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城市化进程和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两幅图,完成下列各题。
如果不考虑人口迁移,该国人口总量到达最多和最少时期为
A.②① | B.②④ | C.④① | D.④② |
下列各国中,人口发展情况与图示类型类似的是
A.俄罗斯 | B.中国 | C.美国 | D.印度 |
当前,该国城市化进程所处的阶段是( )
A.Ⅰ | B.Ⅰ和Ⅱ | C.Ⅱ | D.Ⅲ |
下图是某城市发展阶段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中能正确反映Ⅱ阶段都市人口密度与距离市中心的远近两者之间关系是
A.A | B.B | C.C | D.D |
Ⅱ阶段城市不会发生的现象有
A.交通问题得以缓解 | B.与周边地区温差增大 |
C.工业污染日益严重 | D.农业用地不断减少 |
《2012年社会蓝皮书》指出,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数千年来首次超过农业人口,达到51.27%。结合下表回答下列各题:
我国某省(市、区)城乡人口统计表
年份 |
总人口(万人) |
城镇人口比重% |
乡村人口比重% |
1953 |
4125.22 |
14.8 |
85.2 |
1980 |
5938.19 |
15.2 |
84.8 |
1990 |
6760.90 |
21.5 |
78.5 |
2000 |
7328.24 |
41.5 |
58.5 |
2006 |
7549.50 |
51.9 |
48.1 |
2011 |
7865.99 |
61.9 |
38.1 |
近30年来,我国城市化快速提升的主要原因是( )
A.农业播种面积的减少 | B.人口总量的不断增长 |
C.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化进程加快 | D.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吸引 |
表格数据所代表的省(市、区)最可能是( )
A.上海市 | B.江苏省 |
C.内蒙古自治区 | D.四川省 |
读“城市化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关于图中各个时段城市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M时段,城市化发展较快 |
B.在P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 |
C.在N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 |
D.在N时段,人口向城市迅速集聚 |
孟加拉国、中国和英国处于图中的时段依次是
A.M、P、N | B.M、N、P |
C.M、M、N | D.P、P、N |
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是
A.市场 | B.政策 |
C.文化传统 | D.生活习惯 |
图为不同年份“长江三角洲部分地区夜间灯光遥感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下列城市化表现不能由图示信息判读出来的是
A.城市数量增加 | B.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
C.城市人口总数增加 | D.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
2015年扬州将举办建城2500周年纪念活动,扬州的城市建设应当
A.全盘继承历史风格,不能建设现代化建筑 |
B.不断创新,摆脱古城对城市建设的影响 |
C.离开老城建新城,不断扩大城市规模 |
D.既要考虑经济因素,也要考虑历史因素 |
城市首位度,一般用一个地区最大城市与第二大城市人口规模之比来表示这个最大城市的首位度,通常用来反映该国或地区的城市规模和人口集中程度。一般认为,城市首位度小于2,表明结构正常、集中适当;大于2,则存在结构失衡、过度集中的趋势。读我国各地区首位度统计(表),回答下题。
东部经济地带 |
中部经济地带 |
西部经济地带 |
||||
平均值 |
广东 |
平均值 |
湖北 |
平均值 |
青海 |
|
1984年 |
2.33 |
5.22 |
2.51 |
7.62 |
4.96 |
10.26 |
1997年 |
1.99 |
3.85 |
2.32 |
5.88 |
4.17 |
8.39 |
下列国家城市的首位度与青海省情况最接近的是( )
A.德国 | B.澳大利亚 |
C.日本 | D.墨西哥 |
中西部地区城市首位度过高主要是因为( )
A.中西部自然条件差,自然资源在首要城市分布集中 |
B.土地面积大,城市数量多发展快 |
C.区域经济落后,城市体系不完善 |
D.政策优惠,集中发展首位城市 |
造成从84年到97年的13年间,广东的城市首位度大幅度降低的原因是( )
①经济特区的设立 ②城市化进程的推动
③逆城市化现象的推动 ④产业转移导致大量人口和资产外迁
A.①③ | B.①② | C.②④ | D.③④ |
读“某地区人口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
上图说明该地区 ( )
A.城市化程度很高 | B.城市人口是2500万 |
C.大约10%的人口在郊外居住 | D.人口密度较大 |
形成上述国家这种人口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 )
A.受国家政策的影响 |
B.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
C.作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城市对农村人口有很大的吸引力 |
D.城市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
下图反映了某一城市从建国到2000年的城市面积的扩展,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图中直观反映的是城市化中
A.城市人口的增加 | B.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 |
C.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 | D.城市经济水平的提高 |
图中2000年,该市出现了卫星城,这属于
A.城市郊区化 | B.逆城市化 |
C.再城市化 | D.城市群 |
国际上形成了两大类城市化扩容模式,一类是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外延式” ,该模式建筑密度较低,主要在两维空间内扩大城市空间容量;另一类是以日本、新加坡和中国香港为代表的“内含式” ,该模式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据此判断以下问题。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之所以采用“外延式”的城市扩容模式,其主要原因是
A.城市化水平 | B.人口密度 |
C.人口数量 | D.经济发展水平 |
若在我国的城市发展中,效仿美、加、澳的模式,追求宽马路、大广场等低密度、高标准建筑的布局,将会带来的后果是
A.城市中心区萎缩加剧 | B.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
C.降低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 D.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
读“某地区人口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此图说明该地区
A.城市化水平高 | B.城市人口为2500万 |
C.大约10%的人口在郊外居住 | D.人口密度较大 |
形成上述国家这种人口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A.受国家政策的影响 |
B.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
C.城市经济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 |
D.居民生活以消费动物性食品为主 |
图示人口状况可能产生的问题是
①城市环境污染,交通拥挤 ②农村劳动力减少,农业产值下降 ③城市住房困难,
失业人口增加 ④农村人口增长减缓,出现负增长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下图为“2013年春节期间深圳某大街‘空城’一角景观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造成深圳某大街2013年春节期间“空城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A.逆城市化加速 | B.务工人员返乡 |
C.人口老龄化加剧 | D.旅游人数增多 |
进一步提升城市化发展内涵的合理途径是
①提高城市人口素质 ②扩大农业耕地征用 ③增加城市建筑密度 ④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下图是某地区1950~1980年人口增长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30年间该地区 ( )
A.乡村人口增长了2 000万人 | B.城市人口增长了约500万 |
C.总人口增长了两倍 | D.乡村人口增长了两倍 |
30年间,该地区城市化水平 ( )
A.大幅度提高 | B.略有提高 |
C.略有下降 | D.大幅度下降 |
下图中,甲图示意世界某国主要城市分布,乙图示意我国某省级行政区主要城镇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关于图中城市(镇)分布及主要原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城市主要分布在平原,因为平原地区地形平坦 |
B.乙图中城镇主要分布在河谷,因为河谷地区水运便利 |
C.乙图中城镇主要分布在河谷,因为河谷地区热量充足 |
D.甲图中城市主要分布在高原,因为高原地区光照充足 |
甲图中所示国家和我国城市化的共同特点是( )
A.城市化水平高 | B.城市化速度快 |
C.再城市化速度快 | D.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
下图为我国“1993年某地区土地利用类型转换规划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河谷平坝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均减少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 )
A.水利工程的兴建 | B.农业结构的调整 |
C.旅游区的兴建 | D.城市化进程加快 |
该地区最有可能位于( )
A.三江平原 | B.河西走廊 |
C.藏南谷地 | D.长江三峡 |
下列关于该地土地利用类型转换规划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中箭头a表示的土地利用类型转换是错误的规划方向 |
B.通过开发整理未利用地,将使该地区土地利用率提高 |
C.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发生转换的最根本原因是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 |
D.经过土地利用类型的转换,该地区牧草地面积有所增大并向中低山缓坡集中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