂制造船炮机器和筹备海防的论争;第三次是1883年(光绪八年)开始的围绕着建筑铁路问题的论争。
材料二 维新派把西方进化论与中国传统《公羊》三世变易说会通起来,有力地批判了顽固派的社会不变论。他们认为社会历史的进化、更新是社会发展的原理:“夫物新则壮,旧则老;新则鲜,旧则腐;新则活,旧则板;新则通,旧则滞;物之理也。”
材料三 进步知识分子团结在《新青年》周围,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从政治观点、学术思想、伦理道德、文学艺术等方面向封建复古势力进行猛烈的冲击。他们集中打击作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思想基础的孔子学说,掀起“打倒孔家店”的潮流。
材料四 自今人视之,倡导新文化的人们对中西文化的比较未必算得上百分之百的正确,而存在着明显的偏向……但他们代表那个时候最进步的认识。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洋务派和顽固派之间论争的关键在哪里?
(2)材料四中“明显的偏向”指什么?
(3)四则材料中的洋务派、维新派、新文化运动的知识分子在对待“西学”上分别是怎样的态度?各有什么样的行动?
(4)简要分析其在“西学”这一追求过程中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王富仁教授认为中国近代以来每30年就有一个文化周期:1859-1889-1919-1949-1979-2009,每一阶段都有文化的具体特征。其中对1889-1919年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从学制度到学思想,国人的思想解放不断加深
B.“中体西用”的主张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
C.马克思主义从传入到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流思想
D.这一时期的各种思想“犬牙交错”,异常复杂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是近代先进中国人的不懈追求。
19世纪60年代,王韬认为:“形而上中国也,以道胜;形而下西人也,以器胜。”“器胜取诸西国,道则备当自躬。”                                                  
王韬在1883年出版的《弢园文录外编•••》中指出:“论者徒夸其水师之练习,营务之整顿,火器之精良,铁甲战舰之纵横无敌,为足见其强;工作之众盛,煤铁之充足,商贾之转输负贩及于远近,为足见其富,遂以为立国之基在此,不知此乃其富强之末,而非其富强之本也!英国之所恃者,在上下之情通,君民之分亲,本固邦宁,虽久不变。”
(1)依据材料,指出王韬思想主张的变化。
梁启超在《上陈宝箴书论湖南应办之事》中指出:“今之策中国者,必曰兴民权。兴民权斯固然矣,然民权非可以旦夕而成也。权者生于智者也,有一分之智,即有一分之权。……是故权之与智,相倚者也。昔之欲抑民权,必以塞民智为第一义;今日欲伸民权,必以广民智为第一义。欲兴民权,宜先兴绅权;欲兴绅权,宜以学会为之起点。绅权故当务之急矣,然他日办一切事,舍官莫属也。……故开官智又为万事之起点。”
(2)依据材料,概括梁启超的政治主张及实现步骤。
材料三  陈独秀在《敬告青年》写道:“自人权平等之说兴,奴隶之名,非血气所能忍受。世界称近世欧洲历史为“解放历史”。破坏君权,求政治之解放也;否认教权,求宗教之解放也……”
(3)依据材料陈独秀的思想主张,说明其主张的历史意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选项中,中外作品创作于同一世纪的是

A.魏源《海国图志》与马克思《共产党宣言》
B.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与但丁《神曲》
C.郭守敬《授时历》与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D.曹雪芹《红楼梦》与贝克特《等待戈多》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
20世纪早期,陈独秀认为:“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之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回答:
(1)请结合欧洲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史实,对“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之下”加以阐明。(6分)
(2)陈独秀认为,中国要振兴,必须“科学与人权并重”,结合近代中国思想发展的历程对此观点加以分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就下列有关历史文献所反映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
     
①                   ②                ③

A.文献①的核心思想即洋务派的宗旨
B.文献②的核心思想是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C.文献③的核心思想是宣传维新变法
D.文献②在社会经济方面的主张和社会发展趋势相矛盾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冯桂芬在《制洋器议》中指出,“今者诸夷互市,聚于中土,适有此和好无事之间隙,殆天与我以自强之时也”。材料中“自强之时”的说法主要源于(   )

A.诸夷侵略要求得到满足。 B.诸夷与清政府开始公开勾结
C.诸夷已放弃了武装侵略方式 D.诸夷齐聚中土利于清政府“以夷制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指出:“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这种感觉,从鸦片战争后渐渐发动……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堂堂中国为什么衰败到这田地,都为的是政制不良。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下列思想主张与三个时期中国人的探索顺序相对应的是(    )
①“师夷长技以制夷” ②“我们现在认定,只有德赛两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③“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②③① D.①③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按此次序排列,在中国近代化进程出现的代表人物应该是(   )

A.曾国藩——蔡元培——孙中山 B.孙中山——蔡元培——曾国藩
C.曾国藩——孙中山——蔡元培 D.蔡元培——孙中山——曾国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这是江苏第一师范学校的一份考卷,应考的有300多人,都是中小学生,考卷中要求考生列举崇拜的人物,列举崇拜孔子者157人,孟子61人,孙文17人,颜渊11人,诸葛亮、范文正8人,岳飞7人,王守仁、黎元洪6人,大禹、陶侃、朱熹、华盛顿4人,程德全3人,苏轼、康有为、袁世凯、屠元博2人,伯夷、周公、仲田、苏秦、张仪、秦始皇、张良、萧何、韩信、司马迁、马援、班超、陆九龄、韩愈、司马光、程颐、徐光启、顾宪成、史可法、曾纪泽、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马丁·路德、培根、卢梭、梁启超、武训、杨斯盛、安重根、蔡普成……各一人,此外23人则无所崇拜者也。
摘自1913年7月1日《时报》
回答:
请根据这份答卷统计,指出民国初年在中下层民众中有哪两种主要思想倾向,说明这两种思想倾向存在的原因,及其与袁世凯在政治、思想领域倒行逆施活动的关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新思想的萌发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