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汉初以来,继承秦制。汉武帝亲政后,频繁任免丞相。在位54年间,先后用相12人,其中4人在任上正常死亡,3人被免职,2人因罪自杀,3人下狱处死。汉武帝这样做的基本用意是
A.分割丞相的权力以加强集权 | B.改变丞相位尊权重的局面 |
C.重用身边的人参与军国大事 | D.显示皇权至上不可僭越 |
《论语·卫灵公》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以下践行了孔子这种人生选择的是( )
A.王位世袭制 | B.世卿世禄制 |
C.九品中正制 | D.科举制 |
唐代科举中,士子在应试前,流行把自己的作品呈送社会名流,希望能向主考推荐,叫作“行卷”。没有糊名(弥封)的习惯,考官在评卷时,考生的名声往往是考虑因素之一。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体香公平公正、公开的精神 | B.阻断“寒门”学子的科举道路 |
C.兼顾人才在试场之外的表现 | D.扩充选官标准,扩大选拔范围 |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需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其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伐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这段话反映的基本思想是
A.以民为本,与民休息 | B.以农为本,重农抑商 |
C.以民为本,兼听纳谏 | D.以农为本,精兵简政 |
北魏孝文帝下诏说:“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为此,他决定
A.将无主荒地分给农民 | B.采取重文轻武政策 |
C.实行移风易俗的政策 | D.南下并定都于洛阳 |
2013年,欧盟因贪污造成的损失高达1万亿人民币,“网络反腐”、“正能量”、“职务犯罪”等也成为中国媒体关注率最高的词汇。以下我国古代的历史现象与以上材料主旨关系不大的是 ( )
A.秦代推行御史制度 | B.汉代实行的刺史制度 |
C.宋代提点刑狱司的设置 | D.明代军机处的设置 |
(东汉)永元十三年,和帝下诏:“幽、并、凉州户口率少,边役众剧,束修良吏,进仕路狭。抚接夷狄,以人为本。”于是,将以前边郡“不满十万三岁一人”的标准降为“五万以下三岁举一人”,五万至十万口郡的由“三岁举一人”调整为“二岁举一人”。上述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防止中原人口流失 | B.加强中央集权 |
C.加强少数民族治理 | D.调集民力开发边疆 |
元世祖忽必烈曾经说:“中书省是朕的左手,枢密院是朕的右手,御史台是用来医朕两只手的。”这表明元朝( )
A.注重权力监督 | B.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
C.实行三权分立 | D.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 |
829年,日本记载:“传闻唐国之风,渠堰不便之处,多构水车。无水之地以斯不失其利。此间之民,素无此备,动若焦损,宜下仰民间,作备件器,以为农业之资,其以手转、以足踏、服牛回等,备随便宜。”该记载
A.说明日本效法唐朝改革政治制度 | B.证实唐代水车灌溉技术传人日本 |
C.彰显中日之间经济文化水平相当 | D.体现出唐代农业自给自足的特点 |
宋真宗于997年继位为帝。1018年,他说:“我即位以来,还没有任命过仆射(副宰相)职位,如今任命向敏中,这是打破常规的特别的任命,向敏中肯定很高兴。”这反映了当时
A.君主专制缘于人事的任命权 | B.科举制度比前代有所弱化 |
C.官职变更失常源于皇权至上 | D.仆射权力过大导致皇帝猜忌 |
门阀制是从汉到隋唐最为显著的官员选拔制度,造成朝廷重要的官职往往被少数家族所垄断,个人出身对于其仕途的影响远大于其本身的才能与专长。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A.维护正统的嫡长子继承习俗 | B.荣辱与共、利益一体的宗族观念 |
C.皇帝统辖百官治下的郡县制 | D.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分封体系 |
史载唐朝驸马(公主夫婿)选取注重门第出身,多出自勋贵名臣,而明朝严禁皇室与大臣联姻,故驸马多出自寒门。这种变化反映了
A.中央集权的加强 | B.科举制度的成熟 |
C.贵族制度的衰落 | D.专制皇权的强化 |
《窦娥冤》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水浒传》颂扬农民起义英雄杀富济贫。这反映了
A.封建社会的腐朽没落 | B.“异端”思想影响广泛 |
C.普通民众的理想与愿望 | D.商业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它是汉代察举制度的一中延续和发展。一下关于九品中正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中正”是在中央设置的负责评定等第的中正官 |
B.“九品”指中正官据人物的才能按九等进行评定 |
C.“中正”所评定的品级即被评人所授官职的品级 |
D.选官方式的封闭,便利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