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 也听他们自由发展”,蔡元培的这一方针,在当时的积极效果是:
A.鼓励新思想新文化的发展 | B.缓和各种思想文化的矛盾 |
C.吸收消化尊孔复古思想 | D.使各种思想自由发展 |
在古代,“国学”指的是国家一级的学校。近代以来,国学的含义发生变化,指的是“中国的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国学大师章太炎认为,“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吾闻处竞争之世,徒恃国学固不足以立国矣,而吾未闻国学不兴而能立者也。”国学兴起于20世纪初,大盛于20世纪20年代。国学的兴起与大盛从侧面反映了
A.传统华夷观念的固化 | B.“中体西用”思想的延续 |
C.近代化道路受到质疑 | D.对向西方学习的反思 |
以下是近来解密的《蒋介石日记》:1923年9月22日“下午看《马克思学说概要》。”10月4日“上午复看《马克思学说概要》,习俄语,下午看《概要》。”10月13日“晚,看《共产党宣言》。”10月16日“看《共产党宣言》。”10月18日“看《马克思传》。下午,看《马克思学说》乐而不能悬卷。”由此可见
A.蒋介石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持怀疑态度 |
B.以俄为师成为当时知识分子的一种追求 |
C.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社会主流思想 |
D.国共合作的实现使蒋介石思想发生改变 |
著名学者傅斯年在1920年曾指出:“从(1919年)五月四日以后,中国算有了社会了。中国人从发明世界以后,这一觉悟是一串的:第一层是国力的觉悟;第二层是政治的觉悟;现在是文化的觉悟,将来是社会的觉悟。”这里对“社会的觉悟”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中下层平民生活、思想和习俗的改造 |
B.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 |
C.知识分子民族和国家意识的增强 |
D.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传播 |
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先后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潮。对它们之间关系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一种思潮消亡,另一种思潮兴起,几种思潮相继独自存在 |
B.几种思潮同时并存,各自都有较大影响 |
C.某一时期可能存在几种思潮,但占主流地位的只有一种思潮 |
D.继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后,其它几种思潮相继淡出时代舞台 |
“作为具体的政治历史事件的‘五四爱国运动’最足以构成新文化运动前、后期的分水岭,因为从这一事件开始,新文化运动事实上从比较广义的文化运动的范围中发生某种突破。”下列现象可作为这种“突破”表现的是
A.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深入人心 | B.新文化运动的阵营日益巩固 |
C.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思潮的主流 | D.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挑战 |
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明确宣布:“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的第一需要。”形成这一认识的主要原因是 ( )
A.新文化运动兴起 | B.工农运动的发展 |
C.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 D.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
“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 也听他们自由发展”,蔡元培的这一方针,在当时的积极效果是( )
A.缓和各种思想文化的矛盾 |
B.鼓励新思想新文化的发展 |
C.吸收消化尊孔复古思想 |
D.使各种思想自由发展 |
20世纪20年代,有人说:“自从‘主义’二字来到中国以后,中国人无日不在‘主义’中颠倒。开口是‘主义’,闭口是‘主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这里的‘主义’应指三民主义 |
B.此人对信仰“主义”者持批判态度 |
C.说明了“主义”社会影响力很大 |
D.说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成为发展趋势 |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不包括
A.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
B.在此影响下,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 |
C.中国人民把自己的命运和世界人民的命运联系起来考察 |
D.受此影响,中国传统文化被彻底颠覆 |
1918年陈独秀曾撰文严厉指责义和团野蛮、保守、盲目排外和传播迷信;1924年,他又认为义和团是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者。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十月革命的影响 | B.民族主义的高涨 |
C.民主主义成为时代主流 | D.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
古代以奴隶为财产的市民国家,中世纪以农奴为财产的封建诸侯国家,近代以劳动者为财产的资本家国家,都是所有者的国家。这种国家的政治、法律,都是掠夺的工具。”持上述观点的应当是( )
A.陈独秀 | B.胡适 | C.孙中山 | D.康有为 |
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指出,中国欲图生存,必须抛弃“官僚的专制的民主政治”,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而要真正实现民主政治,必须依靠全国大多数人的政治觉悟,自觉“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关于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陈独秀号召发动工农群众起来反抗军阀专制统治 |
B.材料背景是要领导五四运动 |
C.材料中的“政治觉悟”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 |
D.陈独秀要实现的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
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其中,在《新青年》上指出“阶级竞争说恰如一条金线,把这三大原理(注指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从根本上联系起来。”的文章是( )
A.《庶民的胜利》 | B.《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
C.《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 D.《敬告青年》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