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
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
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
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A.秦、唐、元 | B.汉、宋、明 |
C.秦、元、清 | D.秦、唐、明 |
有人认为,与汉代的中外朝制度相比,唐朝建立的三省六部制,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所谓“科学”实质是是指
A.通过分散相权保证皇权独尊,又调动了宰相的积极性 |
B.三省的长官各司其职,分工较为科学合理 |
C.唐中央政府通过三省六部制建立了一个科学的行政体系 |
D.三省六部制消除了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 |
从刘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到孙中山"敢有帝制自为之,天下共击之"的历史变迁说明( )
A. | 专制与民主构成传统社会主要矛盾 |
B. | 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是历史潮流 |
C. | 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起决定作用 |
D. | 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延续影响历史进程 |
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提出“中国自秦以下两千年只可说是一个君主一统的政府却绝不能说是君主专制。人才的选拔,官吏的升降,赋税的征收,都有传统客观的规定,绝非帝王私意所能轻易摇动。如此般的政体岂可断言其是君主专制”作者强调的是
A.形成统一的史学文化心理认同 | B.从文明史观的角度来认识历史 |
C.提倡以否定的精神来研究历史 | D.要注重史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
近年来,以历史为题材的影视剧持续热播。下列剧情基本符合历史的是( )
A.《隋唐英雄传》中隋灭陈之战炮声雷动 |
B.《大宋提刑官》中内阁大学士位高权重 |
C.《开创盛世》中突厥兵犯唐朝边境 |
D.《孔子》中孔子将《诗经》整理到纸上 |
嫦娥本名姮娥,西汉时,汉文帝名刘姮,为避帝讳改名为嫦娥。这件事情反映出( )
A.避讳现象开始出现 | B.皇帝权力受到了侵犯 |
C.皇帝地位至高无上 | D.百姓对汉文帝的尊敬 |
有人发现,中国古代史上的谏官制度有这样一个变化,由原来主要评议皇帝得失,转变为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从根本上说明
A.宰相受谏官的制约 | B.谏官地位高于宰相 |
C.君主专制程度加深 | D.宰相地位逐渐下降 |
英国人杜麦斯在《中国札记》一书中,以近乎狂热的态度呼吁建立起一种向全体英国臣民开放的竞争性的制度,从而提高英国行政官员的水平,并促进大英帝国的团结。杜麦斯的呼吁是有感于中国
A.察举制的实行 | B.内阁大学士的选拔 | C.科举制的推行 | D.军机处的设置 |
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推荐,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的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的是非,这说明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
B.唐代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
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
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
据史书记载:“旧制,宰相常于门下省议事,谓之政事堂”,唐玄宗开元年间,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设吏房、户房等五房,分掌庶务,“其政事印亦改为中书门下之印”。这一变化说明了( )
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职权重合 |
B.中书门下成为宰相处理政务的机关 |
C.宰相失去议定军国大事权力 |
D.唐初三省权力制衡关系被完全打破 |
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A.君主专制被颠覆 | 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 |
C.君权至上的后果 | 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
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
《范文正公集·政府奏议》称:“我国家革五代之乱,富有四海,垂八十年,纲纪法度,日削月侵,官壅于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出现《政府奏议》中所称情况主要是由于( )
A.秦朝为实现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
B.西汉初的“无为而治”引起匈奴南侵和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 |
C.唐朝中期,地方节度使形成了严重威胁中央的藩镇割据局面 |
D.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埋下了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祸根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