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25分)人类文明历经千百年的隔绝、碰撞、交融,不断走向新的“解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间发生了人类精神的奠基。这个时代称为“轴心时代”。在此时代中,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几乎同时产生于中国、印度与西方,而他们互不知晓。
——摘编自雅斯贝斯《哲学导论》
材料二:李贽: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顾炎武:且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练空虚之学,无见其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李贽《藏书》、顾炎武《亭林文集》
(1)结合所学,指出“轴心时代”中国思想家孔子、老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在西方学术史上的地位。(16分)
(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李贽、顾炎武的思想。(9分)
“天人关系”问题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古今中外长期思考并试图解答的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敬鬼神而远之”、“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论语》
材料二 “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国家之失,乃始(刚开始)萌芽,而天出灾害以谴告之。谴告之而不知变,乃见怪异以惊骇之。惊骇之尚不知畏恐,其殃咎(灾祸)乃至。以此见天意之仁而不欲陷人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 “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又不知道他们是什么样子。有许多东西阻碍着我们的认识,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塔戈拉《论诸神》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天命观。
(2)有人说:在天人关系上董仲舒否定了孔子思想。结合董仲舒所处的时代背景说说你对这种观点的看法。
(3)根据材料三,概括普罗塔戈拉在天人关系上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该思想有何重大的历史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老子·第38章》
材料二 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文艺复兴运动个人私欲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
——2003年人教版高中《世界近代史》
“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的最幸福的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尊从孔子法规的时代。”“但是在道德、政治经济、农业、技艺这方面,我们却应该做他们(中国人)的学生了。”
——伏尔泰《哲学辞典》
材料三 梁启超认为,旧中国在家庭伦理方面发展了高度的个人道德观,但……在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方面……是不够的。这样,他否定了儒教中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而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1)根据材料一指出老子反对仁义礼乐的理由是什么?与之相对应的治国理念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伏尔泰的道德观与文艺复兴时期有何不同?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旧中国家庭伦理道德有何特点?结合材料和时代背景指出梁启超新的道德观产生的主要原因。
文化是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同时又影响着社会政治和经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
材料二 城市与生活材料二生活与观念
材料三 中国社会,论其大传统,一向重道义,轻功利……但在近代,急剧转变,争慕西化,竞求富强。
——钱穆《中国历史上的传统政治》
材料四“群聊”
QQ群是腾讯公司推出的多人聊天交流的一个公众平台。QQ群的理念是群聚精彩,共享盛世。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
(2)分析说明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与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之间的联系。若进一步探究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的原因,你认为还需要补充什么材料?举一例说明。
(3)依据材料三,指出中国社会“大传统”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争慕西化,竞求富强”的原因。(6分)
(4)材料四中“群聊”时代到来的条件有哪些?(3分)你认为“群聊”的交往方式对社会人际关系的发展有何影响?(2分)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论语》
作为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伟大学者,他试图找到自然界和人类生活各个方面的秩序。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二百多年来,它一直是全部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基础。详细地阐明这万有引力原理和这些运动定律如何应用于地球物质的最小微粒和最大天体、明显有规律的现象以及海水的潮汐运动和彗星的急疾行进等似乎没有规律的事件,委实是个了不起的成就。……甚至给诸如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各个不同领域的工作者也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以致于他们都试图在解决各种问题时以力学或准力学为楷模。
——(英)沃尔夫《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
材料三:在科学研究工作中,有多少危险、多少歧途啊!要达到真理,又必须经历多少错误啊!这些错误的危险要比真理的用处大上千百倍。……而且更困难的是,假如我们居然有幸终于发现了真理,我们之中又有谁能好好地应用它呢?如果我们的科学就其所提出的目的来说是虚幻的,那末就其所产生的效果而言,它们就要更危险得多。
——卢梭《论科学与艺术》
(1)依据材料一,比较孔子、亚里士多德在教育内容方面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些差异所形成的教育传统对东西方近代科学发展的影响。
(2)材料二评论的是哪一部科技著作?根据材料二、三结合历史背景评价卢梭对于科学的论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哲学中存有“变易”的优良传统,起源于殷周之际的《易经》,其基本思想之一就是变化发展。……韩非把历史演变过程分为上古、中古、近古以及当今之世几个阶段,提出了“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的社会变革论断。…… 唐代的柳宗元不自觉地承担起封建社会前期历史变易观的总结工作,形成重“势”的历史发展观,认为整个社会历史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它有着自己固有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愿望为转移的客观必然趋势。
——摘编自赵璐、柴文华《论近代中国进化论的思想渊源》
材料二 中国古代变易思想始终未能摆脱直观性和猜测性的束缚,长期的小农生产和手工操作方式,闭关自守的生活方式,使我们的民族习惯于直观式经验思维,这种思维方式不注重思维的准确性与科学性。因此,中国古代的变易思想是建立在经验和直观的基础上,缺乏科学性,带有许多猜测的性质。
——赵璐《进化论与中国近代思想观念的变革》
材料三 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的具有近代意义的变易进化历史观,是从古代传统的变易史观到近代历史进化论的一个中间环节。近代历史进化论的开创者是康有为。他的“三世”说(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历史进化论的理论体系,但它采取了传统经学的形式。严复的历史进化观则自觉地以达尔文进化论等近代自然科学为基础,摆脱了传统经学形式,更完全地具有了近代的形态。梁启超提倡新史学,鼓吹史学革命,把历史进化论进一步加以系统化,旗帜鲜明地反对了封建旧史学,批判了“一治一乱”历史循环论和其他非历史主义观点。
——邝柏林《从古代传统的变易史观到近代历史进化论》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变易观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说明中国古代变易观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问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人不足与适也,政不足间也,惟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
——摘自《孟子》
材料二 董仲舒认为,君主应“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仲天”,君主要“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 。
——摘自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 熹常谓天下万事有大根本,而每事之中又各有要切处 所谓大根本者,固无出于人主之心术;而所谓要切处者,则必大本既立,然后可推而见也如……余皆可见,然未有大本不立,而可以与此者,此古之欲平天下者,所以汲汲于正心诚意,以立其本也。
——摘自《朱文公文集·答张敬夫》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董仲舒与朱熹对“正君心”看法的一致之处 (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孟子、董仲舒观点的主要差异,并结合历史背景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6分)
(3)朱熹的著作后来成为明清两代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在新文化运动时又成了封建主义的代表,中国进步的思想障碍,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现象加以分析。(6分)
对于历史上“民本思想”传统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反映了中国思想史、政治史发展的重要特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打破贵族的垄断,在思想界呈现出“以民本思潮等为代表的私学文化”,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的亮点。
——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上古的君王)“以千万倍之勤劳而己又不享受其利”,他们“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后世君主恰恰相反,“以君为主,以天下为客。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根据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905年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
材料四 (一)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二)……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三)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材料五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那么,以人为本的实质是什么呢?胡锦涛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民本思潮”的主张。(4分)这些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黄宗羲提出了什么思想?这一思想具有什么现实意义和历史影响?
(3)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有了质的飞跃。据材料三、四,指出这一“质的飞跃”主要是指什么?从真正关注民生的角度看,新三民主义有哪些新发展?
(4)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解读,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以人为本”理念与先秦“民本思想”和近代“三民主义”的民生观的最大不同是什么?
“孔子”作为一个文化符号,承载了太多的意义,同时也受到了许多的关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中,有许多同时代的隐士对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极尽嘲笑之能事,或讽刺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或嘲笑他“自腰以下不及禹者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犬”等。
材料二:“从根本上讲,儒家思想认为,社会治乱的根本在于人心,因此,要从根本上达到社会的治理,就应当从人心的治理入手。……光靠法制和制度的健全,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的治乱问题。重视人心治理的儒家学说在这方面则显然略胜一筹。这也是为什么在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之后,统治者在百家中把以重视人心治理的儒家思想定为一尊的原因之一。”
——《“爱智慧”的哲学与“实用主义”的儒家——兼谈西方儒学研究的误区》
材料三:易白沙(新文化运动时期学者)认为:为什么专制君王要独尊孔子而不抬举别人呢?从根本上讲,不得不归咎于孔子之自身。其一,孔子尊君权,漫无限制,易演成独夫专制之弊;其二,孔子讲学不许问难,易养成思想专制之弊;其三,孔子少绝对之主张,易为人所借口;其四,孔子但重做官,不重谋食,易入民贼牢笼。
材料四:18世纪法国一批学者高度赞赏孔子,几乎认定孔子是个完人。大思想家伏尔泰从18世纪后期起开始接触中国文化,他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对孔子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房间里常年挂着一幅孔子画像。他反对君主专制,希望有一位开明君主,因此,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被他当做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伏尔泰推崇孔子的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当时“矮化”孔子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三,指出中国的专制统治者独尊孔子和儒学的原因。
(3) 根据材料四,说明伏尔泰推祟儒家思想的原因(不得照抄原文)。
(4)导致上述材料对孔子持不同观点的原因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老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 林存光《孔子新论》
材料二: 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的政治抱负。
(2)根据材料二,如何理解“儒家思想取得胜利”? 汉代学者在改造儒家思想方面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4分)
社会转型时期,思想界往往随之共振,并对历史发展产生巨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材料二 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1)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服务于“专制主义”的表现,“私学文化”反映了该时期社会转型的哪些基本特征?
(2)李贽的思想跟文艺复兴在“个人理智上的自由”方面有何相似之处?两者在促进社会转型方面起的作用有何不同?请指出导致这种不同的经济根源。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老,则归于佛。……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老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佛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为孔子者,习闻其说,乐其诞而自小也,亦曰“吾师亦尝师之”云尔。
——韩愈《原道》
材料二 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说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三 然以释氏所见,较之吾儒,彼不可谓无所见,但却只是从外面见得个影子,不曾见得里许真实道理,所以见处则尽高明脱洒,而用处七颠八倒,无有是处。
——朱熹《答陈卫道》
(1)材料一中,“火于秦,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或现象? (4分)
(2) 如何理解“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汉代学者怎样改造儒家思想的? (4分)
(3) 材料三中,朱熹对佛学持何种态度?对他的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均摘自《道德经》
材料二 克己复(合)礼(规范)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摘自《论语》
材料三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摘自《论语》
材料四 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智,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摘自《道德经》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老子的什么思想?
(2)材料二中孔子所谓“礼”的实质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的观点并结合孔子所处的时代,指出孔子的政治倾向。
(4)概括材料三、四在目的上的相同点和方式途径上的不同点。
《颜氏家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著作,对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史有着很高的学术价值。阅读下列材料,并完成相关问题。
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父慈而子逆,兄友而弟傲,夫义而妇陵,则天之凶民,乃刑戮之所摄,非训导之所移也。
笞怒废于家,则竖子之过立见;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治家之宽猛,亦犹国焉。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蔬果之畜,园场之所产;鸡豚之善,埘圈之所生。爰及栋宇器械,樵苏脂烛,莫非种植之物也。至能守其业者,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
仁者,不杀之禁也;义者,不盗之禁也;礼者,不邪之禁也;智者,不酒之禁也;信者,不妄之禁也。……士大夫之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虽百世小人,知读《论语》、《孝经》者,尚为人师,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
——节选自《颜氏家训》
请通过对上述材料的筛选,结合所学知识,阐释《颜氏家训》的史料价值。(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最近美国扬言要派舰艇进入中国南海岛礁12海里以内水域,而中国中央军委副主席范长龙则称,“即使在涉及领土主权的问题上,中国也绝不轻言诉诸武力”的表态,引起人们的不同解读。两国的表态体现了不同的心态和理念。其实关于如何认识和应对美国的军舰巡航,我们也可以从历史的长河之中去寻求智慧。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易经》记录了中国古代早期的一些军事思想。随着《易经》成为儒家经典,《易经》的军事思想也在中国古代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易经》原文 |
释义 |
和兑[通悦,下同],吉。 |
国与国和谐相处,吉利。 |
孚[通俘]兑,吉,悔亡。 |
以俘虏别人为乐事,暂时吉利,最终会败亡。 |
来兑,凶。 |
自恃强大,胁迫他国服从,结果是凶险的。 |
鸣谦,利用师,征邑国。 |
道义上和舆论上的优势有利于出兵征讨他国。 |
不利为寇,利御寇。 |
主动侵略别国是不利的,防御别国侵略是有利的。 |
(1)材料一反映了《易经》中哪些军事思想?你如何评价《易经》的军事思想?
材料二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孟子·梁惠王上》
(2)指出材料一中孟子的义利观,并谈谈你对“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的理解。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