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天主教会势力扩大的措施或因素有( )
①整顿教会,扩展势力 ②组织十字军东征 ③封建割据势力强大,王权衰弱 ④教权高于王权
A.①②④ | B.①②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
12世纪西欧的天主教异端及其起源问题一直以来备受学者们的关注。下列对宗教改革时期天主教“异端”的阐述,错误的是
A.“异端”思想指不符合天主教传统教义的思想 |
B.是资本主义发展极不充分的条件下的折中选择 |
C.宗教裁判所的设立,缓解了教会与民众的矛盾 |
D.“异端”思想推动近代欧洲民族思想的兴起 |
人文精神是指人的思想意识、思维习惯和心理活动中的人文主义倾向,它的核心内涵是人文主义。下列与之相关的言论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我不想变成上帝……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②认识自己,方能认识人生。想左右天下的人,须先能左右自己。
③人,实则一切有理性者……并不是只供这个或那个意志利用的工具。
④信徒和上帝,犹如两个相爱的恋人,他们之间不需要第三者。
A.②①③④ | B.②①④③ | C.②④①③ | D.①④②③ |
英国学者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改革的本质是
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 B.反世俗君主的民主革命 |
C.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 D.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
马克思在谈到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外在的枷锁,但是给人们的心灵套上了枷锁。”材料中前后两个“枷锁”分别是指
A.封建统治和人文主义 | B.禁欲主义和人文主义 |
C.赎罪券和《圣经》 | D.天主教会和宗教思想 |
马丁·路德指出,主教的权柄与政府的权柄“两者都是上帝的命令,所以应当尽心尊敬、重视,看为上帝所赐世人最大的福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强调世俗权力对教权的尊重 | B.强调世俗权力的优越性 |
C.否定主教在宗教领域的地位 | D.论证教权与世俗权力的对等地位 |
马丁·路德提出只要信仰上帝灵魂便可得救的主张,实际上是
A.反对罗马教廷的权威 | B.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
C.反对《圣经》的权威 | D.反对封建等级制度 |
下列为“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的叙述和其所对应的历史时期,仿照已填充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对应宗教改革栏应填的内容是
叙述 |
历史时期 |
从自然哲学走向人文哲学 |
古代希腊 |
以神为本转为以人为本 |
文艺复兴 |
|
宗教改革 |
从人文主义走向理性主义 |
启蒙运动 |
A.从简化宗教仪式到取消宗教仪式
B.从简化宗教仪式到不再以天主教会为中介
C.从反对教皇兜售赎罪券到焚毁《圣经》
D.从反封建专制到构建资产阶级理想王国
中国史学家马克垚认为:“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信徒皆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其中马丁•路德对文艺复兴的深化表现为
A.将斗争矛头直指罗马天主教会 | B.主张将世俗权力置于教会之下 |
C.带有个性自由的人文主义倾向 | D.有利于推动民族国家的形成 |
下列对宗教改革历史作用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 |
B.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 |
C.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
D.直到19世纪它始终为资产阶级建立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提供重要的思想武器 |
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这种对赎罪券的荒谬宣传,使得那些纵有学问的人,对于保持大家对教皇的尊敬,也确实感到困难。对于俗人的怀疑和非难更其难以解答。”的真实目的是( )
A.对民众的怀疑 |
B.对教皇的尊敬 |
C.赞扬有权威的人 |
D.反对教皇的权威 |
近代以来,神学理论不断受到冲击,教会权威不断遭到削弱,下列事件直接在教会中引起巨大反响的有
①麦哲伦环球航行 ②马克思、恩格斯阐明唯物史观
③达尔文创立进化论 ④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A.①③ | B.①② |
C.②③ | D.③④ |
1522年,马丁·路德在“致基督教徒贵族的公开信”中提出:每人皆为教士,有权照他个人之判断以及个人的理解解释《圣经》。马丁·路德的这一主张
A.使人们摆脱了宗教信仰 |
B.抨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腐败 |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
D.继承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