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思想家梁启超曾评论某人说:“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内治,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以为吾中国之政教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唯枪尔、炮尔、船尔、机器尔。”梁启超评论的“某人”是
A.林则徐 | B.李鸿章 | C.康有为 | D.孙中山 |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表中的史实与推论正确的是
选项 |
史实 |
推论 |
A |
宋代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
活字印刷术从此取代雕版印刷术 |
B |
明末清初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 |
从根本上动摇了儒学的正宗地位 |
C |
魏源编著《海国图志》 |
第一部中国人编撰的世界史地著作 |
D |
严复翻译《天演论》 |
直接动员和指导了新文化运动 |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写道:“志西洋,正所以志英吉利也”,“故今志于英夷特详”。魏源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在当时的国际地位非常高 | B.中国国门最先是被英国人打开的 |
C.当时中英关系特别友好 | D.当时的国人只能收集到关于英国的资料 |
梁启超曾这样评价洋务派:“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内治,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据此,可判断出他
A.反对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 B.主张发动民众来抵抗外来侵略 |
C.已认识到洋务运动的缺陷 | D.要求同西方建立平等外交关系 |
1839年,林则徐便委托美国医生伯驾和袁得辉合译瑞士法学家艾默瑞奇·德·瓦特尔的著作《万国公法》中有关战争、封锁、扣船部分的内容,这是“中国对西方国际法最早的翻译”。此举的实质是( )
A.引导人们开眼看世界 | B.开展禁烟运动 |
C.宣传依法治国的理念 | D.维护国家主权 |
著名历史学家蒋廷黻先生撰文指出:“林则徐仅仅只是旧时代的精英”,“是中国旧文化最好的产品。”此观点意在说明
A.林则徐仍然是“闭关锁国”政策的代表 |
B.林则徐的思想主张着眼点是维护旧秩序 |
C.林则徐是主张向西方全面学习的思想家 |
D.林则徐是晚清资产阶级思想家中的精英 |
鲁迅先生曾说:“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以下“鞭子”与“动弹”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A.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 |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传播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
D.甲午中日战争——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
李之藻(1565-1630)序利玛窦(著名的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天主实义》重刻本说:“尝读其书,往往不类近儒,而与上古《素问》、《周髀》、《考工记》、《漆园》诸篇默相勘印。顾粹然不诡于正。……信哉!东海西海,心同理同。”“是书上卷皆言天象……以水、火、土、气为四大元行,则与佛经同。”材料表明作者
A.认为西学中源 | B.认可西方科学,排斥西方宗教 |
C.明确区分西方科学与西方宗教 | D.主张中体西用 |
日本学者岩谷宕阴感叹道:“呜呼,忠智之士,忧国著作。未为其君所用,反落他邦,吾不独为默深(魏源的字)悲矣,亦为清帝悲矣”。“未为其君所用”的最主要原因是
A.清帝的识人不明,用人不智 | B.著作本身看世界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
C.缺乏相应的社会环境 | D.当时的中国民智未开 |
1875年,清政府驻英公使郭嵩焘奏称:“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这一认识:
A.是中体西用论的具体表述 | B.对洋务派思想有所突破 |
C.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 | D.奠定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 |
“师夷长技以制夷”与“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要区别在于( )
①根本目的完全不同;②思想向实践转化的程度不同;
③提出者的阶级立场完全不同;④影响不同;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李鸿章自称“一生风雨裱糊匠”,他裱糊屋子叫____;“材料”是____。( )
A.清朝封建统治西方先进科技 |
B.清朝封建统治君主立宪制度 |
C.清朝封建统治民主共和 |
D.清朝封建统治火药、枪炮、养兵练兵之法 |
鸦片战争后萌发的新思想主要“新”在( )
A.觉察到空谈义理无助于解决实际问题 |
B.面对社会现实呼吁革除弊端 |
C.抛弃“天朝上国”观念,开始关注世界 |
D.主张学习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
鸦片战争时期,魏源编撰的《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该书在序言中阐述的主要思想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C.提倡民主与科学 | D.实业救国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