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
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 |
B.忠孝有道,人际关系要和谐 |
C.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己 |
D.克己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 |
战国时期墨家学派一度成为显学,下列关于墨子的思想,评述正确的是( )
A.主张兼爱,并把其称为“仁”,与孔子的“仁”完全一致 |
B.主张非攻,提倡节俭等,反映了下层人民的要求 |
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
D.战国时期成为显学,之后一直很受统治者重视 |
《荀子》:“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由此可见,荀子主张
A.施行仁政 | B.礼法并施 |
C.君民共治 | D.民贵君轻 |
右图是清康熙帝为北京孔庙大成殿门额题的匾,显示出历代帝王对孔子这位圣哲先师的尊崇。该匾主要是表彰孔子对中国( )
A.政治思想的贡献 | B.伦理道德的贡献 |
C.哲学思想的贡献 | D.教育实践和理论的贡献 |
墨子认识到劳动是人的本质,人类社会只有从事物质生产才有物质生活,墨子对发展农业提出了一些方法建议。首先,应当开垦荒地。“田不辟,少食。”“安国之道,道任地始。地得其任,则功成;地不得其任,则劳而无功。”材料中墨子的观点表明( )
A.土地能不能得到合理使用,能不能充分发挥效力,是农业生产能否发展的关键 |
B.小生产阶层希望过上安定生活的愿望 |
C.统治者应该不违农时 |
D.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悲惨困苦 |
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A.制天命而用之 |
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
C.兼相爱、交相利 |
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
孟子说:“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而董仲舒则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这一变化说明了( )
A.“天人合一”思想深入人心 |
B.儒学发展适应了统治者需要 |
C.汉代建立了中央集权体制 |
D.先秦儒学存在重大理论缺陷 |
某中学历史课堂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说,穿衣服要合乎四季的变化;乙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丙说,讲究穿着是一种浪费;丁说,统一由上级规定就好。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
A.甲-儒,乙-墨,丙-法,丁-道 |
B.甲-道,乙-儒,丙-墨,丁-法 |
C.甲-儒,乙-法,丙-墨,丁-道 |
D.甲-道,乙-墨,丙-法,丁-儒 |
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一做法( )
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 |
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 |
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 |
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