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引用了下组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他可能研究的主题是
年代 |
道、路、省 |
州数 |
郡国数 |
县、邑、道、侯国等 |
户数(万) |
西汉平帝(1—5) |
— |
13 |
103 |
1 587 |
1 223 |
唐贞观十三年(639) |
10道 |
358 |
— |
1 551 |
缺 |
唐开元二十八年(740) |
15道 |
— |
328 |
1 573 |
841.3 |
宋开宝(968—975)末 |
— |
297 |
— |
1 086 |
309 |
宋宣和四年(1122) |
26路 |
288 |
— |
1 234 |
— |
A.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不断加强
B.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C.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
D.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进
“比之隋朝和唐朝的统治者,宋朝统治者接受更多的后备人员进入官僚体制,并为那些适合在政府的某个职位上工作的人提供丰厚的薪金他们甚至安置文职官员来监管军队。”这种做法
A.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 |
B.进一步提高了行政效率 |
C.减少了政府财政支出 |
D.使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 |
“它(科举制)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的影响的制度。”“中国竞争性文士考试制度是该国特有的制度,并持续了一千多年。”材料表明科举制
A.有利于选拔社会人才 |
B.能够缓和尖锐的民族矛盾 |
C.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 |
D.有效地防止了政权被颠覆 |
南宋叶适主张,在郡县制体系内应参酌古制,“以一郡行其一郡,以一县行其一县,赏罚自用,予夺自专。”王夫之也说:“封建之天下分而简,简可治之以密;郡县之天下合而 繁,繁必御之以简。”下列制度与他们的思想最接近的是
A.分封制 | B.郡国并行制 | C.土司制 | D.行省制 |
国学大师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提到“宋初宰相,与枢密对称两府,亦曰两地。……分文事任宰相,武事任枢密。太宗命曹彬取幽州,而宰相李防等不知。其伐辽,一日内六招枢密院计议而中书不预闻。”这说明当时
A.政府行政效率大为提高 |
B.军事行动保密性强 |
C.吏治混乱职责不明 |
D.相权受到较大削弱 |
《宋史•志第一百一十四_职官一》记载:居其官不知其职,十常八九。其官人受授之别,则有官、有职、有差遣。……故仕人以登台阁、升禁从为显宦,而不以官之迟速为荣滞;以差遣要剧为责途,而不以阶、勋、爵邑有无为轻重。这一现象说明了
A.科举考试使官员剧增 | B.社会腐败现象严重 |
C.行政效率降低 | D.中央集权削弱 |
公元1302年,元朝中书省批评各行省“不详行体轻重,无问巨细,往往作疑咨禀,以致文繁事弊甚非所宜”,要求各行省自主处事,如非重要事情,应自行解决。元朝中书省这样做的目的是
A.扩大行省权力 | B.强化君主专制 |
C.提高行政效率 | D.加强地方监察 |
元朝初年,侍御史高鸣进谏:“方今天下大于古,而事愈烦,取决一省,犹曰有壅,况三省乎!” 元世祖采纳之,随即实行的措施是
A.设置三省 | B.废中书省 | C.设中书省 | D.设置内阁 |
阅读汉至唐前期江西福建郡县设置分布简表,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
B.中央在收回地方权力 |
C.行政区划的置废是由各地自己决定的 |
D.前方郡县数量增加主要由于人口南迁造成 |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唐之于汉的“变动”体现在
A.皇帝制度的确立 | B.郡县制的实行 |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 D.三省六部制的实行 |
元代行省的设置,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等的存在,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江浙行省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统治者这么划分的主要意图是
A.便于中央直接管理 | B.实行民族分化政策 |
C.推行汉蒙二元统治 | D.防止出现地方割据 |
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A.西汉通过削弱诸侯王势力分化相权 |
B.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分割丞相的军权 |
C.宋代设立三司使来分割丞相的财权 |
D.清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矛盾 |
下列关于汉唐明清中枢的演变图例正确的是
A.御史台——内朝——军机处——内阁 |
B.内阁——中书省——内朝——军机处 |
C.内朝——三省六部制——内阁——军机处 |
D.丞相——三省六部制——中书门下——内阁 |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科举被古人称为最公平的制度,这是因为科举制度
A.考试只在儒家经典范围内命题 |
B.分科考试、择优录取,保持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性 |
C.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促进教育文化的发展 |
D.官员、人才的选拔不再受血统、门第等因素的影响 |
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
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 | 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 |
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 | 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