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艺文志》记载“凡诸子百八十九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说,以此弛说,取舍诸候。” 其意在说明“百家争鸣”的出现
A.为了满足春秋战国政治军事斗争的需要 |
B.属于新兴地主与没落贵族之间的斗争 |
C.促进了当时中国思想界各类学说的质变 |
D.奠定了中国封建时代文化发展的基础 |
“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这段话反映了
A.孟子“仁政”学说 | B.韩非子的变法革新 |
C.墨子“兼爱”思想 | D.庄子“齐物”观点 |
中文“民主”一词最早出现于《尚书》中,该书提到:“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对这里的“民主”理解最准确的是
A.人民主权 | B.以民为主 |
C.为民之主 | D.民为邦主 |
“中国古代历代王朝的统治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还证明了儒家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这里说的“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所反映的思想与下列思想主张相吻合的是
A.制天命而用之 | B.“民贵君轻”,统治者应当实行“仁政” |
C.兼相爱、交相利 | 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后世尊称为“亚圣”,并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的观点中,成为中国早期民本主义的思想基础的是
A.“性善说” | B.“奖励耕战” |
C.“民贵君轻” | D.“无为而治” |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仁爱”思想 | B.墨家“兼爱”思想 |
C.儒家“礼治”思想 | D.墨家“非攻”思想 |
有人说“儒家及老庄皆有政治思想……虽不相同,然皆从人民之观点,以论政治。……唯法家从‘一夫’出发,基本上冲着平民而来”。这主要是因为当时法家
A.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实行严刑峻法 | B.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 |
C.要求以“礼”约束百姓 | D.实行控制思想的“焚书坑儒” |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A.儒、道、墨、法 | B.墨、儒、法、道 |
C.法、儒、道、墨 | D.道、法、墨、儒 |
《中国文化概论》说,“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中华民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注定要受到他们的深刻影响。”士阶层兴起的直接原因是
A.宗法制的解体 | B.各诸侯国对人才的渴求 |
C.封建的经济发展 | D.私学的发展 |
《孟子·梁惠王下》:“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子的意思是
A.人们没有必要忠君 |
B.诛杀残暴之君是正确的 |
C.君主有再大的过错也不能杀害 |
D.纣王不是滴出,杀死他没有不道德之处 |
一位先秦思想家这样评论两位政治人物:齐桓公致力联系诸侯,设法合作维系传统封建秩序,是个执守正道的国君。晋文公虽协助周王定乱,却僭越礼制,想仿行天子的礼仪,是个诈谋的国君。这位思想家的评论所体现的理念是
A.以法治国 | B.兼爱非攻 |
C.无为而治 | D.克己复礼 |
士人阶层中的知识分子在中国古代政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下列有关士人阶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礼贤下士”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提出治国济世主张搭建了舞台 |
B.“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说明魏晋时期士人深受选官制度的影响 |
C.“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反映了士人阶层封闭和保守的意识 |
D.“学而优则仕”体现了明末清初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家共同的政治选择 |
古语云:“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对“损刚益柔”之说,有人将其归纳为以柔克刚、以弱胜强。这种观点符合
A.儒家思想 | B.法家思想 |
C.墨家思想 | D.道家思想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