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意我国不同时期的城市用地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情况。据表完成下列各题。
表
时期(年) |
1985~1990 |
1990~2000 |
2000~2011 |
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 |
6.49 |
5.72 |
6.22 |
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 |
3.77 |
4.28 |
3.79 |
1985~2011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
A.先增后减 | B.逐渐增加 |
C.不断减少 | D.先减后增 |
据表并结合相关知识可以判断,1985年以来我国
A.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 | B.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 |
C.农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 | D.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 |
高铁客运站不仅是城市对外的枢纽,更是城市发展的新引擎,对城市产业有较强的集聚性。读“我国某城市高铁站示意图”(下图),完成下列各题。在高铁站核心区域最适宜布局的产业活动是
A.工业 | B.园艺 |
C.物流 | D.商业 |
高铁站将会导致该城市出现
A.郊区城市化 | B.城市空心化 |
C.逆城市化 | D.过度城市化 |
城市热岛范围以城市内各点与郊区平均温度差值为0℃的等值线确定。读北京市不同时期热岛范围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北京市城市的主要扩展方向是
A.东北 | B.西北 |
C.东南 | D.西南 |
影响①地城市热岛范围变化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A.河流 | B.地形 |
C.交通 | D.政治 |
0℃等值线的分布变化反映出②地最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出现逆城市化 |
B.经济发展衰退 |
C.生态环境改善 |
D.水域面积缩小 |
城市房地产业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读下图“城市房地产业的发展规律示意图”,完成第下列各题。城市化速度最快和城市发展水平最高的阶段,分别是
A.①② | B.②① | C.②④ | D.③④ |
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在郊区建设公租房和经济适用房,考虑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交通条件 | B.商业布局 |
C.土地价格 | D.环境质量 |
读某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和劳动力在各行业中的百分比图。完成下列各题。该国丙至丁时期,出现或反映的主要社会现象是()
A.社会生产力下降 | B.人口死亡率下降 |
C.社会负担不断减轻 | D.出现逆城市化 |
A、B表示不同城市化阶段的就业比重状况,下列组合较合理的是()
A.甲时期——B B.乙时期——A
C.丙时期——B D.丁时期——B
鬼城是指因资源枯竭而被废弃的城市, 属于地理学名词。在我国,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出现了城区人口与建成区面积比值(鬼城指数)低于0.5的新城、新区,这些新城、新区居住人口少,也被形象地称为“鬼城”。据此完成下列各题。关于鬼城(地理学名词)形成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A.产业结构过于单一 | B.严重依赖资源开发 |
C.片面追求经济发展 | D.城市环境污染加剧 |
鬼城指数越低,反映了
A.城市土地扩张相对过快 | B.虚假城市化越明显 |
C.逆城市化现象更加明显 | D.城市人口规模越大 |
读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国城市化水平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图中四国城市化的共同特点是
A.城市人口不断增加 | B.非农业用地不断减少 |
C.城市化速度趋缓 | D.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
近年来引起丁国城市化水平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①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②社会经济的发展③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④城市中心区的萎缩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城市建筑的密度与高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表为某城市1992年和2010年距市中心不同距离建筑物的平均高度表(单位:米)。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距市中心距离 时间 |
0~1 km |
1~3 km |
3~5 km |
5~12 km |
1992年 |
29.6 |
20.3 |
8.7 |
未统计 |
2010年 |
38.4 |
22.5 |
29.7 |
10.1 |
该城市在距市中心0~1 km范围内建筑物的平均高度最高,其原因主要是
A.交通通达度最高 | B.降低单位建筑面积的土地成本 |
C.居住的人口最多 | D.城市的政治服务职能高度集中 |
为适应城市发展,该城市在2001年调整了距市中心3~5 km范围内的主要用地性质。其调整方案最可能是
A.居住用地调整为商业用地 | B.商业用地调整为工业用地 |
C.工业用地调整为居住用地 | D.居住用地调整为工业用地 |
读下图为“2005年我国东部沿海某市各圈层间人口净迁移模式图”完成下列各题。可知该市
A.中心区和近郊区为人口净迁出区 |
B.城区边缘区和远郊区为人口净迁入区 |
C.城区边缘区人口净迁出量最大 |
D.近郊区人口净迁入量最大 |
可推测该市
A.处于城市化初级阶段 | B.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 |
C.城市“空心化”现象明显 | D.城市人口规模逐渐减小 |
下图为“1850-2050年中国、英国和美国三国城市进化示意图(含预测)”,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图中()
A.英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始终高于美国 |
B.美国先于英国达到80%的城市化水平 |
C.1970年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快于美国 |
D.各国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衡量指标是城市人口数量 |
2030年与2000年相比,三国城市化带来主要变化有()
A.英国--第一、二产业比重增加 |
B.美国城市环境质量持续恶化 |
C.中国--城市土地价格普遍上涨 |
D.中国--第一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
下图是我国某城市发展过程中1990年和2010年比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图中最直接表现出来的城市化的特点是
A.新增铁路干线 |
B.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明显上升 |
C.城市人口规模扩大 |
D.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
从1990年到2010年该城市的工业部门大部分由市区迁移到郊区,主要的原因有
①市区用地紧张,地租上涨 ②郊区的劳动力更加廉价 ③缓解市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④避免市区的客运和货运发生干扰,产生交通拥堵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读“1800-2000年世界城市化水平图”,结合所学知识,由图可知
A.1800年前后,世界范围内城市化水平差距大 |
B.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于发达国家 |
C.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数量始终少于发达国家 |
D.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 |
城镇化是中国特色的城市化发展模式,是农村人口向城市和乡镇迁移的空间聚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城镇化是指城市中心区人口向郊区和乡镇转移 |
B.城镇化会增加城镇数量,扩大城镇规模 |
C.城镇化会促进农业现代化,提升第一产业的比重 |
D.城镇化水平越高,城乡间的差距越大 |
读世界城市化水平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图中乙国城市化程度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A.开发历史悠久 | B.经济发展水平高 |
C.社会福利优越 | D.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国家都属于发达国家 |
B.甲国属于城市化速度较快的国家 |
C.乙国是目前世界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国家 |
D.丙国工业发达,城市化水平较高 |
下图是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数量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影响该地区城市分布的自然区位条件不包括( )
A.地形 | B.矿产 |
C.河流 | D.气候 |
1985到2000年,该地区( )
A.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下降 |
B.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
C.城市人口数量逐渐减少 |
D.城市用地规模不断减小 |
推动该地区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是( )
A.人口增长率的快速提高 | B.迁入人口的大量增加 |
C.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 D.环境质量的显著改善 |
据统计,R城(上海)中心区人口数量减少,近郊区人口增加明显。该现象可能( )
A.延缓城市化进程 | B.加重城市环境污染 |
C.促进郊区经济发展 | D.加大城乡发展差距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