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传承了中国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又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材料二 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若能将平均地权做到,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则社会革命已成七八分了。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
材料三 最近几个月,中央政治局听了中央工业、农业、运输业、商业、财政等三十四个部门的工作汇报,从中看到一些 有关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问题。综合起来,一共有十个问题,也就是十大关系。
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请回答:
(1)材料一孟子提出了什么民本思想?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提出了哪些具体的民生主张?
(3)材料三出自何处?根据材料回答这些问题提出的背景。
(4)以上材料和分析可以给我们什么启示?
27.相比其他诸子百家,儒、法两家的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最大最深远。据此完成:
(1)孟子与韩非子各提出哪些治国方略?其核心有何差异?
(2)秦汉时期统治者对两家思想各采取怎样的态度?
(3)近代中国资产阶级在反封建斗争中是如何对待儒、法思想的?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三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政,孰敢不正?”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古语中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试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完成:
(1)《论语》是一部怎样的著作?其基本治国思想是什么?
(2)秦汉时期儒家思想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宋代的儒学发生了什么变化?目的是什么?
(4)当前我们国家提倡的以德治国的含义是什么?与儒家的以德治国有何本质区别?
美国总统奥巴马2009年11月16日在上海与中国青年对话,如果你是上海某大学中文系的学生,想在与他交流时表达:“希望美国的外交政策能尊重各国不同的历史文化”的观点,你可以引用下列哪句名言( )
A.君子和而不同 |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C.温故而知新 | D.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以下是著名学者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评价,其中属于评价老子及其道家学说的是
A.崇功利,尚干涉,巩固君权,抑制民权。(苏渊雷) |
B.人对自然只能任(顺从) 和法(效法),不能违背它。(范文澜) |
C.同情公室,反对私门,一味开倒车。(郭沫若) |
D.其思想深信政府万能,而不承认人类个性之神圣。(梁启超) |
下面言论是孟子思想体现的有: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②“制天命而用之”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④“人之初,性本善”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从积极的意义来看,主要是
A.有利于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
B.有利于规范社会等级秩序 |
C.有利于劳动人民反抗统治者的斗争 |
D.有利于儒家思想的发展 |
韩非子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下列属于韩非子法家思想主张的是 ( )
①要“以法为本”来治理国家 ②臣民不论贵贱都要受法律约束
③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④应顺应时代进行改革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其中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最为突
出的是 ( )
A.庄子主张“无用”的思想 | B.孟子主张“政在得民”的思想 |
C.墨子主张“非攻”的思想 | D.荀子主张“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 |
儒家思想从孔子到孟子再到荀子,始终贯彻的一条思想主线是
A.从个人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
B.人不分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资格 |
C.人皆有“侧隐之心”“羞恶之心”“是非之心” |
D.通过学习和实施法则,可以使小人变成君子,普通人成为圣人 |
材料一:……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故主施赏不迁,行诛无赦。誉辅其实,毁随其罚,则贤不肖俱尽其力矣。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春秋繁露》
材料三: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三段材料分别属于哪位思想家的主张,他们各处于什么时代?
(2)三段材料分别反映了怎样的政治观点?
(3)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与材料三的观点有什么本质差别?为何会出现这种差别?
反映老子的观点并具有积极意义的论述是
A.“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
B.“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 |
C.“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
D.“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