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众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 ( )
A.削减节度使的实权 | B.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
C.设三司使管理财政 | D.派遣文官担任知州 |
如图,观察反映中西政治体制的图示,下列选项对其异同分析最为准确的是
A.相同的是都是民主政体,不同的是首脑称号 |
B.相同的是都体现了分权,不同的是权力的归属 |
C.相同的是都体现了集权,不同的是权力的分配 |
D.相同的是都体现了专制,不同的是元首的权力 |
每到高考临近,社会上总会出现一些拿高考类比科举的声音,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河认为,现行的高考制度与古代的科举制确实有某些形式上的相似之处。这里的“形式上的相似之处”主要指的是
A.以儒家经典为核心内容 |
B.以考试为选拔方式,追求公平、公正 |
C.作为选拔官吏的依据 |
D.侧重于对考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
隋唐时期,形成了一整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各项政务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这说明唐朝中央职能部门
A.既分工明确又相互牵制和监督 |
B.中国古代中央君主专制制度的完善和加强 |
C.唐朝中央制度中民主原则的体现 |
D.唐朝通过三省六部制废除了宰相的权力 |
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这一制度是
A.郡县制 | B.察举制 | C.科举制 | D.行省制之统治” |
如图,下列四图反映了安徽省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属行政区划的沿革状况,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③④②① | B.②④③① | C.④③①② | D.①③②④ |
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当时 ( )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
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
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
《元史》载:“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曹出领其事。其丞相,皆以宰执行某处省事系衔。其后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这不能说明元朝
A.中央掌管行省官员的任职与调动 |
B.中央在各省设置丞相以制约官员 |
C.行省官员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
D.最初由中央官员代执各省事务 |
“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A.“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
B.三省六部制的基本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 |
C.三省六部制排除了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并且提高了行政效率 |
D.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
《全球通史》:“最终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从理论上说,官职之门向一切有才之士敞开,但实际上却有利于那些有足够财力进行多年的学习和准备的阶层。这并不意味着,统治中国的是世袭贵族阶层……一方面,这一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材料所说的“这一制度”是指
A.太学制度 | B.察举制 | C.九品中正制 | D.科举制 |
中国古代和世界近现代都很注意用权力制约权力,以下关于隋朝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职权牵制与监督和孟德斯鸠三权分立中的三权制约最根本的不同是( )
A.三权内容不同 | B.对社会影响不同 |
C.本质目的不同 | D.产生时代不同 |
《朱子语类》云:“唐事,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若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A.体现三省分权制 |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 |
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 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
福建在秦朝和元朝分别由闽中郡和江浙行省管辖。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两者的设置都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②两者的最高行政长官都不能世袭
③两者的设置都受到董仲舒“大一统”思想的影响
④福建行政区划的变化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②③ |
李清川等在《汉武帝朝丞相群体研究》一文中指出:“武帝(指汉武帝)朝的丞相群体不同于高祖时的功臣丞相又不类于昭宣后的学术丞相,武帝朝丞相是汉代丞相的转折。”这里的“转折”是指( )
A.设立刺史监督丞相和地方官 | B.设立三公九卿制度限制丞相 |
C.设立“中朝”、“内朝”制度 | D.把学术丞相转变为武官丞相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