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意义包括 ( )
①冲破了“贵华夏,贱夷狄”的旧观念
②是对几千年来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
③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④使“睁眼看世界”发展成为社会思潮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商业文明对应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时,其含义是商业发展导致的社会进步。20世纪初有助于社会进步的社会思潮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 B.“师夷长技以制强” |
C.“实业救国” |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
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
同主题是
A.发展资本主义 | B.救亡图存 | C.反抗外来侵略 | D.反对专制统治 |
“自秦变法而败亡,后世人遂以守法为心传。自商鞅、王安石变法而伏诛,后世人臣遂以守法取容悦。今后各国一变再变而蒸蒸日上,独中土以守法为兢兢,令败亡灭绝而不悔。”李鸿章这段话的主旨是
A.反对变革 | B.主张革新 | C.希望进步 | D.要求守法 |
“中体西用”思想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表现在①指导了洋务运动的开展 ②为君主立宪思想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③继承并发展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④为西学的进一步传播创造了条件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洋务派的出发点:“师夷长技以自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等方面,洋务派办教育、办海防、办工业,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 B.在上层建筑领域学习西方 |
C.洋务派要实施新政 | D.学习西方的科技 |
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指出,“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与材料所说相关的历史人物有 ①魏源 ②洪仁玕 ③李鸿章 ④孙中山 ⑤陈独秀
A.①②③④⑤ | B.①③④⑤ | C.①②④⑤ | D.①②③④ |
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为“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该变化反映了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
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1865年 |
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
1894年 |
郑观应说:“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
1903年 |
章太炎说:“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
1913年 |
粱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
A.实现中国工业化 B.实行民主政治 C.推动中国近代化 D.启蒙与救亡并重
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由研究科学技术进而转向研究民主政治学说。下列言论能够反映这一转变的是 ( )
A.“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 B.“采西学,制洋器” |
C.“夫自由之义,孔门已先倡之矣” | D.“敢以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
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为“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该变化反映了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
美籍华人学者张馨保在《林钦差与鸦片战争》一文中指出:“在所有19世纪的中国政治家中,林则徐的形象和影响都超过了其他人。……比曾国藩、李鸿章早二、三代人的时间,林则徐就已提倡和发动了向‘蛮夷'学习的自强运动。”这一评述体现的史学观点是
A.革命史观 | B.进化史观 | C.全球史观 | D.近代化史观 |
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 D.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主张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