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选考一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 综合题
高中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同治初年由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领导的自强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应付大变局的救国救民的方案。……这是一个不彻底的方案。……甲午以来,康有为所领导的变法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救国救民的第二方案。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夫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现之,又不能使之遽去。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试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还视欧、美,彼且瞠乎后也。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材料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临近结束的1945年4月25日,联合国家国际组织会议在美国旧金山市开幕,来自50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会议。举行公开会议时,由美、苏、英、中四大国首席代表轮流担任主席,以示大国的团结。安理会被授予了“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之主要责任”,安全理事会由11个理事国组成,其中包括美、苏、英、中、法5个常任理事国。安理会关于一切事项的决议,应以非常任理事国的多数票和全体常任理事国的同意票通过之。
——摘自袁明主编《国际关系史》
材料三   2008年9月,美国哈佛大学著名经济史学教授弗格森(Niall Ferguson)和柏林自由大学石里克教授共同创造出的新词“Chimerica”(China与America的组合),借以强调中美经济关系联系的紧密性,称中美已走入共生时代。
——摘自百科全书《Chimerica》
材料四  随着经济发展,中国油气资源、矿产资源对国外的依存度高。我国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提出了“一带一路”构想,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得到了沿线国家的响应。为促成这一构想的实现,中国积极筹建“亚投行”。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第二两个救国救民的方案主旨有何不同?与第一、第二方案相比,孙中山的救国救民方案有何特点?
(2)据材料二,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巴黎和会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在“Chimerica”产生的背景。如何理解“中美已走入共生时代”?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带一路”建设对世界经济发展进程的影响。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史初级教科书》与《(中学校适用)新制本国史教本》目录比较表

目录A
上古史:
三皇五帝
三代纪
春秋纪
战国纪
中古史:
汉纪
新纪
后汉纪
三国纪
晋纪
十六国纪
南北朝纪
隋纪
——摘编自《国史初级教科书(卷上)》1903年版
目录B
绪言
第一编 远古史
第一章 邃古
第一节 五族之缘起
第二节 汉族之勃兴
第三节 文化之发达
第二章 唐虞
第一节 君位之禅让
第二节 苗族之征服
第三节 威权之统一
第四节 民政之注重
第三章 夏
第一节 夏禹之内治
第二节 夏初之防御
第三节 夏统之绝续
第四节 夏祚之衰亡
——摘编自《(中学校适用)新制本国史教本(第一册)》1919年版

 
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
(所指出的不同指出明确清楚;原因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正确,合理充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同样的历史活动,不同地域的人或不同时代的人可能有截然不同的认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昔洪武年间,广东人陈祖义等全家逃於此处(指“旧港”:在今印度尼西亚境内),宽为头目,甚是豪横,凡有经过客人船只,辄便劫夺财物。至永乐五年(1407年),朝廷差太监郑和等统领西洋大宝船到此处。有施进卿者,亦广东人也,来报陈祖义凶横等情,被太监郑和生擒陈祖义等,回朝伏诛。
——明·马欢著《瀛涯胜览》(马欢曾随郑和三下西洋。本书成书于1451年)
材料二 弗朗西斯·德雷克于1577年一1580年期间作环球航行,不断地作战与抢劫。他带回大量的战利品,被(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封为贵族。1585年,与西班牙的战争再起,德雷克在加的斯港摧毁了敌国船队,后又率领舰队于1588年与“无敌舰队”作战。
——德尼兹·加亚尔(法国)著《欧洲史》
材料三 旧港(在今印度尼西亚境内)番舶长张琏。广东潮州饶平县人。张本大盗,明嘉靖末作乱,扰广东、江西、福建三省。西籍言嘉靖间有海寇张士流夺据葡人之澳门。殆即琏也。中国人之胜西人,自是始。琏后为官军剿平。已报克获,万历五年,商人诣旧港者,见琏列肆为番舶长。漳、泉人多附之。犹中国市舶官。盖琏虽不称王,实握王权矣。
——梁启超著《中国殖民八大伟人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陈祖义和德雷克都曾海外劫掠,两者的结局有何不同?请结合史实,说明造成不同结局的原因。
(2)历史记述能反映记录者的观点和立场。请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关于民间海外活动的记述,指出陈祖义张琏的共性,分析马欢和梁启超观点的差异。
(3)有学者指出,历史研究的本质是选择。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5分)教育关乎个人的幸福、国家的繁荣、世界的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古希腊的教育家们在从事教育的时候,没有历史负担。既没有既成的、公认的文化传统可资遵循,也没有权威的古圣先贤规范他的思路……古希腊先哲的著作都是私人著述、一家之言,对后人只有启示、教益,而没有约束力。
——据张瑞璠 王承绪《中外教育比较史纲》
材料二  16至18世纪前期,在欧洲,教育的控制权主要掌握在耶稣会和其他宗教团体的手中。18世纪后期,欧洲学者兴起一股民族主义教育热潮。他们表达了大致相同的教育思想:学校必须由民族国家办理,对所有公民实行一定程度的免费教育,努力按照国家的要求和标准去塑造国民。
——据王春梅 《西方民族主义教育思想研究:流变及省察》
材料三  二战后西方教育思想沿着两条不同的轨迹发展:一是为了积极应对时代发展和国家间的竞争,走上了以教育危机和教育改革为核心的民族主义教育思想的道路。二是鉴于旷日持久的世界大战所造成的恶果,走上了超越民族主义的国际主义教育思想的道路,
——据王春梅 《西方民族主义教育思想研究:流变及省察》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古希腊教育思想产生的政治、经济背景。
(2)明清王朝对教育的控制权体现在什么制度上?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18世纪后期欧洲民族主义教育思潮兴起的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二战后西方教育思想的两条道路。分析第一条道路形成的时代背景。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今天中国教育发展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论语·颜渊》
材料二  比一切东西更有利的莫如挖掉这些罪恶的根源,那就是不经议会同意,而妄以国王陛下名义,向人民征税或征收其它财产税的专断权力;如今,已由两院断定并以国会的一项法案,宣布这权力是违反法律的。
——《大抗议书》
材料三  安倍卷土重来,表现出强烈的政治欲望,试图实现5年前的未竟之志,而其最大心愿就是修改日本的和平宪法,让日本摆脱二战结束后形成的所谓“战后体制”束缚,实现“国家正常化”。
——《京华时报·更保守的安倍会将日本带向何方》(2013.6.27)
材料四   近日欧盟理事会以及欧洲议会联合修改了欧盟反倾销基本法中关于市场经济待遇调查的规则。其突破口在于被调查商品出口国企业能否获得“市场经济地位”。而美国、欧盟等均将中国的国有企业视为中国政府的公共机构。中国反倾销之路很难走。
——新浪微博(2013.7.10)
(1)材料一中孔子维护的是什么秩序?宋代理学家是怎样发展这一规则的?
(2)材料二体现的是哪两大势力争夺规则制定权?其最终结果如何?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战后体制”指什么?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日本为摆脱“战后体制”的束缚采取了哪些行动?
(4)材料四中中国面临什么问题?结合以上材料,你认为该如何突破?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际关系·政党关系·国际关系
材料一   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人何以能群?曰:分(建立社会等级)。分何以能行?曰:义(伦理道德和礼法制度)。故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
——荀子《王制》
我们每个人都不能自给自足,相对于我们自己的需要来说,每个人都缺乏许多东西……由于有种种需要,我们聚居在一起,成为伙伴和帮手,我们把聚居地称作城邦或国家。
——柏拉图《国家篇》
(1)依据材料一,概括荀子和柏拉图思想主张的异同点。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其中一人分析其主张的社会背景。
材料二

 

①1927年北伐战争示意图
②  1934—1936年红军长征路线图


③  1937年太原会战平型关战役示意图
④  1947年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示意图

(2)阅读图①至④,结合所学,解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读和分析逻辑清晰。
(3)二战后国际合作深入发展,各国经济合作加强。请结合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和欧洲一体化的具体史实回答: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如何面对国际形势吸取教训、加强经济合作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6世纪以前,西欧的物价在数百年内一直是比较稳定的。只有当战争、歉收、瘟疫时才会发生暂时波动。但在16世纪欧洲各国流通的贵金属重量增加了3倍,相应地从16世纪30年代起,物价一直迅速上涨。……到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比16世纪初平均上涨了4.2 倍,法国物价指数比16世纪初高2.2倍,英国高2.6倍,荷兰的主要城市高3倍,意大利和瑞典高将近2 倍。
———摘自萧国亮、隋福民著《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建国后至1978年前,我国的物价水平总体上是稳定的。从1988年8月中旬开始,各地先后出现抢购先兆,在上海,8月17日、18日,抢购的迹象已经明显,……从8月19日起出现全国性抢购狂潮。……银行门前提款的人拥挤不堪,上海银行告急。当时的报纸记载,“人们像昏了头一样,见东西就买,既抢购保值商品,也抢购基本消费品,连滞销的也不放过”。
———摘自尹永钦、杨峥晖《巨变1978年—2004年中国经济改革历程》
(邓小平)在1988年5月19日说:“理顺物价,改革才能加决步伐。物价问题是个历史遗留下来的。过去,物价都是由国家规定。”“这种违反价值规律的做法,一方面使农民生产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另一方面使国家背上一个大包袱,……所以不解决物价问题就不能放下包袱,轻装前进。”
———摘自金冲及著《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四卷
材料三:1985—1989年我国物价指数上涨情况表

———据《巨变1978—2004年中国经济改革历程》相关数据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背景和特点方面比较16世纪西欧物价上涨与20世纪80年代中国物价上涨两者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16世纪西欧物价上涨和20世纪80年代中国物价上涨所造成的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历史中,民主成为政治文明的主要特征。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868年天皇颁布了《五条誓文》,提出“广兴会议,万事决于公论”,1871年明治政府建立了由官方指派议员组成的立法议事机构,到70年代中后期,受启蒙思想的影响,日本出现了要求开国会、制宪法的自由民权运动,吸引了社会各个阶层参加,各地建立了200多个民权团体,由集体或个人起草的日本宪法草案多达数十种。在社会各界的压力下,1881年政府颁布了在1890年开设民选议院以及制定宪法的诏书,并派伊藤博文前往欧洲考察。1889年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的《大日本帝国宪法》颁布。
请回答:
(1)近代民主政治中,代议制是民主的基本框架,法治、分权和竞争机制是民主的重要保障,请论述17——19世纪中期英国是如何建立并完善民主制度的。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民主化进程的特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商、官(指官吏)三者,国之常官(这里指职业)。……金(黄金,指货币)生而粟死,粟生而金死。本物贱,事者众,买者少,农困而奸劝(劝,活跃的意思);其兵弱,国必削至亡。金一两生于境内(指国内),粟十二石死于境外。粟十二石生于境内,金一两死于境外。国好生金于境内,则金粟两死,仓府两虚,国弱。国好生粟于境内,则金粟两生,仓府两实,国强。
——《商君书。去强》
材料二   “盖制(制,管束的意思)商贾者恶其盛,盛则人去本者众,恶其衰,衰则货不通。”
——《王文公文集》(注:王文公即王安石)
(1)根据材料一,概述商鞅的商业思想。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王安石在农业与商业的关系上与商鞅的观点有何相同之处?结合变法内容说明王安石是如何实践“制商贾”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你会选择哪些资料作为研究孔子的史料,并说明理由。(6分)
材料二   1916年秋,康有为请政府于宪法中定孔教为国教。陈独秀连加痛驳,谓孔教与帝制有不可分的因缘,孔子提倡的道德礼教为封建时代的道德礼教,他的伦理学说与共和立宪政体相违。此后,李大钊、吴虞等人也对礼教进行了大力批判,胡适还提出了“打孔家店”的口号。
——据郭延以《近代中国史纲》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对待孔学的态度(2分),概述陈独秀等人批判“孔教”的历史背景。(8分)
材料三   怎样对待本国历史?怎样对待本国传统文化?这是任何国家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都必须解决好的问题。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中,一贯重视学习和总结历史,一贯重视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我国传统思想文化根源在社会生活本身,是人们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情感样式的集中表达。古代思想文化对今人仍然具有很深刻的影响。我们要对传统文化进行科学分析,对有益的东西、好的东西予以继承和发扬,对负面的、不好的东西加以抵御和克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能采取全盘接受或者全盘抛弃的绝对主义态度。
——2014年10月《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3)根据材料三对待传统文化的原则,举例说明当前我们应如何对待儒家文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和欧洲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都曾创造过辉煌的文明,影响着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希腊,铁器的大规模使用是在公元前800年以后。中国经考古发现的最早铁器属于公元前6世纪,但铸铁与锻铁基本同时出现,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也是空前的。约公元前800年以后,在希腊,人的地位从起初的单由出身来定,发展到由出身加财富来定,以至在某些邦里出身和财富都不再特别强调;在中国,由出身决定贵贱的情况也有了变化。
在希腊,斯巴达、雅典等邦之间的争霸斗争十分激烈,各邦内不同社会集团之间的斗争也很尖锐;在中国,春秋时期曾有五霸的争雄,战国时期则有七雄的兼并,……也存在着复杂的矛盾与斗争。
材料二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认为,公元前8世纪至前3世纪在中国、希腊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飞跃,是人类精神的大觉醒时期,形成了各具特点的文化传统,他称之为“轴心时代”。其时的思想家们流传下了许多著名的观点或名言:

国别
人物
观点或名言
希腊
泰勒斯
万物皆源于水
赫拉克利特
万物的本原是火
普罗塔哥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
认识你自己
中国
孔子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孟子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
荀子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材料三  l9世纪的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初期传入的中国文化的研究很热心,伏尔泰(1694-1778年)赞扬中国的历史记载说:“绝无埃及人和希腊人那种自称受到神的启示的上帝的代言人,中国人的历史从一开始便写得合乎理性”。狄德罗(1713—1784年)称赞儒学政治,“只须以理性或真理,便可治国平天下”。
材料四  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材料五  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他们使用的方法,一般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即形式主义的方法——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务——……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该时期希腊和中国精神觉醒共同具有的历史条件。根据材料二指出古希腊思想家和中国思想家在研究方向上有何异同。综合上述材料一、材料二内容,谈谈“轴心时代”在人类文化史上的影响。
(2)材料三中启蒙思想家从什么角度评价中国文化?这些评价有何特点?
(3)材料四中的领导者们是怎样运用西方文化的?材料五中毛泽东指出“那时”的“他们使用的方法”存在的不足之处。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民主革命过程中又是如何运用西方先进思想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5世纪前后,思想话语的承负者与政治权力的拥有者在这个时候出现了分离,……思想与权威的疏离无疑正好造就了思想者,当他们无需围绕着政治、军事进行实用性的阐释的时候,他们就可以独立地思考更深入的问题……于是士阶层的崛起和独立。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材料二:苏格拉底说:“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知识即美德就将是对的。”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材料三:他们(指启蒙思想家)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其中特别使我们感兴趣的是他们在经济、宗教和政治三个领域中提出的一些具体建议。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四……工业革命结束了民族地域历史,实现了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世界现代化进程的横向发展是指与生产力不断提高相适应的各民族、各地区交换、交往的增长,闭塞和隔绝状态的突破,文化的扩散和汇合。
——舒小昀《边缘与中心的变动:英国现代化模式探析》
回答问题:
(1)结合所学说明材料一中“思想话语的承负者与政治权力的拥有者出现了分离”是指什么文化现象?根据材料与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士”崛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苏格拉底和孟子的观点异同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轴心时代”的思想家是如何阐述人与自然的关系?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简述启蒙思想家在三个领域中的建议引起了哪些社会影响?
(4)归纳材料四的观点,并以19、20世纪的史实加以说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比较是研究历史、学习历史的主要方法,它能使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历史的前因后果。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中,与君权平列的有教权。君权是世俗权力,管辖世俗界,教权是精神权力。……一个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就可以不对封主尽义务。……西方封建时代并无近代意义的立法概念,法律是古老的习惯法。所谓习惯法,就理论上讲,就是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                              ——吴于廑《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15世纪左右中国和西方政治状况的区别。
材料二 (15、16世纪)西欧的封建专制王权是在市民——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的相互斗争中充当“表面上的调停人”而确立起来的,为了取得市民——资产阶级的支持以加强自己的实力,一般都采取……扶植资产阶级的势力,打击或削弱封建地主贵族的措施。
——郝侠君《中西500年比较》
(2)试以英国为例,说说15、16世纪封建专制王权采取的哪些政策起到了扶植资产阶级的作用?在英国国家的政治走向上产生了什么结果?
材料三 中国明代的封建专制制度却起着完全不同的历史作用。它主要是建立在宗法性的自然经济基础和封建阶级结构之上的。因此,他就把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统治当作自己的根本任务。
——郝侠君《中西500年比较》
(3)明代的封建专制统治者采取了哪些维护封建统治的措施?对中国国家社会形态的走向上产生了什么影响?通过以上中西对比,分析什么样的政治状况有利于先进因素的成长?  
(4)当这两种不同走向的文明遭遇后,中国受到了巨大冲击。试概括其表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海洋是地球的“血脉”,一个国家的发展与强大都与海洋的开发和利用有着必不可分的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将南海诸岛列入“琼管”范围,即“千里长沙”、“万里石塘”属于当时广南西路琼州的管辖范围,这标志着南海诸岛纳入中国版图已现端倪。至明清两代,中央政府继续将南海诸岛明确列入中国版图并置于广东省琼州府万州辖下,行使了有效管辖。
——《中国南海诸岛主权的形成及南海问题由来》
(1)依据材料一简要说明南海诸岛与中央政府的关系。
材料二 “欧罗巴内自明嘉靖年间,舟楫无所不至,初寻出亚默利加大地,次到五印度国,后驶至中国,……凡南洋之要津已尽为西洋之都会。”“夫制驭外夷者,……当缮舟舰,练水师,必使中国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战舰已就,则内地出洋之商,愿禀请各艘护货者听。”
——魏源《海国图志》
(2)结合材料二,魏源认为欧洲列强崛起的表现是什么?他提出了怎样的海权观?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海权不能得到保障的原因。
材料三 在战略关注向亚太地区倾斜的情况下,美国通过在中国周边编织和强化同盟体系,构建亚太“小北约”,已基本形成了对中国的战略封堵态势。               
——张召忠《美国构建亚洲“小北约”遏制中国》
(3)依据材料三,指出美国的活动目的。
(4)根据以上材料和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当代中国应如何看待海权问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4分)“富国强兵”一直都是中国古代历代统治者的治国策略。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
(1)商鞅变法采取了哪些富国强兵的主要措施?请辨析这些措施的作用有哪些?
(2)王安石变法中采取了哪些富国强兵的主要措施?其作用与商鞅变法有何异同?
(3)近代戊戌变法中,富国强兵的措施有何时代特点?结果如何?简要分析其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选考一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