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1865年 |
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
1894年 |
郑观应说:“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
1903年 |
章太炎说:“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
1913年 |
粱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
A.实现中国工业化 B.实行民主政治 C.推动中国近代化 D.启蒙与救亡并重
《四库全书·总目》中说:“欧罗巴人天文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实逾前古。其议论夸诈迁怪,亦为异端之尤。国朝节取其技能,而禁传其学术,具存深意。”在我国近代史上,在实践中直接运用和发展了这一论调的政治派别是
A.地主阶级洋务派 | B.资产阶级改良派 |
C.资产阶级革命派 | D.农民阶级 |
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为“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该变化反映了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
美籍华人学者张馨保在《林钦差与鸦片战争》一文中指出:“在所有19世纪的中国政治家中,林则徐的形象和影响都超过了其他人。……比曾国藩、李鸿章早二、三代人的时间,林则徐就已提倡和发动了向‘蛮夷'学习的自强运动。”这一评述体现的史学观点是
A.革命史观 | B.进化史观 | C.全球史观 | D.近代化史观 |
某一史学家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当时我们只要了白菜,而没有要到种子和种植方法。通商贸易,没有按规则出牌;经济改革,也没有走完该走的路。对题干所述“当时事件”的相关理解和认识,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渔”胜过于“鱼”,学习西方,要讲究策略 |
B.尽管不够全面和彻底,但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 |
C.从中可看出,作者对“当时事件”评价不太高 |
D.折射出了“当时事件”学习西方认识上的偏差 |
鸦片战争后,“西学中源”说在士大夫阶层中渐次流传开来。有人说:“彼之火炮,始自明初,夹板舟,亦郑和所图而予之者。即其算学所称东来之借根法,亦得诸中国。”对“西学中源”说正确的评价是( )
①反映了晚清人士的民族文化自大心态
②为反对学习西方事物提供了依据
③为学习西方的先进事物提供了依据
④“西学中源”反映了文化的冲突和交融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函》:“日本君臣发愤为雄,选宗室及大臣子弟之聪秀者,往西国(英、法)制造厂师习各艺,又购制器之器,在本国制习……去年英人虚声恫吓,以兵临之,然英人所恃为攻城之利者,彼已分擅其长……而英人因无如之何也。”这表明李鸿章
A.已找到强国御侮之道 | B.主张效法日本全盘西化 |
C.决意严守祖制不动摇 | D.未找到中国落后的根源 |
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 D.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主张 |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教授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的意识 |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的主张 | D.辛亥革命的民主共和的思想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西方化不可能是一个不彻底的过程,要么完全照抄,要么全盘否定。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因此,西方的科学不可能用来维护儒家文明,相反,必将削弱这一文明。”这一思想是对哪一历史事件的反思
A.鸦片战争 | B.洋务运动 |
C.维新变法 | D.辛亥革命 |
李鸿章认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唯枪耳,炮耳,铁路耳,机器耳。吾但学此,而洋务之能事毕矣。”李鸿章这一观点体现的思想是( )
A.师夷长制以制夷 | B.发工商业,与列强商战 |
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D.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 |
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觉醒”是指
A.明末清初提出的“工商皆本” |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
D.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主张 |
据统计:中国1810-1867年间,由基督教传教士翻译的795部译著中,宗教类占86%、人文学科和自然科学类仅占6%。1850-1899年之间的567种译著中,应用科学占40%、自然科学占30%、历史、地理占10%、社会科学占8%,宗教、哲学、文学和艺术占3.5%。英美国家著作是主要来源,占全部译著的85%,1902年至1904年,译著中来自日本的占全部573篇著作的62.2%。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①鸦片战争前西学东渐风气已经出现 ②洋务运动期间开始接触西方科学
③甲午战争后国人更为关注日本社会 ④民主共和思想在知识阶层广泛传播
A.①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一股社会思潮的原因不包括( )
A.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结加剧 | B.中西方之间的联系加强 |
C.先进分子研究并介绍世界知识所致 | 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