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综合
初中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阡陌交通  

②便要还家  

③便扶向路  

④处处志之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构思精巧,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叙述了一个曲折有致的故事。

B.陶渊明虚构了一个世外桃源,以此寄托他的美好理想,又表现他理想无法实现的无奈。

C.“不足为外人道也”,短短几个字,却能表现桃花源人淳朴谦逊、不喜张扬的品质。

D.本文以“忘路之远近”开篇,到“遂迷,不复得路”结尾,渲染了桃花源的神秘虚幻。

(4)文中描绘了陶渊明心中理想的生活图景,春秋时期的老子也有类似的描述,试结合链接材料,指出它们的相似点。

【链接材料】

       至治之极,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八十章

注:①至治之极:国家治理得好极了。②甘:美味,以为甜美。

来源:2019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试卷(b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小石潭记》,完成各题。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②怡然不动  

③俶尔远逝   

④以其境过清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如其源。

(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这篇短小精美的山水游记,按“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溪流﹣﹣潭上感受﹣﹣交代同游者”的顺序,记录了作者游览的经历。

B.文章开篇以环珮相击之音来写水声,表现出水声的清脆,令人愉悦;同时也借水声烘托出环境的幽静。

C.第②段写游鱼,先总体写鱼的大体数量和“空游无所依”的状态,接着采用特写镜头写日光鱼影,勾画出一幅生动活泼的游鱼图。

D.作者善用正面和侧面的描写方法来写景物,如“斗折蛇行”,就是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写出了溪流的曲折蜿蜒。

(4)作者感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不仅仅是自然环境的冷清所致,还有更为深层的原因。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作者同时期在永州写给友人的信),探究其深层原因。

【链接材料】

[1]闷即出游,时到幽树好石,暂得一笑,已[2]复不乐。何者?譬如囚拘圆土[3],一遇和景[4],伸展支体,亦以为适,然终不得出,岂复能久为舒畅哉?

(选自柳宗元《与李翰林建书》,有删节)

【注】[1]仆:对自己的谦称。[2]已:过一会儿。[3]譬如囚拘圆土;好像被囚禁在圆形围墙之中。[4]和景:温暖的日光。

来源:2019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试卷(a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 余拏注 小舟,拥 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注:拏,又作"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大雪三日。

雪:    

②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强: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3)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4)选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来源:2019年云南省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富贵不能淫

①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②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往之女家  

②与民由之  

(2)下列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父命之

鹏之徙于南冥也

B.以顺为正者

不以物喜

C.一怒而诸侯惧

窥镜而自视

D.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惧有伏焉

(3)把下面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4)下西对文意理解表述有误的一观是  

A.这篇驳论文,开篇摆出景春的观点,然后针对其“论点”和“论据”展开批驳。

B.作者运用排比句,增强文意的气势和感染力,搞示了大丈失的内涵。

C.古代读书人的理想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与文中“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意思相近。

D.文章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丈夫之冠”为举例论证;“广居”“正位”“大道”为道理论证;“得志”与“不得志”为对比论证。

(5)谈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有何现实意义?

来源:2019年云南省曲靖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甲】【乙】两则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

       世家子弟最易犯“奢”字、“傲”字。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车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趋于奢矣。见乡人则嗤其朴陋,见雇工则颐指气使,此即日习于傲矣。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初五夜,又接弟信,余固恐弟之焦躁也。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弟总宜平心静气。尔与诸弟戒之,至嘱至嘱!

(节选自《曾国藩家书》)

注释:①日:一天天地。②朴陋:粗俗鄙陋。③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气发声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

(1)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非宁静无以致远

致远: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

励精:  

③悲守穷庐

穷庐:  

④此即日习于傲矣

习:  

(2)请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静以修身

皆以美于徐公

B.险躁则不能治性

至则无可用

C.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

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D.车马仆从习惯为常

二虫尽为所吞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线的句子。

(4)【甲】文中诸葛亮认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以“A  ”四字比喻了过度懈怠、不静心于学的人精力衰竭、失去活力的状态;【乙】文中曾国藩以自己为例劝诚弟弟,提出做事宜“B  ”,否则会导致“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的结果;【甲】【乙】两文的作者都认为C  会阻碍“静”的养成,从而影响学习与做事。

(5)【甲】文中诸葛亮提出“俭以养德”的观点,请你结合【乙】文内容,谈谈在生活中该如何培养“俭”的习惯。

来源:2019年云南省昆明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甲文】【乙文】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文】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教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冑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上自劳军

  

②天子且至

  

③曩者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

②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

(3)对此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记叙汉文帝细柳营劳军的故事,重点勾画出周亚夫“真将军”的形象。

B.细柳营常备不懈、严阵以待,文帝处处被要求遵循军令,足见军纪严明,令行禁止。

C.写皇帝和群臣从细柳营军门出来后的反应,从正面表现了周亚夫善于治军的特点

D.本文情节回环曲折,起伏跌宕,人物性格鲜明,充分展示了周亚夫的才华与个性。

【乙文】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注】彘:猪。

(4)对文中画线句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B.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C.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D.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5)请用自己的话说说曾子之妻教育孩子的错误表现为  (不少于6个字),曾子教育孩子的态度用一个四字成语概括是  

来源:2019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要求,回答下列有关文化常识、文学知识及名著的问题。

(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顾茅庐》节选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叙述了求贤若渴的刘备寻访诸葛亮的故事。

B.鲁迅被国人誉为“民族魂”,《社戏》《孔乙己》《藤野先生》均选自他的小说集《呐喊》。

C.《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

D.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如“尊君”尊称对方的父亲,“家君”谦称自己的父亲。

(2)阅读语段,完成题目。

       尼摩船长又一次沉默了,他在平台上排徊,接着他又对我说:“至于海水中的微生物,它们也同样重要。它们吸收海中的盐和矿物质,当一满水中的矿物质被它们吸收后,就变轻了,从而浮到水面上来,后又因为水分的蒸发造成盐和矿物质含量高,又变重了,于是又下沉。正是这种不停的循环,永恒的生命力使得海洋更丰富地、更无穷地壮大发展。这就是真正生命的所在!”

       文段选自被誉为“科幻之父”的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海底两万里》,文中的尼摩船长驾驶的潜艇是[甲]选项中的哪一个?  这艘船所使用的动力是[乙]选项中的哪一个?  

[甲]第比利斯号

诺底留斯号

裴廓德号

阿喀琉斯号

[乙]核动力

生物能

水动力

电动力

来源:2019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下列各题。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

  

②人恒过

过:

  

③衡于虑

衡:

  

④而后喻

喻:

  

(2)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苦其心志

B.无案牍之劳形

C.曾益其所不能

D.凄神寒骨

(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完成填空。

       孟子,名轲,  时期思想家,  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被尊称为“亚圣”。请你写出一句本文之外的孟子的名言警句:  

(5)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理解,并另举一个能证明这一观点的事例。

来源:2019年西藏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守时,府治 被火焚文卷悉烬,遗火 者,一吏也。火熄,况守出坐砾 场上,呼吏痛杖一百,喝使归舍,亟 自草奏,一力归罪己躬,更不以累吏也。初吏自知当死,况守叹曰:" 此固太守事也,小吏何足当哉 !"奏上,罪止罚体,公之周旋 小吏如此,所以威行而无怨。使以今人处此,即自己之罪尚欲推之下人,况肯代人受过乎?公之品,于是不可及矣!

(节选自《智囊》)

【注释】①况:况钟字伯律,南昌人,时任苏州太守,明朝著名廉官。②府治:府衙。③遗火:因失职造成火灾。④砾:小石,碎石。⑤亟:急速,赶快。⑥周旋:这里是对待的意思。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文卷 ·   

②喝使归 ·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固太守事也,小吏何足当哉!

译文:   

(3)选文结尾评论说"公之品,于是不可及矣",况钟的"不可及"之"品"体现在哪里?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来源:2019年天津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的节选文字完成各题。

①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②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抵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母 · 有裘葛之遗

岁:岁月

B.不必 · 余之手录

若:像,如同

C.生以乡人子 ·

谒:拜见

D.言 · 而色夷

和:谦和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古今意义不同的

A.有司业、 · · 为之师

B.撰长书以为贽,辞甚 · ·

C.自谓少时 · · 于学甚劳

D.诋我夸 · · 之盛而骄乡人者

(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号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和生活衣食无忧,与作者当年求学的艰辛形成鲜明对比。

B.作者以"岂他人之过哉"这一反问句式,鲜明地表达观点,显示出不容置疑的力量。

C.因为马生和作者是同乡,且学习勤奋刻苦,所以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高度赞美马生。

D."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一句表明作者担心世俗之人对自已的歪曲,从反面强化了本文的主旨。

来源:2019年天津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耕者王清臣

       天启初,颍川张远度买田颍南之中村,地多桃花林。一日,携榼独游,见耕而歌者,徘徊疃间,听之,皆杜诗也。遂呼与语,耕者自言王姓,名清臣,旧有田,畏徭役,尽委诸其族,今为人佣耕。少曾读书。客有遗一册于其舍者,卷无首尾,读而爱之,故尝歌,亦不知杜甫为何人也。异日远度过其庐,见旧历背煤字漫灭,乃烧细枝为笔所书,皆所作诗,后经乱不知所在。

【注】①榼:古代盛酒或贮水的器具。②瞳:村庄。③见旧历背煤字漫灭,乃烧细枝为笔所书:看到旧的历书背后,用烧过的树枝写的字模糊不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少曾读书  ②故尝歌  

(2)下列对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一天张远度到他家拜访

B.过几天张远度到他家拜访

C.过几天张远度经过他家

D.这一天张远度经过他家

(3)张远度来到“  ”(用本文语句回答)的“颖南之中村”,见到王清臣,主动与他交谈的原因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

来源:2019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岳阳楼记

范仲淹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⑥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注:“淫雨霏霏”,鄂教版写作“霪雨霏霏”;“日星隐曜”,鄂教版写作“日星隐耀”。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②百废具兴  

③则有去国怀乡  

④至若春和景明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寥寥几笔就描绘出洞庭湖壮阔缥缈的景象。

B.“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表达了作者对滕子京虽遭贬谪却做出了显著政绩的充分肯定。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表明古仁人已无悲喜之情,心中唯有天下。

D.文中第③段所描绘的阴冷萧然之景,与第④段所描绘的晴朗明丽之景形成鲜明对比。

(4)有人认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伟大的事,与我们普通人无关,对此,你怎么看?

来源:2018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试卷(b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注】“琅琊也”,教版写作“琅邪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名之者谁  

②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③觥筹交错  

④树林阴翳  

(2)用现代汉语译下面的句子,

①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第②段“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采用对偶手法,描写了山间变幻多姿的早晚景物,两幅画面对比鲜明。

B.第③段”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既照应了首段太守“饮少辄醉”,也凸显了作者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内心抑郁和苦闷。

C.本文除第①段外,每段开头都用领起词语引出下文。从”若夫”到“至于”到“已而”,展开了从景物到游乐到归来的一幅幅画卷。

D.这篇文辞优美的山水游记,通过醉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个画面,展现了太守与民同乐的美好场景。

(4)课文中的“环滁皆山也”,在作者初稿中表述为下面链接材料的内容。请联系课文第①段,分析者这样修改的原因。

【链接材料】环滁四面皆山,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

来源:2018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试卷(a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箫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百废具兴

具:

  

②宠辱偕忘

宠: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3)请从修辞的角度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作简要赏析。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4)本文“后天下之乐而乐”中加点的“乐”和《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的“乐”,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来源:2018年云南省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虽然,受地于先王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B.且秦灭韩亡魏

马无故亡而入胡

C.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闻寡人之耳者

D.徒以有先生也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②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3)唐雎为什么要说到专诸、聂政、要离三人行刺的故事?请简要分析。

来源:2018年新疆乌鲁木齐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综合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