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现代世界 / 综合题
高中历史

资产阶级政府在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政策方针,反映出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无论早期还是晚期重商主义,都把货币看做是财富的唯一形态,把货币多寡作为衡量国家富裕程度的标准,都强调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在推行重商主义政策时,各国有不同的侧重点。西班牙和葡萄牙最重视控制金银的贸易。英国同其他欧洲国家相比,重商主义政策最明显的体现是实行对外扩张,为此,政府进行商业战争和颁布一系列航海法令。
——高德步《世界经济史》
(1)指出材料一中重商主义的内涵。并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西欧国家在15—17世纪资本主义兴起时期实行重商主义的具体措施。
材料二 亚当·斯密基于自由放任的原则认为在国内经济生活方面的自由竞争和在对外贸易方面的自由贸易同样重要。……英国是19世纪最早实行自由贸易的国家。……第一,19世纪60年代的自由贸易政策,使国际贸易取得异乎寻常的增长。……第四,对殖民地的自由贸易政策损害了殖民地国家的利益。在欧洲与东方的贸易中,很多贸易条约是在非平等、非自愿互利的条件下签订的。……
——高德步《世界经济史》
(2)依据材料二,指出亚当·斯密提出的经济原则和政策;并说明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贸易政策给世界经济带来的影响。
材抖三 凯恩斯认为,在自由资本主义下,仅靠私人经济是不能达到经济最大化的,期间需要国家出面来弥补和干预,以使国民收入全部用来生活消费和生产投资,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的最大化。一般而论,国家的干预和弥补,必须是在不损害个人的自由基础上进行的人性管理,因而大体上限于以财攻货币手段刺激有效需求。
——何正斌《经济学300年》
(3)指出材料三中凯恩斯对资本主义国家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在二战后对这一理论的实践。
材料四 但是1973年危机以后,如果继续按照凯恩斯的办法去扩大社会需求,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减少失业,就势必会加剧通货膨胀,造成严重的物价上涨,削弱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如果反过来实行缓和通货膨胀和控制物价上涨的紧缩政策,又会降低经济增长速度,增加失业人数,甚至会加速触发新的经济危机。面对这种病症,钒恩斯主义一筹莫展。
——高德步《世界经济史》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国家经济的“病症”的表现和各国政府的解决办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运输格局成为反映时代变迁的重要标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铁路和轮船运输因极大的载运量而大大减低了运输成本。1830 年到1870年,英国实业家修筑了两万公里铁路,连接了工业中心、铁矿、港口等。……,为了便于交通和货运,美国政府开凿运河,私人投资者建立起轮船航线和铁路网络。到1860年,东北部的工业区、南部农业区、以及中西部城市之间已有铁路相连。发明创造开启了工业化进程,也造就了铁路和轮船;而后者因为提供了快速廉价的交通方式又反过来促进了工业化近程。
——(英)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二 下表反映了19世纪末汉口至上海航线的各轮船公司概况

开办年
国别
公司
船只(艘)
吨位
1875
中国
招商局
4
5860
1887
英国
太谷、怡和
7
13922
1898
日本
大阪
4
6581
1899
德国
瑞记、美最时
5
5743

材料三 轮船使商业贸易流通渠道发生了实质性变化,1881年进出汉口装运茶叶的远洋轮船有30艘,吨位达48670吨;汉口至宜昌轮运航线的出现,使货物运转日期缩短了一个月……但是轮船不可能迅速而彻底的将传统木船挤出近代商品流通渠道,以1881年为例,汉口进出船只中,木船为250艘,吨位达41887吨;外国租赁木船为127艘,吨位达11289吨。武汉地区以土货进出口为主轴的市场,基本上依傍木船运输。——任放《近代两湖地区的交通格局》
(1)据材料一概括英美近代运输格局出现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经济影响。
(2)据材料二概况这一时期长江航运业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3)据材料三指出19世纪末湖北航运业的格局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经济发展的方式上,世界各国长期存在着“国有化”与“私有化”的争论。“国有”与“私有”,往往被贴上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标签。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实业投资热,是中阖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它的主角是以盈利为主要动力的新兴企业家,他们投资的产业主要集中于民生领域,以提供消费类商品为主,面大量广的中小企业是最有活力的主流力量。……根据国内学者计算,工业增长率在1912年到1920年达到13.4%。”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材料二:“在中国经济史上,私营企业在1956年的集体消亡是独一无二的事件。……在百年现代化历程中,这是第五次,也是最彻底的国进民退”。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材料三: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国家国企进退的浪潮经历了几个轮回,尽管每个轮回都有各自的原因,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点,但是,无论是国有化还是私有化,它们共同的本质是政府的政策工具。
——杨卫东《国有化与私有化研究——西方国企进退的历史轨迹》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的特点(不能照抄材料)。这一时期实业投资热出现的内部社会条件有哪些?
(2)材料二中,导致私营企业“集体消亡”的事件是什么?该事件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三,二战后,西方国家普遍出现了国有化的浪潮,你认为这主要是出于哪些方面的需要?这种浪潮反映出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有何变化?
(4)从中、西方“国有化”与“私有化”的动态演变中,你有怎样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
材料三 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
——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的记述
材料四 “松、太利在梭布,较稻田倍蓰。……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顺德县)自西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佛山)1854年后……纺业停顿”。……茶叶“卖与收购商贩,收购商贩或将茶运到通商口岸去出卖,或在当地卖与茶商,洋商又从茶商之手购买。”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15、16世纪什么重大的历史事件?其最大的意义是什么?
(2)材料二与材料一有何内在联系?
(3)材料三反映了19世纪中期英国所处的地位如何?这种地位形成的关键是什么?
(4)材料四反映了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与材料三中反映的情况有何关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近现代外交理念与世界意识的变化,对中国的历史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阅读下面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历代王朝处理对外关系的传统模式是朝贡模式。中国以“天朝上国”自居,少数民族和外国使节来华被视为“蛮夷之邦”的“朝贡”,以朝贡为媒介确立宗藩关系。清朝前期,中国是朝鲜、越南等国家的宗主国,各国向清政府“称藩纳贡”,接受册封,清朝则以“天朝”职责,庇护属邦,形成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宗藩体系。
材料二:从自居世界文化中心、视洋人为野而不文的“夷狄”,到主动承认西方为文明,而自认野蛮,退居世界文化的边缘;对西方的认知,也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 近代中国人对自身和世界的认识发生天翻地覆的转变,这一转变是充满屈辱的,但又是国家观念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型的必然结果。
材料三:一个国家领导集团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的变化对国家外交关系影响巨大。新中国1978年前与1978年后的外交活动就充分反映了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位领导人思想的差异。
请回答:
(1)中国传统的宗藩体系受到近代国际关系模式的挑战。举一例说明清政府为维护这一体系作出的努力。结果如何?
(2)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二中所说的“转变”? 请根据所学知识说明。
(3)毛泽东对世界形势的判断是“战争和革命是时代的主题”,邓小平则认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毛泽东和邓小平对世界形势的判断各有何依据?请结合史实说明他们是如何围绕其判断展开外交活动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消费是人类生活的重要内容,消费的内容、方式和观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消费社会是指……生产和消费都超出了生存必需和生理需求的范围,消费成为社会生活与生产主导动力和目标的社会发展阶段。……17世纪末至18世纪后叶,英国已经出现了消费社会。
——李新宽《17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英国消费社会的出现》
材料二 罗斯福在要求国会通过《工业复兴法》时解释说:“如果每个公平竞争的企业雇主同意付给工人高工资实行短工时的话,就不会伤害任何雇主……这比失业和低工资都要强的多,人们有了钱会去消费,去购买更多的产品。”
材料三 苏州的吴余财老人用账本记录了几十年间全家的大部分开销。下面是他家几次中秋节的饮食开销情况:

时 间
1958年
1968年
1978年
1988年
1998年
2008年
消费额(元)
2.98
3.60
3.07
35.22
230.90
968.95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消费社会出现的原因。
(2)据材料二,分析罗斯福的这种消费政策对美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3)据材料三,概括吴余财老人国庆消费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趋势形成的原因。
(4)综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家鼓励消费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制度的变革与创新直接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是世界文明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卢商)早孤,家窭(jù,贫寒)困,能以学自奋。举进士、拔萃,皆中。由校书郎佐宣歙、西川幕府。入朝,累十余迁,至大理卿。……擢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摘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七
材料2:(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朝愈益民主化的方向发展。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了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梭伦寻求普世的真理。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
——摘自[加]哈罗德·伊尼斯《传播的偏向》
(1)材料1反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当时社会政治有何影响?
(2)怎样理解材料2中“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并分析其进步作用。
(3)比较上述两种政治制度变化的主要不同,以及二者所导向的社会观念的差异。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3-2014年山东省潍坊市高三3月模拟考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嘎尔尼对工业文明成果的高度自信,在乾隆及其高级官员眼中只有不屑。清政府对他的所有请求概不答应,最后他的使团除了带着一堆乾隆帝赐予的无用赏赐经广州入海外,一无所获。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中国被迫融入全球化。鸦片战争后,中国发生了一些变化,所有这些变化,基本上是以外部力量的注入和政治上的不平等为前提的,这就决定了中国近代经济具有浓厚的殖民色彩。
——《长白学刊》2007年05期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中国近代经济具有浓厚的殖民色彩”表现在哪些方面?
材料三 当其他人在编写游戏规则时,一个外向型的中国决不能袖手旁观。一个拥有越来越重要的出口利益的中国决不能没有可靠地、更多地进入全球市场的机会,而这种可靠性只有在多边体制中才能找到。
——世贸组织总干事雷纳托·鲁杰罗在北京大学的演讲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代中国是如何“进入全球市场”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3-2014年辽宁省锦州市高三第一次质检文综)
(25 分) 生产和消费是人类诞生以来的永恒主题,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相伴而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治者类欲禁奢,以为财节则民可与富也。……予每博观天下之势,大抵其地奢则其民必易为生;其地俭,则其民必不易为生也。何者?势使然也。今天下之财赋在吴越。吴俗之奢,莫盛于苏杭之民。有不耕寸土,而口食膏粱;不操一杼,而身衣文绣者。不知其几何也。盖俗奢而逐末者众也。只以苏杭之湖山言之,其居人按时而游,游必画舫肩舆,珍羞良酝,歌舞而行,可谓奢矣。而不知舆夫舟子、歌童舞妓,仰湖山而待爨(音:cuan意:烧火煮饭) 者不知其几。故曰,彼有所损,则此有所益。若使倾财而委之沟壑,则奢可禁。不知所谓奢者,不过富商大贾豪家巨族,自侈其宫室、车马、饮食、衣服之奉而已。彼以粱肉奢,则耕者、庖者分其利;彼以纨绮奢,则鬻者、织者分其利。
——明 陆揖《蒹葭堂杂著摘抄·禁奢辨》
材料二 随着城市的发展,实际工资的上涨,与之并行的许多消费品价格的下降,在19世纪80、90年代,使得工人们能够消费得起食物和除住房以外的东西了。工人们的预算中现在也包括了更多的衣服开销,甚至可以去进行休闲消费了。……人们从乡村向城市的大量迁移,从事农业的人口数量急剧下降。到20 世纪50 年代,欧洲大部分地区的农民数量都下降了50%。但工人阶级的规模并没有因此而扩大。随着白领雇员人数的逐渐增加,产业工人的人数逐渐下降了。同时,工人阶级的实际工资上升使他们能够以中产阶级的模式进行消费了,由此进入了一些观察家所称的“消费社会”。20 世纪20年代,商业中引入了分期付款方式,这种方式在50 年代广为流行,使得工人们有能力像中产阶级一样购买电视、洗衣机、冰箱、吸尘器、录音机和汽车等。
——摘编自[美] 杰克逊.J.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1)根据材料一,简要评述陆楫的消费观,(12 分)并概括指出明末清初江南地区社会生活方面出现的新现象。(4 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以来欧洲工人阶级消费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消费社会”兴起的条件。(5 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3-2014年四川省宜宾市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文综)
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转型。
材料一 中国似乎长期处于静止状态,其财富也许在许久以前已完全达到该国法律制度所允许有的限度,但若易以其他法制,那么该国土壤、气候和位置所可允许的限度,可能比上述限度大得多。一个忽视或鄙视国外贸易,只允许外国船舶驶入一二港口的国家,不能经营在不同法制下所可经营的那么多交易。此外,在富者或大资本家在很大程度上享有安全,而贫者或小资本家不但不能享有安全,而且随时都可能被下级官吏借口执行法律而强加掠夺的国家,国内所经营的各种行业,都不能按照各种行业的性质和范围所能容纳的程度,投下足够多的资本。在各种行业上,压迫贫者,必然使富者的垄断成为制度。富者垄断行业,就能获得极大的利润。
——摘自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年)
(1)亚当·斯密对明清时期的中国社会持什么观点?据材料一归纳其所持观点的原因?
材料二 纽伦堡的一个制针匠可能要依次完成20种操作,而在英国,将近20个制针匠同时进行工作,每一个人只从事一种操作,后来,这20种操作根据经验又进一步划分、孤立,并独立化为各个工人的专门职能。……不同的阶段过程由时间上的顺序进行变成了空间上的并存。因此在同一时间内可以提供更多的成品。
——选自《资本论》第十二章
部分国家颁布专利法和成立证券交易所的时间表

项 目
荷兰
英国
美 国
日 本
颁布专利法的时间
17世纪初
1624年
1790年
1826生
成立证券交易所时间
1609年(阿姆斯特丹)
1698年
1792(纽约)
1878年(东京)

(2)根据材料二归纳这一时期西欧经济领域出现的新现象。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对工业革命的发生所起的作用。
材料三 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两个方面的漫长过程。纵向发展是指人类物质生产史上不同生产方式的演变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横向发展是指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成为整体的世界历史这一客观过程。……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互为条件,纵向发展制约着横向发展,纵向发展所达到的阶段和水平,规定着横向发展的规模和广度;横向发展一方面受纵向发展的制约,一方面又对纵向发展具有反作用。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3)概括材料三的主要观点并予以论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腐败普遍存在于每一个社会中。古代中国……一是通过道德教育,遏止人们尤其是官吏的贪欲……以清廉为荣、以贪墨为耻,是中国古代家训的重要内容……宋代清官包拯的家训,唯一的内容就是不允许为官的子孙贪赃枉法,若有贪赃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二是建立监督官吏的机构和严惩贪赃的法律……闻名于世的《唐律》中涉及到严惩官吏腐败的条款甚多……(对于贪赃枉法者)最高刑罚可判至流放两千五百里。
——摘自《中国古代的反腐败》
明代《大明律》规定犯“枉法赃”,官“八十贯,绞”,吏“一百二十贯,绞”……若是执法御史及督抚这类的“风宪官吏”犯赃,加二等治罪。犯赃官吏,官除名,吏罢役,永不叙用。
——《朱元璋“重典治吏”与当代反腐败斗争》
材料二     据国际透明组织近年来对各国廉洁度的年度排名,最廉洁的十几个国家中除新加坡外,都是西方发达国家。究竟发达国家建立了怎样的机制,能够“将筐里烂了的桃子挑出来,从而保持整筐桃子的新鲜”?因为西方发达国家拥有:(一)专设监督机构;(二)政务公开与财产申报……
——摘编自《反腐败与制度——宏观视角看西方国家防治腐败措施》
材料三      1883年,美国就颁布了《文官制度法》,对政府公务员的行为做出了详细的规范。1925年美国国会通过的《联邦贪污对策法》,规定选举中总统和国会议员得到100美元以上的捐款必须登记。1985年推出的《政府工作人员道德准则》规定,不得以任何形式用公职做交易;公职人员不得在外兼任与其职责利益相冲突的工作或从事与其职责相冲突的事务;政府官员在离职后一年内不得回原工作部门从事游说活动,违反者将受到刑事处分。
在美国,除非能证明媒体存在着实际的恶意,否则对公职人员的报道即使不准确,也免受司法追究。1972年6月17日,美国总统大选在即,在任总统尼克松的5名亲信潜入华盛顿水门大厦的民主党总部办公室,偷拍文件和安置窃听器,被当场抓获。其后,尼克松极力阻挠媒体对这一事件的调查,甚至威胁吊销《华盛顿邮报》所属公司的营业执照,但报纸不为其所阻吓,彻底揭开了丑闻。尼克松也因此被迫辞职。
——摘编自《反腐败与制度——宏观视角看西方国家防治腐败措施》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中国反腐败机制的显著特点,比较唐、明两朝处理贪污腐败的异同。
(2)材料二对西方发达国家官员廉洁度比较高的原因的作了部分概括,请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完整,并予以简要说明。
(3)根据相关材料,谈谈你对遏止腐败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国歌是一个国家民族气质和精神面貌的综合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1年清政府制定了大清帝国国歌——《巩金瓯》:“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幸遭。……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注:“金瓯”在中国古代比喻疆土之完固。)
材料二 1912年元旦,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国歌》:“亚东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秀河山普照,喜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材料三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在讨论新中国国歌时,徐悲鸿建议采用1935年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但有代表认为,这首歌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已不可行,主张修改歌词。
(1)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清政府为何采用《巩金瓯》作为国歌?
(2)依据材料二,分析《中华民国国歌》表达了怎样的政治愿望?为实现“揖美追欧”,民国政府在政治、经济方面有何措施?(各举一例)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义勇军进行曲》创作的背景是什么?你是否同意有关代表主张修改歌词的建议?为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以天皇为首的新政府,于1869年5月9日迁都东京。并颁布一系列改革措施:
政治制度方面:明治政府强制实行“版籍奉还”、“废藩置县”政策,将日本划分为3府72县,建立中央集权式的政治体制。
经济技术方面:引进西方近代工业技术;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原有土地政策,许可土地买卖,实施新的地税政策;废除各藩设立的关卡;统一货币,并于1882年设立日本银行(国家的中央银行);撤消工商业界的行会制度和垄断组织,推动工商业的发展(殖产兴业)。
教育方面:发展近代资产阶级性质的义务教育,将全日本划分为8个大学区,各设1所大学,也选派留学生到英、美、法、德等先进国家留学。
军事方面:改革军队编制,陆军参考德国训练,海军参考英国海军编制;并于1872年颁布征兵令,凡年龄达20岁以上的成年男子一律须服兵役。
——《明治维新》
材料二 中日某次战争的地图。

(1)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明治维新对日本的积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的地图反映的是中日哪场战争?分析说明明治维新与材料二中日战争的联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材料二所反映的中日战争对中日的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法美能够率先开始工业化……其特征是通过自由市场的杠杆作用,推动了工业化,形成了内生型的自由主义工业化模式……(这种模式下)市场上显示的生产过剩危机与发展中贫富差距增大,便形成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基本结构性矛盾,这一矛盾导致本世纪初(注:20世纪)巨大的摆动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给所有国家都带来了强烈的影响……推动了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
——罗荣渠著《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 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材料三 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古典”发展模式指什么?该模式引发的危机为何给所有国家都带来了强烈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采取的“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是什么?简要分析采取这一战略的国际因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纵观中国女性的生存轨迹,在近代以前的私有制社会中……女性被排斥在社会生活之外,因而女性只有单一的家庭角色定位,即在家中扮好“贤妻”、“良母”的角色,相夫教子。这是一种典型的家庭主妇角色,女性最高的人生价值、道德规范就是做一个贤妻良母……这种价值观的形成是长期经济生活、历史文化积淀的结果。
——《论戊戌维新至五四时期的女性角色定位》
材料二 近代不同时期中国女性角色定位和价值取向变化简表:

材料三   1949—1959年中国妇女参政状况表

时间
会议
与会女性比例
1949年
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
10.4%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1.9%
1959年
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2.3%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生活、历史文化的角度分析中国古代女性被定格为“家庭主妇角色”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近代中国女性角色定位和价值取向发生了什么变化?并结合相关背景知识,扼要归纳中国近代女性角色定位变化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分析1949—1959年中国妇女参政状况呈现怎样的趋势?分析出现这一趋势的政治、经济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现代世界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