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经验。虽然……伴有严厉的压制和民众的穷困,但实质上是成功的。”这里的“独特实验”是指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新经济政策 | C.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 D.社会主义工业化 |
1933年8月4日,苏联某杂志写道:“美国的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下面理解正确的是
A.当时正是国内战争时期 | B.是实施经济建设五年计划的结果 |
C.“巨大效果”指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 | D.布尔什维克的“智慧”是余粮收集制 |
“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斯大林经济政策对新经济政策的“突破”不包括
A.改变了苏联新经济政策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 |
B.强调了利用国家政权对经济的干预 |
C.改变了苏联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 |
D.改变了苏联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 |
据《全球通史》记载:1987年6月,戈尔巴乔夫在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上坦率地说:“我们的社会是一个正在迅速变化的社会,我们面临很多新问题,相当复杂的情况。”苏联当时面临“很多新问题”的根源是( )
A.严重的国内民族纷争 | B.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
C.与美国全面对抗处于劣势 | D.国内政局时空 |
有人认为,苏联发明了“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资,迅速跨过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这一观点
A.基本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 | B.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 |
C.较客观地评价了斯大林模式 | D.揭露了赫鲁晓夫改革的本质属性 |
有一则笑话讲道:苏联领导人坐火车旅行,铁轨到了尽头,火车停下。为了使火车继续前进,四位领导人分别下达了命令:
①“把后面的铁路接到前面去,火车继续开!”
②“把火车拆了,到有铁轨的地方再拼装起来!”
③“给我调100万劳改犯来,修不通铁路,统统枪毙!”
④“立即发动无产者搞星期六义务劳动,修铁路,直通共产主义!”
该笑话调侃了前苏联几个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措施。其中调侃戈尔巴乔夫改革措施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黄苇町在《苏共亡党十年祭》中说,“……当时的苏联社会科学院曾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被调查者认为苏共仍然代表工人的占4%,认为代表全体人民的占7%,认为苏共代表全体党员的也只占11%,而认为苏共代表党的官僚、代表干部、代表机关工作人员的,竟占85%!”依据这则材料,如果从执政党的建设方面分析苏联社会主义事业失败的原因,最根本的是
A.体制僵化,监督机制的缺失 | B.党内特权、腐败现象严重 |
C.严重脱离群众,日益失去群众的支持 | D.人民群众对苏共的极端不信任 |
苏联实现农业集体化以后,政府采取提高工业产品价格、降低农产品价格的方法,抑制农民的消费。这反映了斯大林模式的特点是
A.加强对农业的管理,摆脱粮食供应困难 |
B.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为工业化提供资金 |
C.实施五年计划,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发展战略 |
D.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方面 |
“(二战前)苏联的工业已经迅速向前发展,因为政府提取了大约40%的国民收入用于再投资;相比之下,美国只提取了大约20%的国民收入。”材料强调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有效性 |
B.新经济政策提高了人民的积极性 |
C.二战前苏联的体制促进了工业化进程 |
D.国民收入水平低是苏联解体的原因 |
1921年后,苏俄实行粮食税,允许自由贸易,推行按劳取酬,这一系列做法和1934年后斯大林推行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中实行的政策最大的不同是
A.政策推行的社会背景不同 | B.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不同 |
C.政策实行后的结果不同 | D.政策所涉及的经济体制不同 |
1926年,斯大林在《关于苏联经济状况和党的政策》报告中说:现在我们已进入新经济政策的第二个时期。……如果不及时供给农业机器、拖拉机和工业品等,农业本身就不能有进展。因此,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要依靠而且已经依靠工业的直接扩展了。此番讲话意在
A.继续执行列宁新经济政策 | B.实现农业的机械化 |
C.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 D.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
下列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俄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的共同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
B.都是高度的计划经济模式 |
C.都曾经产生了积极作用 |
D.都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
历史上的某一时期,苏联流传着一段笑话: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接待官员陪他们参观“建设的伟大成就”,并且得意地说:“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美国人惊讶的问:“他们要飞机干什么呢?”苏联官员说: “当然有用啊……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去排上队。”这一笑话主要反映了
A.苏联人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 |
B.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浮夸风 |
C.当时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
D.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
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政策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的最大区别是( )
A.对工农联盟和农业发展的认识 |
B.遂社会主义工业的政策和态度 |
C.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不同 |
D.是否排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