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通讯工具的进步 / 选择题
高中历史

在1896年至1911年间,中国新建铁路9002余公里,其资本构成见下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中国交通运输完成近代化
②清政府重视铁路交通事业
③甲午战争后外国资本输出加剧
④政府禁止民间资本参与铁路修筑

A.①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洋务企业的一面旗帜。1872年它在李鸿章的主持下创办,3年后它奇迹般地从洋商那里分回了1300余万两的市场份额,并把一些外资轮船公司击垮,长江上的华商航运占了六成。由此可知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影响不包括:

A.打破了外商轮船对航运业的垄断 B.维护了民族经济利益
C.促进了民族经济的发展 D.改变了中国交通落后的面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表述正确的是    (   ) 

A.《时务报》是近代中国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
B.辛亥革命前夕,中国近代铁路网的格局基本格局奠定
C.19世纪,福建巡抚在台湾开设中国第一部无线电台
D.《渔光曲》的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右图为《点石斋画报》描绘的某仕宦家庭春游的场景。对该图片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节日休假已成法定
②等级身份差别依然存在
③新旧交通工具并行
④城市亮化悄然兴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79年,旅日华侨卫省轩开办了我国第一家民族资本主义火柴厂——巧明火柴厂。下图为该厂生产的一枚火花。据此可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

①该民族工业兴起于沿海地区             ②卫省轩有实业强国的愿望
③建该厂时新式交通工具在我国才运用不久 ④图中轮船的动力是内燃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华网太原2008年10月31日电,晋北妇女的婚姻在这30年中经历了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到完全自由恋爱,从“相亲不出50里”到“互联网上找知音”,择偶标准也从选择“嫁汉吃饭”到寻找“知心爱人”。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流动频繁,知识视野扩大
B.择偶观念开放自由、个性化
C.互联网发达,有利于思想交流
D.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进步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1896年至1911年间,中国新建铁路9002余公里,其资本构成见下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中国交通运输完成近代化
②清政府重视铁路交通事业
③甲午战争后外国资本输出加剧
④政府禁止民间资本参与铁路修筑

A.①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无线电和电视时代,工人阶级的物质生活提高到中产阶级的水准。与此同时,人们的闲暇大多花在“嬉戏逗趣的活动”上,这就是所谓的中产阶级精神生活的无产阶级化。这反映了(   )

A.无线电和电视技术在人们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
B.现代科技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社会进步的毒瘤
C.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没能避免人们精神的空虚
D.工人阶级作为无产者的阶级属性暂时难以改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晚清《点石斋画报》描绘的美国妇女驾驶轮船的情景。图中文云:男女有别,中国为重,而其等级之所判,直将霄壤。泰西各国不然,自幼入塾,男女一体,故西女通书算者为多。……美妇有名玛丽,现赴某轮船经理一切,而其夫亦在该船为大管,夫妇共事一船,而又女先乎男,《易·系辞上》传曰:“一阴一阳之谓道。”于此事可谓铁板注解。从图文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

A.该画报是中国近代第一份中文报刊
B.国人消除了男尊女卑旧观念
C.女性优于男子符合中国传统的阴阳之道
D.西方文明冲击了国人传统观念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非常挤”这样的竹枝词也流行起来,这反应了

A.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
B.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
D.人们并没有停止过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72年,上海公共租界当局张贴了沪上第一张交通告示,内容包括“凡马车及轿子必需于路上左侧行走”,“凡小车必由左边往来,唯不许走路旁相近之路中心行走”,“凡马车于十字路口必得走慢”等。这说明(   )

A.租界当局拥有制定交通规则的权力
B.交通规则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
C.上海交通领域出现了最新科技成果
D.上海交通开始与西方近代文明接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81年12月《花图新报》载:“中国之设电线(电报线)也,始于同治十二年(1873年),由上海达吴淞……至中国自设之电线,则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由福州城内通至制造局。其经费出自中国,操持仍属西国。后因台湾有事,力筹防御,电线公司请于闽督……光绪七年,将造电之物料,运至台湾。自台湾府城直达大高(地名),约百里,皆电报局学生经办,无西人襄助。”从上述史料中,可得出的正确历史信息有(  )
①有线电报进入近代中国最早是在上海              
②中国最初架设电报线时主要依赖外国
③中国自主创办的有线电报最早出现在台湾          
④台湾架设电报线最早是出于军事目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曾表示:“富疆之镱,全籍铁路交通,拯宜从速兴筑。”不久辞职,全力从事铁路建设,接受了“筹办全国铁路全权”的铁路督办职务。中华民国铁道协会成立时,又亲自担任会长。1918年秋,他在《实业计划》中,提出了修建10万英里铁路的计划。这说明(     )

A.辛亥革命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B.孙中山是发展中国铁路事业的先行者
C.铁路是最普及、最受青睐的运输方式
D.近代中国开展铁路建设的重要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76年出版的《沪游杂记》中记载了一种交通工具,“前后两轮……骑坐其中,以两足踏蹬……两手握横木……如挑沙袋走索之状,不致倾跌,快若飞车”。请问这是

A.自行车 B.人力车 C.马车 D.汽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社会生活的变化反映着时代的变迁,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传入中国,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A.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B.促进了人口流动、信息交流
C.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 D.减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过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通讯工具的进步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