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1年12月23日,岩仓使节团从横滨出发,进行了历时1年零10个月的欧美之行。使节团在英国参观了伦敦、曼彻斯特、伯明翰等城市,看到“到处是黑烟弥漫,无不设大小工厂”,“由此足知英国富强的原因”,纠正了以往错误观念。对使节团出使欧美理解不正确的是
A.认识到大力发展工业的重要性 | B.有利于日本政府推进植产兴业 |
C.有利于推翻幕府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 D.促进了西方工业文明的传播 |
《应诏统筹全局折》与《五条誓文》
A.都是改革的施政纲领 | |
B.都提出了比较具体的变化措施并得到了贯彻执行 | |
C.颁布于新政权建立后 | D.都表达了统治者的变法决心 |
1989年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
A.日本臣民无条件享受选举和被选举的民主权利 | B.法官由选举产生 |
C.内阁只对议会负责而不对天皇负责 | D.天皇神圣不可侵犯,是国家最高的统治者 |
在1878年的日本,儿童玩拍球游戏时,用10种最值得采用的新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数字,它们分别是汽灯、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这主要反映了日本
A.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 | B.富国强兵的奋斗目标 |
C.全盘西化的生活方式 | D.文明开化的文化政策 |
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而在20世纪初年,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出现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A.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 | B.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 |
C.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 | D.日本先于中国接触西学 |
俄日两国均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从根本说是因为俄日两国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 B.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 |
C.具有浓厚的军事性和封建性 | D.缺乏民主传统 |
明治维新中最有远见的改革措施是
A.改革落后制度,建立新的体制 | B.大力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
C.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 D.大力发展教育,培养建设人才 |
19世纪中后期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日本维新派提出“和魂洋才”,中国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结果两者一成一败。其根本原因是
A.制定的具体目标不同 | B.实施的方式方法不同 |
C.学习的文化内容不同 | D.推行者的社会立场不同 |
1904—1905年,日本和俄国发生战争,最终日本战胜俄国。对此,一些中国人当时就发表评论,认为这场战争“非军队之竞争,乃政治之竞争。卒之日胜而俄败,专制立宪,得失皎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①俄国失败的根源在于农奴制 ②日本明治维新实现富国强兵 ③这些中国人赞成君主立宪 制 ④这场战争直接引发十月革命
A.②③ | B.②④ | C.①② | D.③④ |
19世纪后期,“脱亚入欧(仿效欧美)”逐渐成为日本社会的主流认识。受其影响,明治政府采取的措施有
①开展工业革命 ②废除封建制度 ③实施“大陆政策” ④推行“文明开化”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某论文将“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日本遭遇黑船来航的冲击,继而明治维新”、“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作为重要论据。该论文的主题可能是( )
A.西方的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
B.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 |
C.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的确立 |
D.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散 |
日本人涩泽荣一(1840—1931)提出“一手握《论语》,一手握算盘”的理论,并认为:“缩小《论语》与算盘间的距离,是今天最紧要的任务。”在他看来( )
A.要在学堂加强中文和数学教学 |
B.日本要增强实力迅速征服中国 |
C.日本要抓住机遇与欧洲竞争 |
D.伦理道德与发展经济是统一的 |
1879年,日本明治天皇在《教学大旨》中说,“文明开化”后,“破品行,伤风败俗者不少。”“其流弊在于后仁义忠孝,徒洋风是竞。将来之所恐,终至不知君臣爷子大义。”并指令“自今以往,基于祖宗之训典,专明仁孝忠义。道德之学,以孔子为主,人人尚诚实之品行。”上述材料表明,当时的日本政府
A.决意复活儒学道德 | B.准备放弃文明开化 |
C.强力推行欧化政策 | D.鼓励移植西方技术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