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将价格革命前欧洲拥有的货币总量设为100,按传统方式收取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地主拥有的货币总量(m)设为60,商人、新兴资产阶级、新贵族拥有的货币总量(n)设为40,若价格革命后欧洲货币总量上升为1000,那么,下列关于m、n的四组数据的推理判断可能正确的是( )
A.m=400,n=600 | B.m=800,n=200 |
C.m=600,n=400 | D.m=900,n=100 |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政治角度讲,有为百姓而“鸣”,有为统治者而“鸣”, 冯天瑜曾指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其中为百姓而“鸣”的民本思潮和为统治者而“鸣”专制主义分别是( )
A.墨家、儒家 | B.法家、道家 |
C.儒家、法家 | D.道家、儒家 |
见下表,孝文帝推行该项措施的主要意义在于( )
鲜卑姓 |
拓拔 |
拔拔 |
丘穆陵 |
步六孤 |
贺赖 |
独孤 |
汉姓 |
元 |
长孙 |
穆 |
陆 |
贺 |
刘 |
A. 变鲜卑贵族为汉族地主 B. 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过程
C. 改鲜卑人为汉人 D. 消灭了鲜卑陋习
《北史》载:“孝文帝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音……于是诏:‘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改。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下列对这一诏令的理解不确切的是( )
A.通过行政命令推行汉话 |
B.提倡官员说汉话而不说鲜卑话 |
C.30岁以下的官员必须严格执行法令 |
D.罢免在朝廷上不说汉话的官员 |
下图是1975年出土于陕西西安市郊的秦杜虎符,上有铭文为“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凡兴士被甲,用兵五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燧之事,虽毋会符,行殴”。这一现象的出现反映了秦国商鞅变法( )
A.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
B.加强中央集权 |
C.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 |
D.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中指出:“……中国历史上社会秩序稳定的一个伟大时期。……欧洲却经历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现代化发展……如果能更好地了解这几百年来的中国历史,我们应能发现不少的革新和发展。”作者所说的“革新和发展”在思想领域的表现是( )
A.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 B.西汉时期的新儒学 |
C.宋明时期的理学 | D.明清时期的批判思想 |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下列对孔子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孔子认为应该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否则人民无所适从 |
B.孔子认为周“礼”非常重要,是实现仁的前提 |
C.孔子认为“仁”和“礼”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
D.孔子认为“礼”和刑罚相对立的 |
德国历史学家阿道夫·冯·哈纳克在《教义史》一书中对欧洲某一历史时期这样写道:“较为保守的人士徒劳无益的抱怨,没有什么是神圣的了;上帝自己也受到审查了,《圣经》被要求在理性的法庭上提交自己的证明材料。”该历史时期应该是( )
A.宗教改革时期 | B.文艺复兴时期 |
C.启蒙运动时期 | D.工业革命时期 |
马丁·路德认为:“凡国家社会合法的制度都是上帝美好的工作;基督徒从政、司法、照宪法及现行有效的法律治理政事、按律科罪、开正义之战、从军、订合法的契约合同、置产、官府吩咐起誓以及嫁娶等,均无不可行。”由此可见马丁·路德( )
A.提出王权高于神权主张 | B.具有近代法治意识 |
C.强调教会经济管理职能 | D.开启宗教改革大门 |
《礼记》中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代统治者提出了“惟命于不常”(《康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尚书》)和“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泰誓》)等思想。殷周变革中天命观的发展实质上体现了( )
A.政权神秘化色彩不断加强 |
B.早期民主政治的特征 |
C.对于天命神意的批判否定 |
D.一定程度的理性色彩 |
儒家“尊王”“忠君”思想的精神实质,从来都不是让人们无条件地服从君权,或无止境地强化王室权威,而是敏感于地方势力的膨胀,以及诸侯兴起、地方权力过大破坏天下安宁的教训。从儒家思想演变的进程看,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孔子提出仁者爱人,贵贱有序 |
B.荀子主张君舟民水,礼法并用 |
C.董仲舒倡行独尊儒术,天下一统 |
D.孟子主张民贵君轻 |
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如“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于礼”;“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请按顺序指出它们所属派别依次为( )
A.儒、法、道、墨 | B.墨、儒、道、法 |
C.法、儒、墨、道 | D.法、墨、儒、道 |
[美]菲利普李拉尔夫等的《世界文明史》认为:“路德由于他的因信得救学说而与罗马决裂;德意志群众之所以追随他,主要是因为他们卷入了宗教民族主义的浪潮;王公们之所以立路德教为其辖区官方教会,主要是因为他们希望得到绝对的政治主权。”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因信称义否定了罗马教皇的原有权威 |
B.统一的德意志宗教民族主义情绪浓厚 |
C.路德教适应了世俗王权的需求 |
D.多种因素导致马丁.路德反叛罗马教廷 |
“宗教神秘主义的面纱和覆盖真相的无知之幕被理性之手掀开一角,传统的权威受到撼动,人类第一次从对自然恐惧的阴影下走出来,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当时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文化革命的两面大旗……”以上材料所指的两场运动在本质上的相同点是( )
A.都以复兴古典文化为旗帜 |
B.都宣扬了资产阶级文化 |
C.都对当时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
D.都受到封建势力的阻挠和破坏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