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张之洞《劝学篇》出版英译本。英国媒体称,这标志着"长期以来习惯于孔夫子的陈词滥调下变得死气沉沉的中国人,终于在时代的现实面前苏醒过来"。评论认为《劝学篇》( )
A. | 顺应时代潮流 | B. | 是对传统文化的全面否定 |
C. | 指出中国未来之路 | D. | 主张抛弃孔夫子中国才能觉醒 |
张之洞在戊戌变法期间撰写的《劝学篇》,在知识分子中产生了极大影响,行销百万册。这反映出
A. | 保守势力转而支持改革 | B. | 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已过时 |
C. | 清政府成为变革的主导者 | D. | 洋务派与维新派思想有共同之处 |
英国大炮轰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使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惊醒,一股新思想萌发了。这一新思想的核心是( )
A.改革内政,振兴清朝 | B.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
C.学习新技术发展资本主义 | D.启迪人们摆脱封建思想束缚 |
1839年《澳门新闻报》报道:“中国官府完全不晓得外面的政事,又不询问考求……只有林总督行事与其他官员相反”。“林总督相反的行事”是指
A.抗击英国侵略者 | B.设立译馆,翻译西学 |
C.虎门销烟 | D.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
向西方学习是近代中华民族探索救国真理的途径之一,经历了从器物——制度——思想的过程。这一过程开始时期的代表人物是( )
A.李鸿章 | B.康有为 | C.林则徐 | D.洪仁玕 |
时人对中国近代某一著述的评论:“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欲制夷患,必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请判断此书应该是( )
A.《海国图志》 | B.《孔子改制考》 | C.《新学伪经考》 | D.《赫胥黎天演论》 |
《海国图志》在国内没有引起太大反响,只印了千册左右,影响有限。而就在美国侵略日本的1853年,日本人开始翻印《海国图志》,一共印刷了15版之多。1854年日本翻印该书60卷,士人争相购读,此后多次再版。上述材料说明
A.日本的民族危机比中国深重 | B.《海国图志》在中国的思想价值不高 |
C.日本进行变革的社会基础好于中国 | D.近代以来日本不断模仿中国的近代化 |
1839年《澳门新闻纸》报道:“中国官府完全不晓得外国的政事,又不询问考求……只有林总督行事与其它官员相反”。“ 林总督相反的行事”是指
A.抗击英国侵略者 | B.设立译馆,翻译西学 |
C.虎门销烟 | D.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
“自秦变法而败亡,后世人遂以守法为心传。自商鞅、王安石变法而伏诛,后世人臣遂以守法取容悦。今后各国一变再变而蒸蒸日上,独中土以守法为兢兢,令败亡灭绝而不悔。”李鸿章这段话的主旨是
A.反对变革 | B.主张革新 | C.希望进步 | D.要求守法 |
张之洞在《劝学篇》说:“如其心圣人之心,行圣人之行,以孝弟忠信为德,以尊主庇民为政,虽朝运汽机,夕驰铁路,无害为圣人之徒也。”材料表明张之洞主张
A.中体西用 | B.君主立宪 | C.民主共和 | D.民主科学 |
鸦片战争后,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新思想的含义是
A.学习西方之体以同中国之用 | B.学习西方技术以抵抗外来侵略 |
C.变革政治制度以求民主平等 | D.宣传西方政治学说以启国民之智 |
蒋廷黻先生在其代表作《中国近代史》中对某一历史事件做了如下描述:“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 。请问下列选项中属于蒋先生所说的“少数人”的主张的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C.实行民主共和 | D.提倡重视民主与科学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