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试题 / 一词多义 / 文言文阅读
初中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愚公移山

《列子》

①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迁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凝,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④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与汝毕力平 · (险:险峻)

B.甚矣,汝之不 · (惠:"惠"同"慧",聪明)

C. · 我之死(虽:即使)

D.俱其不 · (已:停止)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面山 · 居/山肴野蔌,杂然 · 前陈者,太守宴也

B.河曲智叟亡 · 应/不 · 物喜,不以己悲

C. · 妻献疑日/ · 真无马邪

D.汝心 · 固/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 ·

(3)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篇寓言首先交代故事背景,指出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度和地理位置,为下文移山、负山等情节做铺垫。

B.第②③段先写愚公提出移山的主张,全家人又讨论决定了运土方案,而后立即行动;再写河曲智叟闻讯赶来,阻止愚公移山,愚公驳斥了他的错误观点,阐述了人力无穷、自然能被征服的思想。

C.第④段写"操蛇之神"的恐惧心理和天帝被愚公的决心所感动,山最终被移走,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迷信思想,认为神的力量远大于人的力量。

D.本文有生动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②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5)作者在"愚公"和"智变"的命名上是有深意的,请简析。

来源:2019年四川省广元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阅读

【甲】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过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城氏二子负二山,一屠朔东,一屠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

鲁公治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 耶?"公复止。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是,甚可虑也。"公犹夷 不能决,事又寝

【注】①颠踬:被东西绊倒。②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③寝:停止

(1)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

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①固不可 ·

    

②子子孙孙无 · ·

     

③鲁公 ·

     

④公犹夷不能 ·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惧 · 不已也其

· 真无马邪

B.汝心 ·

公善 ·

C. · 残年余力以

· 君为长者

D. · 山不加增

鸣之 · 不能通其意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②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5)【甲】文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移山的目的是"   "。(用原文回答)

(6)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来源:2019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 葫芦置于地, 以钱覆其口 ,徐以 酌油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卖油翁 · 担而立(释:放下)

B.但微 · 之(颔:点头)

C.尔安敢 · 吾射(轻:轻视)

D.康肃笑而 · 之(遣:派遣)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尝射 · 家圃/庄子与惠子游 · 濠梁之上

B.睨 · 久而不去/山川 · 美,古来共谈

C. · 我酌油知之/意将遂入 · 攻其后也

D.自钱孔入, · 钱不湿/潭西南 ·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寓意深刻,通过叙写卖油翁以纯熟的酌油技术折服自命不凡的陈康肃的故事,告诉人们:熟能生巧。

B.文章用语简洁,"当世无双"四字突出了陈康肃箭术的高超,"睨之久而不去"准确刻画了卖油翁静观的状态。

C.文章善用修辞,作者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描绘卖油翁自钱孔沥油而钱不湿的情形,突出其高超精湛的技艺。

D.文章讲究详略,作者概写陈康肃射箭"十中八九",而对于卖油翁沥油,则用了一连串的动词将其过程详细地写出来。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②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来源:2019年四川省甘孜州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孟子>二章》)

【乙】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署南平教谕。御史诣学宫,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曰:"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 ,令老仆艺 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瑞曰:"曩 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从张。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发 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十四》,有删改)

【注释】①脱粟:吃糙米饭。②艺:种植。③曩:从前。④发:打开。⑤橐:布袋的一种。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岂不 大丈夫哉

诚:是

B.得志,与民

由:遵循

C.御史 学宫

诣:到

D.属吏 伏谒

咸:都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倒悬 /父命

B.独行 道/ 迁淳安知县

C.谒当 属礼/ 顺为正者

D.是焉得 大丈夫乎/昨闻海令 母寿

(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围绕"何谓大丈夫"的问题,景春提出观点,孟子反驳,有破有立。

B.甲文中孟子运用对比表达了对景春推崇的公孙衍、张仪之流的不屑和鄙视,接着从正面提出自己心目中的大丈夫的标准。

C.乙文中海瑞在南平和淳安的言行,体现了甲文中大丈夫标准的"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D.乙文通过"布袍脱粟、艺蔬自给"和胡宗宪的话,分别从正面和侧面表现了作为淳安知县的海瑞生活的清贫。

来源:2019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三个文段,完成下列问题。

【甲】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康肃问曰:"单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的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共口,徐以构的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丙】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

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元方入门不

顾:照顾

B.吾射不亦

精:精湛

C.康肃笑而

遣:打发

D.故不 意也

错:同"措",安放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下车引

介冑 士不拜

B. 钱覆其口

醒能述

C. 钱不湿

博学 笃志

D. 秦灭韩亡魏

九十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A.即使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轻易(答应),哪里能直接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呢?

B.即使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哪里只是用五百里的土地(就交换)呢?

C.虽然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轻易(答应),哪里只是用五百里的土地(就交换)呢?

D.虽然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哪里能直接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呢

(4)下列对文段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三组对话皆聚焦冲突。三组选文中的人物对话,分别围绕"谁未守信""本领是否值得炫耀""要不要服从秦国要求"进行、

B.三组对话均展现应答智慧。甲文元方有理有据,睿智回应;乙文卖油翁现身说法,类比说理;丙文唐雎据理反诘,沉稳应对。

C.三组选文皆用对比。甲文客人冲动无礼对比元方有礼有节,乙文康肃神闲气定对比卖油翁骄傲自信,丙文唐雎不卑不亢对比秦王盛气凌人。

D.三组选文语言简练。甲文仅"引"字就写出友人惭愧示好,乙文只用"安敢"就显出康肃居高临下,丙文以一"否"字就表现出唐雎态度鲜明。

来源:2019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或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 不若人 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

景泰 间, 吉安刘公宣 于京师龙骧卫,为卫使畜马, 昼夜读书 中,使初不知也。公偶与塾师论《春秋》,师惊异之,以语使,使乃优遇之。未几,发解及第 ……取解时,刘文恭公铉 主试,讶其文,谓必山林老儒之作,及启封,乃公也,人始识公,而文恭知人之名益著。

【注】①景泰:明代宗朱祁钰年号。②刘公宣:即刘宣。③发解及第:(刘宣参加科举考试)发榜考中了解元。④刘文恭公铉:即刘铉,下文中的"文恭"也同。

(1)请用"/"标示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停顿(只标示两处)。

吉 安 刘 公 宣 代 戍 于 京 师 龙 骧 卫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右备容   

②同舍生皆 绮绣   

③师惊   

启封   

(3)选出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衾拥覆/ 语使

B.久而 和/ 公也

C.当余 从师也/谓必山林老儒

D.足肤皲裂 不知/ 文恭知人之名益著

(4)翻译文中画线的语句。

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②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

(5)甲、乙两文内容有相似之处,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来源:2019年四川省巴中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节选自《庄子•徐无鬼》)

【乙】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之上。庄子曰:"儵鱼 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女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选自《庄子•秋水》)

【注】:①濠梁:濠水的桥梁。②儵(tiáo)鱼:俗称白鲦鱼。

(1)下列各项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A.尽垩 · 鼻不伤

人不知 · 不愠

B.游 · 濠梁之上

苛政猛 · 虎也

C.子 · 不知鱼之乐全矣

宋何罪 ·

D.请循 ·

· 真无马邪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 而斫之

②臣之 · 死久矣

· 鱼之乐也

· 安知鱼乐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

②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4)庄子与惠子是辩友关系,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简析。

来源:2018年四川省资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鱼我所欲也》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面句子中,对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故 · 有所不降也

(灾祸)

B.非独贤者有 · 心也

(这样)

C.万钟于我何 ·

(好处)

D.今为所识穷乏者 · 我而为之

(得到)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由是则生 · 有不用也

· 往,暮而归

B.得 · 则生

或以钱币乞 ·

C.乡 · 身死而不受

· 《梁甫吟》

D.所恶有甚 · 死者

求石兽 · 水中

(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散文用排比和对偶。本文第二段大量使用了排比句和对偶句,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且富有文采和气势。

B.本文阐述了孟子的一个重要主张一一义重于生。孟子认为,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C.本文第一段论证思路清。先提出"舍生取义"的观点,再从反面论述为了"义"可以舍生,接着再正面论述为了"生"可以不择手段。

D."本心"即天性,天良。作者用一般人和乞丐都不能接受"嗟来之食"的故事证明人人都有本心,并对失去本心接受"万钟"的行为进行了嘲讽和批评。

(4)翻译下面的句子。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来源:2018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选自《新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 其心志

苦:

②困于心 · 于虑而后作。

衡:

③至于 ·

鄙:

· 得反国

卒:

(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喟 · 叹日

· 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B.被服 ·

· 物喜,不以己悲

C.故宋昭公亡 · 能悟

温故 · 知新

D.孙叔敖举 ·

所恶有甚 · 死者

(3)请翻译下列句子。

①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②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

(4)结合甲、乙两文,概括宋昭公"离国家失社稷"的原因。

来源:2018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广家世世受射。

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矣。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乙】

(广)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阵。 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杀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诱之,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阵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若有急,奈何?"广曰:" 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以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

(1)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避之数 (年)

B.因复 射之(重新)

C.广之 兵(将军)

D.上山 (布阵)

(2)下列加点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今如此 百骑走

五十里之地存者

B.发即应弦

泉香 酒洌

C.汉 飞将军

以应陈涉

D.以坚

如土石何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广本领高强,善于带兵,对匈奴震慑很大,因为他镇守右北平,匈奴很多年都不敢来此侵犯。

B.李广力大善射,但眼力不佳,曾把石头当虎,所以作战时要等敌人靠近了才发箭。

C.李广受士兵爱戴的原因:把自己的封赏分给部下;饮水和食物缺乏时,让士兵先饮用、进食;待人宽厚、不苛刻……

D.一次,与强敌狭路相逢,李广不退反进,下马解鞍,迷惑敌人,保全队伍。这充分体现了他临危不乱、有勇有谋的品格。

(4)翻译下列句子。

①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②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以坚其意。

③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

来源:2018年四川省乐山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饭疏食饮

水:热水

B. 不习乎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C.不亦

说:通"悦",高兴

D.人不 其忧

堪:能忍受

(2)下列加点词语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知之者不如好

辍耕 垄上

B.学而不思

有去国怀乡

C. 不善者而改之

真不知马也

D. 我如浮云

皆朝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都是儒家经典著作。

B.孔子、孟子是儒家代表人物,庄子是道家代表人物,墨子是墨家创始人。

C."六十而耳顺"一句中"耳顺"可理解为听得进不同意见。

D.有很多成语源自《论语》。如温故而知新、任重而道远、舍生取义等。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不知而不愠。

②吾日三省吾身。

(5)请从"学习"和"修养"两方面,在《<论语>十二章》中选一句,写出对你的启示。

来源:2018年四川省广元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阅读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惠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惠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

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 万事莫贵于义也。"

(节选自《万事莫贵于义》)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①故患有所不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不若手足之贵也   

子冠履   

(2)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非独贤者有 心也

亦不可以已乎

B.所欲有甚 生者

万事莫贵

C. 不为苟得也

必不为。何

D.所识穷乏者得我

呼尔而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万事莫贵于义也。

(4)两文都很推崇"义",请选出下列最符合"义"的品质的一组   

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

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③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④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⑤2017年7月6日,来自哈尔滨的侯爽在危急时刻,不顾自身安危,勇敢地站出来,在高空中同闹事乘客搏斗,维护了飞机上全体人员的安全

A.③④⑤    B.①②③    C.②④⑤    D.①②⑤

(5)甲文用"舍鱼而取熊掌"论证了"   "的观点,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论证了"   "的观点。

来源:2018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惠子相梁》)

【乙】

惠子谓庄子曰:" 魏王贻我大瓠 之种我树之成而实 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 无所容。非不呺然 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 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为洴澼 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 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 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 ,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 也夫!"

(《庄子•逍遥游》)

【注释】①瓠(hù):葫芦。②实:结的葫芦。③瓠落:很大很大的样子。④呺(xiāo)然:庞大而又中空的样子。⑤掊(pǒu):砸破。⑥洴澼(píng pì):漂洗(丝绢)。⑦鬻(yù):卖,出售。⑧裂:划分出。⑨樽:本为酒器,这里指形似酒樽,可以拴在身上的一种凫水工具,俗称腰舟。⑩有蓬之心:喻指见识浅薄不能通晓大道理。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谓惠子曰(或:有人)

B.搜于 中三日三夜(国:国都)

C.善为不 手之药者(龟:皮肤受冻开裂)

D.吴王使之 (将:将领)

(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而:①聚族而谋曰

②长跪 谢之曰(《唐雎不辱使命》)

B.于:①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②使人之所恶莫甚 死(《鱼我所欲也》)

C.以:①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②此独 跛之故,父子相保(《塞翁失马》)

D.为:①我世世为洴澼

②吴广素爱人,士卒多 用者(《陈涉世家》)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庄子去看望惠子,惠子第一反应庄子是来争夺相位的,于是大动干戈在城里进行大搜捕。惠子的举动也表现出庄子的过人才能。

B.甲文中庄子讲鹓鶵的故事,辛辣地讥讽了惠子一朝得志,便仗势欺人,为所欲为的丑态,形象生动,富有趣味性。

C.乙文中惠子用大葫芦盛水浆,一不小心,葫芦掉地上摔烂了,惠子觉得自己不善于使用大东西。

D.乙文揭示出一个道理:同样的东西,由于眼光和见识不一样,它所发挥的作用也就不一样。

(4)给乙选文画线句子划分节拍。(划两处)

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5)翻译句子。

①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译文:   

②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

译文:   

来源:2018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节选魏学洢《核舟记》)

【乙】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节选林嗣环《口技》)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其两膝相   

②如有所   

③两 战战   

(2)选出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启窗

百千人大呼

B.佛印 类弥勒

群响毕

C.中轩敞者

中峨冠而多髯者 东坡

D.高 二泰许

历历数也

(3)翻译选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②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4)【甲】文为了清楚而有条理地介绍核舟"大苏泛赤壁"这一主题,作者采用了   说明顺序;【乙】文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通过刻画"宾客"的神态、动作等细节,运用   描写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善"。

(5)【甲】【乙】两文分别表现了民间艺人微雕和口技技艺的高超。这样有着独特魅力的中华文化遗产,正逐渐消失。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认为应该怎样来保护或传承它们|呢?(写出两条合理建议)

来源:2018年四川省巴中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下列各 题。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 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

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选自《列子》)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杂然相

许:赞同。

B. 一反焉

始:开始。

C.固不可

彻:通,贯通。

D.河曲智叟 以应

亡:通"无",没有。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本在冀州

B.惩山北

C.汝 不惠

D.曾不能毁山 一毛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愚公敢想敢做。苦于太行、王屋山的阻塞,他召集家人商议,提出搬走两座大山。

B.愚公谋划周到。面对如何处置土石的问题,他成竹在胸,提出扔到渤海边上,隐土北面。

C.愚公信念坚定。面对智叟的阻止,他回答,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山终有被铲平的一天。

D.愚公感动天地。天帝也被愚公的诚心感动,他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搬走了两座大山。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②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

来源:2017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一词多义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