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汉兴,天子之政行于郡,不行于国;制其守(郡守)宰,不制其侯王。”汉朝为解决这种现象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郡国并行制 | B.要求诸侯王将封地分给子弟 |
C.设立刺史巡行郡县 | D.分封同姓诸侯国 |
“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A.体现三省分权制度 |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 |
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 D.分相权以加强皇权 |
刘邦认为:“(秦始皇)为皇帝,而子弟为匹夫,内亡(通“无”)骨肉根本之辅,外亡尺土藩翼之卫。”汉初统治者为此而采取的措施是
A.废除分封制 | B.分封诸侯王 | C.颁布推恩令 | D.设置尚书令 |
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沿袭和完善,观察图判断该图所反映的行政区划属于哪一朝代
A.汉朝 | B.唐朝 | C.宋朝 | D.元朝 |
“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
A.“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
B.三省六部制的基本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 |
C.三省六部制排除了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并且提高了行政效率 |
D.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
《汉书·霍去病传》在记述一次战斗时写道:“大风起,沙砾击面,两军不相见。”文中的“两军”是指
A.西汉军队与匈奴军队 | B.东汉军队与匈奴军队 |
C.西汉军队与鲜卑军队 | D.东汉军队与鲜卑军队 |
“它是秦朝以来郡县制的一大发展,有效地加强了对辽阔疆域的管辖,以及中央对边疆地区特别是对西藏、台湾的管辖。”“它”是指
A.西汉郡国制 | B.北宋的通判 | C.元朝行省制 | D.清朝的军机处 |
“设立宣政院,管理佛教和吐蕃地区的军政和民事。……地方的行政机构系统是行省、路、府、州、县。”这反映的信息是
A.唐三省六部制完备了中国古代官制 | B.元朝开创了新的政治制度 |
C.北宋政府机构重叠,官员冗滥 | D.清朝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 |
北宋为了防止武将专权,主要实行的措施是
A.“兵无常帅,帅无常师” |
B.“官分南北”、“因俗而治” |
C.“缗帛之类,悉辇送京师” |
D.建立禁军,拱卫京师 |
宋太祖设置通判的举措反映了统治者在加强对地方管理的过程中重视
A.分割地方权力 | B.对地方官的监察 |
C.发挥文官作用 | D.利用地方矛盾相互制衡 |
2009年11月27日,电影《花木兰》开始上映。它讲述了北魏时期一个姑娘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这则故事蕴含的历史信息不包括
A.封建社会农民有服兵役的义务 | B.封建伦理道德对当时社会生活影响非常深刻 |
C.男耕女织是当时基本的分工方式 | D.封建政府提倡男女平等 |
史载:宋太祖曾令后苑造一薰笼,数天未成,太祖怒责左右,臣僚答以此事必须经过尚书省、本部、本寺、本局等许多关口,等到逐级办齐手续后覆奏,得到皇帝的批浯“依”字,然后方可制造,宋太祖听后大怒,说:“我在民间时,用数十钱即可买一薰笼。今为天子,乃数日不得,何也?”对此,宋太祖的举措或态度最有可能是
A.精简机构,提高效率 | B.禅位于弟 |
C.整顿吏治,严格升迁 | D.无可奈何 |
北宋的科举制比唐朝有了一些变化,主要表现在( )
A.科举试卷仅从儒家的四书、五经命题 |
B.推行选官注重门第的九品中正制 |
C.首创了武举和殿试,扩大科举人数 |
D.考试方法上实行糊名法防止考官舞弊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