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袁世凯最初当选(临时)大总统,是名至实归,大家都认为应该由他来出任总统,没人认为应该是孙中山。袁世凯当选的直接原因是
A.袁逼迫清帝退位赞成共和 | B.北洋军控制在袁世凯手中 |
C.列强向革命党人施加压力 | D.孙中山黄兴的谦让与天真 |
下侧漫画讽喻的是
A.清朝政府卖国 |
B.袁世凯的狡诈 |
C.北洋政府无能 |
D.蒋介石的不抵抗 |
蝴蝶效应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这是一种混沌现象。即“蝴蝶拍一拍翅膀,地球的另一端就产生一场风暴”。下表中最符合该现象的是
“新礼服兴,翎顶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了下列哪个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风貌的变化( )
A.戊戌变法 | B.洋务运动 | C.辛亥革命 | D.新文化运动 |
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同时指出“袁世凯是选举出来的,于法有据。”陈旭麓的论述旨在强调( )
A.袁世凯上台具有必然性 | B.袁世凯上台符合法律程序 |
C.社会动荡需要强势人物 | D.袁世凯上台利于社会发展 |
“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上述评价意在指出辛亥革命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
B.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
C.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
D.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 |
词汇出现的频率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下列词汇最有可能出现在1912年元旦中国各报刊上的有
A.北京、义和团、八国联军、赔款、新政 |
B.革命、中国共产党、长征、改造、抗日 |
C.新文化、北洋军阀、实业救国、五四 |
D.临时政府、孙中山、共和、三权分立 |
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历史性的巨变,对两次巨变共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 |
B.改写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
C.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
D.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
有学者指出,民国初年破旧而又未能立新,社会陷入严重失范状态,只有实行具有一定现代导向的过渡性强权统治才能渐进地从封建专制过渡到现代民主。该学者的观点肯定了民国政府( )
A.推崇尊孔复古 | B.完善代议制民主 |
C.加强中央权力 | D.颁布《临时约法》 |
孙中山在回忆19世纪末广州起义时说:“当初之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吾人足迹所到,凡认识者几视为毒蛇猛兽,勿感敢与吾人交游也。”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
A.维新变法运动是当时的主流 |
B.清政府尚未完全腐朽 |
C.民主革命思想深入人心 |
D.广州起义损害了人民利益 |
自太平军兴起后,各省多以镇压太平军为借口,截留田赋,以备急需。《辛丑条约》签订后,因赔款数额巨大,中央无力偿还,遂将赔款数额分摊于各省,于是各省便以分担赔款之名而获得就地自由筹款之权。及至民国初年,因时局动乱,各省田赋多被地方军阀擅自截留或挪用。上述材料实质上表明了从晚清到民国初年( )
A.社会动荡不安导致财赋减少 |
B.地方政府擅自截留中央财政 |
C.中央集权的财政体制被破坏 |
D.地方政府获得了财政自主权 |
口号、宣言、论断的出现通常都带有强烈的时代特征。以下按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停战内战,一致抗日 ②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③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④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A.①②④③ | B.④②③① |
C.②①④③ | D.②④①③ |
中国最早革命的主体力量是海外的留学生群体,还有一部分海外华侨和会党,与当时中国的普通民众没有太大的关系,更谈不上“主义”深入底层老百姓的问题。中国革命最终还是从“精英革命”转向了开始重视深入民众的“平民革命”,开始指的是
A.南昌起义 | B.井冈山革命道路开辟 |
C.国民革命运动 | D.抗日战争 |
武昌起义胜利后,湖北军政府成立,推举曾阻止起义的湖北新军协统黎元洪为都督。起义总指挥吴兆麟说:“欲收新军全体来归之效,非借黎元洪资望不可。……借黎元洪之名以号召天下,一则使各省可表同情,二则使外人不敢轻视。”这说明
A.武昌起义前革命党人完全缺乏组织准备 |
B.黎元洪在外省和外国都有极大影响 |
C.旧军官和立宪派投机革命并窃取了大权 |
D.起义者希望借助黎元洪的声望推进革命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