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贡院始创于1168年,起初为县府学考试场所。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集乡试、会试于江南贡院举行。江南贡院见证了古代中国的科举制度,该制度产生于
A.隋朝 | B.唐朝 |
C.宋朝 | D.明朝 |
唐高宗时,大臣长孙无忌等撰定《唐律疏议》三十卷解释律令条文,通行天下。这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较完整的法典。《唐律疏议》颁布前的审批需要通过
①尚书省 ②中书省 ③门下省 ④皇帝
A.③④ | B.②③ | C.①③ | D.①④ |
有人认为,宰相制度最好的时代是唐朝。这主要是因为
A.任命一人当宰相,避免纷争 | B.三省分权,相互牵制 |
C.内阁辅佐皇帝参与国家大事 | D.设立军机处掌管军国大事 |
有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史,是一部不断磨擦、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宰相制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汉武帝重用侍从秘书 | B.唐朝相权一分为三 |
C.宋代废除宰相制度 | D.元中书省长官行使相权 |
秦汉的三公九卿制、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明朝的内阁制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官职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
A.维护中央权威 | B.强化君主集权 |
C.减少决策失误 | D.解决君权与相权矛盾 |
自西汉始,皇帝就不断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办法要么是起用亲信近臣以架空相权,要么是分化肢解相权,皇帝从中垂直统治。属于后者的是
A.汉唐 | B.唐宋 | C.宋元 | D.明清 |
“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
A.秦汉 | B.隋唐 | C.宋元 | D.明清 |
中国古代实行君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权力制衡体制,它包含两种专制模式,一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二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下列选项包含这两种专制模式的是( )
A.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宋朝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 |
B.汉武帝“中外朝制度”;清朝设立军机处 |
C.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明朝设置内阁制 |
D.明朝设置内阁制;清朝设立军机处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道:(某种制度)用意是在政府与社会间打通一条路,好让社会在某种条件、某种方式下掌握政治、预闻政治和运用政治,这才是中国政治制度根本问题之所在。”下列制度符合钱穆所讲范畴的是( )
A.三公九卿制 | B.行省制 | C.科举制 | D.内阁制 |
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
刘炫,隋著名经学家。他曾曰:“往者州唯置纲纪,郡置守、丞,县置令而已。其馀具僚则长官自辟,受诏赴任,每州不过数十。今则不然,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由此可见,隋代
A.实行了科举制度 | B.加强了中央集权 |
C.加强了君主专制 | D.三省六部制约皇权 |
明朝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夫之曾评说:“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这说明郡县制
A.是各个朝代都采用的地方制度 | B.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 |
C.是君主专制制度的核心内容 | D.有利于稳定统治秩序 |
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分母之食,盍埋此子。”郭巨因此被举荐为孝廉。这一材料反映的是( )
A.郡县制 | B.察举制 | C.九品中正制 | D.科举制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