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A.铁器和牛耕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 |
B.诸侯争战、传统的礼法秩序受到猛烈冲击 |
C.士人冲破礼法束缚,四处游说、讲学,促进了文化的觉醒 |
D.儒学在政治上占据了统治地位 |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是儒学发展的重要阶段,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为政以德”“民贵君轻”“君舟民水”都体现了朴素的民本思想 |
B.荀子的“仁政”思想是对孔子核心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
C.战国后期,儒学逐渐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
D.董仲舒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
在有关惩治腐败问题上,甲说:“不用管腐败问题,生产力水平提高了,腐败现象就自然没有了。”乙说:“一定要依法严惩严管腐败问题,抓一个腐败分子就杀一个。”丙说:“对腐败分子,要用‘德’和‘礼’来教育感化。”丁说:“要从平民百姓中挑选有能力的人去治理腐败。”上述四位同学的说法对应的思想流派正确的是
A.甲—墨、乙-法、丙-儒、丁-道 | B.甲—儒、乙-法、丙-道、丁-墨 |
C.甲—道、乙-法、丙-儒、丁-墨 | D.甲—墨、乙-法、丙-道、丁-儒 |
荀子认为:人生来就有感官上的要求,饿了要吃饭,冷了要穿衣,这就形成了人们“好利、好声色”的本性需求。以此而论,使小人变为君子、普通人变为圣人的办法是( )
A.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 B.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
C.使人的行为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 D.服从天子的统治 |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下列对老子的这一思想理解不准确的是
A.含有朴素辩证法思想 | B.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不断运动 |
C.认为事物相互依存且不断相互变化 | D.认为对立的东西相互转化 |
稷下学宫创立于齐桓公时,至战国末结束,前后达数百年,因建于临淄城南的稷门而得名。稷下学宫的出现说明
A.齐鲁大地有重视文化的优良传统 |
B.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发展的重要表现 |
C.儒家思想已经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
D.齐鲁大地思想活跃、哲学家辈出 |
《史记》记载:“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岂得而食诸!’”这反映了孔子
A.恪守中庸之道治理朝政 | B.重视教化使人向善 |
C.强调礼制稳定社会秩序 | D.推行“仁政“缓和社会矛盾 |
右图是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中的太虚幻境石牌坊,两边有一副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与这一对联思想相吻合的言论是
A.“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 |
B.“兼相爱,交相利。” |
C.“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
D.“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
下列人物中“当举世大乱时,不因人类之残贼凶恶,而怀憎恶厌弃之意,且极力推明人皆可以尧舜”的是
A 孟子 B 孔子 C 老子 D 荀子
有位历史学家如此评价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战国时代,诸子百家风行一时,各家中有顺势而活动的,想要因势利导,借助权力来改造社会;也有逆势而动的,知其不可而为,想依据理想来改造社会的。’下列各项中,“想要因势利导,借助权力来改造社会”的是
A 道家 B 墨家 C 法家 D 释家
在下列古代思想家中,特别善于吸收众人之说,被喻为“集大成者”的 ①荀子②韩非子③董仲舒④朱熹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人类文明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是要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先秦思想家中能分别体现这两种和谐的是( )
A.庄子、韩非子 | B.老子、孔子 | C.庄子、孔子 | D.孟子、荀子 |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有( )
①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 ② 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
③民间的学术活动逐渐兴起 ④士收到统治者的重用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对于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最具有积极意义的思想是( )
A.法不阿贵 | B.“民贵君轻” |
C.“兼爱”、“非攻” | D.“制天命而用之”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