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畅销小说《痴人说梦记》以一场梦为结尾,梦中的上海不再有外国巡捕,建筑上没有外国招牌,有的是中国人的工厂和学校。这深刻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
A.民族独立和富强 |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
C.扶清灭洋 | D.建立社会主义 |
法律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之一。近代中国的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是
A.《资政新篇》 | B.《共同纲领》 |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 上述歌词反映了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这次巨变是指
A.国民革命运动 | B.辛亥革命 |
C.抗战胜利 | D.新中国成立 |
一位思想家在18世纪认为:“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决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镜子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这位思想家针对的历史事件是
A.法国大革命 | B.德国统一 | C.英国光荣革命 | D.辛亥革命 |
下图是何剑士先生在1911年创作的革命漫画《小磨香油》。它表达的主旨是
①列强愚弄百姓,排斥工业文明 ②政府榨取百姓,满足列强贪欲
③唤醒民众意识,激发革命斗志 ④百姓轻信政府,迎合列强需要
A.②③ | B.①④ |
C.①② | D.②④ |
20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此描述正确的是
①辛亥革命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②民族工商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③日本侵略使中国民族意识高涨 ④新文化运动冲击传统思想意识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共同之处主要在于二者的
A.目的: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
B.方式:组建团体、出版刊物、武装斗争 |
C.支持者:开明地主士绅和爱国知识分子 |
D.影响: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阅读下图。此令的发布意在
A.推动国民革命运动
B.加快政治改革步伐
C提高公民责任意识
D.宣扬专制主义思想
元宵节吃元宵是中国的传统习俗。1916年元旦,北京的警视厅通令全市卖元宵者,一律改“元宵”为“汤圆”,政府认为“元宵”音不吉利。当时的政府是
A.晚清政府 | B.袁世凯政府 |
C.孙中山政府 | D.蒋介石政府 |
某位学者在研究中华民国建构国家制度的课题时,拟从各民族公民身份、代议制度和国家结构形式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你认为作者应优先选择的资料是
A.“三民主义”革命纲领 |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C.《蒙古待遇条例》 | D.革命亲历者的回忆录 |
1912年,上海某时尚杂志登载文章:“近日沪上服饰之异,有目不忍见,口不忍言者。衫则仿西制而无领,袖则短,只笼其臂半。裤则紧贴其股与腿。皆以亮纱及轻纨制之,肤雪玉肌,显豁呈露。裙之料,则以最薄之纱,虽着如未着。大家妇女,习而行之,了不知耻。”下列有关结论正确的是( )
A.上海服饰引领全国潮流 | B.上海服装质地优良 |
C.当时女性盲目崇洋 | D.作者态度相对保守 |
1912年5月,戴季陶在《民权报》上发表的一篇题为《杀》的文章中写到:“熊希龄卖国,杀!唐绍仪愚民,杀!袁世凯专横,杀!章炳麟阿权,杀!”但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并未下令追捕此人。据此可以推断
A.民国初年,国民党与袁世凯存在着激烈冲突 |
B.辛亥革命后,大众传媒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
C.袁世凯复辟帝制遭到了广大人民的坚决反对 |
D.辛亥革命后,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权利 |
1912年2月,宣统帝下诏退位,清王朝260多年的统治宣告结束。与这一事件相联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袁世凯在北京正式就任临时大总统 | B.辛亥革命取得了彻底胜利 |
C.为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 D.中国从此结束了封建制度 |
辛亥革命期间,日本首相、外相、陆相磋商后决定经太平商会(三井、大仓、高田合资)向清政府出售武器,但参谋本部不顾三相的反对,准备向革命党输送武器。这一材料表明日本( )
A.准备干预中国的国内革命 | B.三相的做法没有成功 |
C.此时对华政策分歧无果而终 | D.实际上支持辛亥革命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