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学者研究,在1800年以前的两个半世纪里,世界生产的白银可能有一半或至少三分之一流入中国。这主要得益于( )
A.政府鼓励对外贸易 |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
C.新航路的开辟 | D.商帮经营范围扩大 |
明代著名清官海瑞认为,欲求天下安定,就一定要推行井田制,或者限制地主拥有的土地数量。这反映出明代
A.土地兼并严重 | B.小农经济的弱化 |
C.商品经济发达 | D.井田制得以恢复 |
下列有关“重农抑商”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其目的是维护宗法制度和分封制度 |
B.商鞅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
C.重视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
D.中国古代历朝大都执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
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正确的有
中国农业的重要指标(1400—1820年)
时间 |
人口(百万) |
粮食总产出(千吨) |
种植面积(百万公顷) |
粮食单产(千克/公顷) |
|
粮食 |
全部作物 |
||||
1400 |
72 |
20520 |
19.8 |
24.7 |
1038 |
1650 |
123 |
35055 |
32.0 |
40.0 |
1095 |
1750 |
260 |
74100 |
48.0 |
60.0 |
1544 |
1820 |
381 |
108585 |
59.0 |
73.7 |
1840 |
①生产工具的革命性变革推动了这时期农业的进步
②重农抑商政策是这时期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③玉米、马铃薯等品种的引进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
④人口的增幅快于耕地面积的增幅推动了农业的精耕细作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范蠡提出,“粜(卖出)石二十则伤农,九十则病末。农伤则草木不辟,末病则货不出。故粜高不过八十,下不过三十,农末俱利矣。”“平粜各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这里所说的“治国之道”是指( )
A.重农抑商 | B.农商并重 |
C.政府调控物价 | D.自由放任 |
下表是我国古代某地的居民职业结构表。
|
自耕农和地主 |
佃农 |
手工工场主和雇主 |
商人 |
占总人口比例 |
24% |
36% |
30% |
10% |
对该表解读正确的是( )
①反映了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
②表明手工业经营方式出现了新变化
③说明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④体现自然经济虽开始解体,但依然处于主导地位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明、清皇帝每年春都要举行一种祭祀仪式。读下图,从中透析出的核心信息是( )
A.皇室祭祀的隆重排场 |
B.专制君主的权威至上 |
C.以农为本的立国理念 |
D.统一国家的繁荣昌盛 |
“重农抑商”的观念与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举措 |
B.重农抑商观念在明清时期已基本瓦解 |
C.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 |
D.重农抑商政策提升了战国时秦国国力 |
清代学者洪吉亮在其著作《治平篇》中写道:“田与屋之数常处其不足,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为农者十倍于前而田不加增,为商贾者十倍于前而货不加增”……“况天下之广,其游惰不事者何能一一遵上之约束乎?”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揭示了人口增长与生产资料的矛盾 |
B.人口的过快增长不利于社会稳定 |
C.作者主张国家控制人口增长 |
D.作者主张重农抑商 |
“清前期外贸中,‘只卖不买’导致外银大量流入……‘白银时代’之说是中国作为全球经济中心和鸦片战争前中国经济总量占全球三分之一这两个说法的叠加。”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闭关锁国”使中国成为全球贸易中心 |
B.合理的经济政策使清朝进入“白银时代” |
C.自然经济下清朝前期仍是世界经济大国 |
D.广州十三行推动中国积极融入世界市场 |
明清时期“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所起的相似作用在于
①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
②延续了自然经济的瓦解过程
③延续了汉唐以来对外交往的局面
④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清文献通考》卷33载,“(顺治四年)户部议复两广总督佟养甲疏言:‘佛朗西国人寓居濠镜澳……今督臣以通商裕国为请,然前事可鉴,应请仍照前明崇祯十三年禁其入省之例,止令商载货下澳贸易可也。’上从之”。这段记载充分说明
A.明末对外封闭政策在清初得到延续 |
B.清朝认识到开放澳门市场可以“裕国” |
C.清廷中开放派的主张得到暂时推行 |
D.清朝前期只准许在澳门与外商贸易 |
《吕氏春秋》中写道:“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民农则重,重则少私义,少私义则公法立,力专一。民农则其产复,其产复则重徙,重徙则死处而无二虑。”这表明中国古代重视农业主要是为了
A.维护国家政权的稳定 | B.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 |
C.弘扬良好的社会风气 | D.保证人民的安居乐业 |
汉代晁错在他的《论贵粟疏》中写道:“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反映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
A.男耕女织 | B.自给自足 | C.分散性 | D.脆弱性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