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大多数封建王朝执行并发展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
A.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 | B.保证赋税的征收和力役的征派 |
C.确保社会稳定有序 | D.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
《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财产轻便),其产约则轻(容易)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
A.民贵君轻 | B.重农抑商 |
C.施行仁政 | D.闭关锁国 |
汉代晁错在他的《论贵粟疏》中写道:“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反映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
A.男耕女织 | B.自给自足 | C.分散性 | D.脆弱性 |
商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所造成的后果和影响不包括
A.巩固了自给自足小农经济 | B.打击奴隶主贵族势力 |
C.为秦统一奠定物质基础 | D.根除了土地兼并现象 |
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正确的有
中国农业的重要指标(1400—1820年)
时间 |
人口(百万) |
粮食总产出(千吨) |
种植面积(百万公顷) |
粮食单产(千克/公顷) |
|
粮食 |
全部作物 |
||||
1400 |
72 |
20520 |
19.8 |
24.7 |
1038 |
1650 |
123 |
35055 |
32.0 |
40.0 |
1095 |
1750 |
260 |
74100 |
48.0 |
60.0 |
1544 |
1820 |
381 |
108585 |
59.0 |
73.7 |
1840 |
①生产工具的革命性变革推动了这时期农业的进步
②重农抑商政策是这时期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③玉米、马铃薯等品种的引进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
④人口的增幅快于耕地面积的增幅推动了农业的精耕细作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古代中国以农立国。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基本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男耕女织,以一家一户个体经营为主 |
B.铁犁牛耕是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
C.重视灌溉,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 |
D.重农的结果促进了我国古代历代经济的发展 |
唐文宗太和六年(832年),宰相王涯上奏:“商人乘马,前代所禁。近日得以恣其乘骑,雕鞍银镫,装饰焕烂,从以童骑,骋以康庄,此最为僭越。伏请切令禁断。”以下对当时商人地位的判断,错误的是
A.经济地位优越 | B.政治地位低下 |
C.遭受全社会的鄙视 | D.实际上没有自由民的平等地位 |
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西方早已“选择海洋”,而中国却“选择陆地”。这种“选择”给中国带来最主要的影响是
A.一定程度上抵御了西方列强的入侵 | B.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贸易中心 |
C.使中国失去资本扩张和工业化的契机 | D.导致中国的综合国力迅速衰退 |
《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财产轻便),其产约则轻(容易)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
A.严刑峻法 | B.重农抑商 | C.施行仁政 | D.闭关锁国 |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清政府向中国商人发海外渡船证明书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中国商人经济安全 | B.加强外航海管理 |
C.严格限制中外贸易往来 | D.打击海上走私活动 |
汉代冶铁技术取得重大发展。铸铁柔化处理技术和炼钢技术在汉初很不普及,但汉武帝后却得到迅速推广,工艺也更为成熟。其主要原因在于
A.杜诗发明和推广水排 | B.铁农具的广泛应用 |
C.铁业官营政策的推行 | D.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
钱穆先生指出:古罗马奴隶多半来源于战俘,而汉代的奴隶则是农民主动离开土地,参加大规模的工商新生产;不是出卖自由,而是对国家法规的一种逃避。汉代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
A.小农经济的形成 | B.庄园经济的盛行 |
C.编户制度的消亡 | D.工商食官的出现 |
汉初规定,商人不许穿丝绸衣服,不许持有武器,不许乘车骑马,不许仕官为吏,不许购买土地。这表明汉初实行( )
A.休养生息的政策 | B.抑制商业的政策 |
C.奖励农耕的政策 | D.禁止奢侈的政策 |
清人黄遵宪在《蚕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人错。”以下对此诗提到的“国初”之政策所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该政策禁止任何人的海外经商活动 |
B.是闭关锁国政策的体现 |
C.主观上有维护清朝统治的意图 |
D.是重农抑商政策在特定时期特定领域的体现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