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文言文阅读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节选自《礼记 学记》)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虽有嘉肴 ② 不知其旨也 ③教然后知困
翻译句子。
①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②“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并谈谈你对它的理解。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后面问题。(共10分)
【甲】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乙】李万声善三弦,场置几案一、椅一,上张红缎帐,下设锦绣帏,大书曰“寰球绝技”。俄顷,有人扶之而出,台上下万籁无声,悉心静听。于是整理三弦,引场唱京都时调数句。既而按指轻弹,髣髴锣鼓声,《教子》中之三娘出焉。一曲青衫,抑扬婉转,忽焉而生,忽焉而老生,过门唱句,按腔合板,字字清楚,至生旦对唱,亦无丝毫夹杂。继弹《滑油山》,宛然老旦声调,得心应手,有顿挫自如之妙。终弹洋操一节,军乐声,洋鼓声,步伐声,一时并举,若远若近,不疾不徐,更觉出神入化,令人不可思议也。万声亦盲于目,与王玉峰同。
【注释】①三弦:中国传统弹拨乐器。柄长,音箱方形,两面蒙皮,弦三根,侧抱于怀中演奏。音色粗犷、豪放。②洋操:旧指西式军事和体育方面的操练。③王玉峰:人名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⑴一时齐发 ( ) ⑵不疾不徐 ( )
文章是如何直接表现李万声善三弦的?
下面是选文中划线的语句,请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⑵是整理三弦,引场唱京都时调数句。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台上下万籁无声,悉心静听”,两句话有什么共同点?
阅读《智子疑邻》(共4分)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请你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天雨墙坏( ) (2)不筑( )
请你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阅读《河中石兽》。(共8分)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每题1分,共2分)
(1)阅十余岁( ) (2)遂反溯流逆上矣( )
翻译下列句子。(每题2分,共4分)
(1)众服为确论。 (2)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找出文中说明这个道理的原句。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曳铁钯 (2)溯流
解释下列加点字。
(1)山门圮于河 (2)尔辈不能究物理
(3)啮沙为坎穴 (4)据理臆断
翻译句子。
(1)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
选择题。
讲学家和老河兵都说到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但他们对沉在河中的石兽作出的结论是完全不同的。讲学家据此得出的最终结论是____①_____(A.尔辈不能究物理;B.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C.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D.沿河求之,不亦颠乎?);老河兵的最终结论则为_____②__(A.水不能冲石;B.再转不已,遂反朔流逆上矣;C.求之下流,固傎;D.石必倒掷坎穴中)。
为什么“学者”的结论是荒唐的,而“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从中你有什么收获?
文言阅读(共13分)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下,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①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 ②棹数小舟,曳铁钯( )
③湮于沙上( ) ④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全文后填空。
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水中” 、“顺流下矣” ;讲学家判断其在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 ;老水兵则判断其在 ________________,是因为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不知其旨也甘美 |
B.虽有至道最好的道理 |
C.然后能自反也反省自己 |
D.然后能自强也自己努力图强 |
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自己有困难。 |
B.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 |
C.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 |
D.《兑命》曰:“学学半。” |
《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是( )
A.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B.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C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D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文言文阅读
菊圃记
元结
舂陵①俗不种菊。前时自远致之,植于前庭墙下;及再来也,菊已无矣。徘徊旧圃,嗟叹久之。
谁不知菊亦芳华可赏,在药品是良药,为蔬菜是佳蔬。纵须地趋走②,犹宜徙植修养,而忍蹂践至尽,不爱惜乎?呜呼!贤人,君子自植其身,不可不慎择所处,一旦遭人不重爱,如此菊也,悲伤奈何?
于是更为之圃,重畦植之。其地近宴息之堂③,吏人不此奔走;近登望之亭,旌旄④不此行列。纵参歌妓,菊非可恶之草;使有酒徒,菊为助兴之物。为之作记,以托后人,并录《药经》,列于记后。
【注】①舂陵:地名。②纵须地趋走:就算在人来人往的地方。③宴息之堂:人起居休息的地方。④旌旄:军中用以指挥的旗子,此处借指官兵。
请用“/”给下面语句划分停顿,每句标一处。
(1)其 地 近 宴 息 之 堂 (2) 菊 非 可 恶 之 草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前时自远致之( ) (2)及再来也( )
(3)君子自植其身( ) (4)而忍蹂践至尽( )
下列加点虚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
A.于是更为之圃贤于材人远矣 | B.近登望之亭无丝竹之乱耳 |
C.菊为助兴之物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D.而忍蹂践至尽温故而知新 |
翻译下面语句
谁不知菊亦芳华可赏,在药品是良药,为蔬菜是佳蔬。
作者看到菊花的遭遇后,触发了怎样的感慨?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文言文阅读
【甲】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节选自《礼记·学记》)
【乙】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节选自《礼记·学记》)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人不学,不知道 ( )
(2)弗食,不知其旨也 ( )
把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甲】【乙】论述的内容各有侧重,请概括各段论述的重点。
【甲】
【乙】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课外文言文阅读
郑人逃暑
郑人有逃暑①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徒衽③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
月流影移,复徒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①逃暑:避暑,乘凉。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③衽(rěn):卧席。④濡(rú):沾湿。⑤逾:同“愈”,更加。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徙衽以从阴( ) (2)其阴逾去(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网]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晏子朝,乘弊车,驾驽马。景公见之曰:“嘻!夫子之禄寡耶?何乘不佼①之甚也?”晏子对曰:“赖君之赐,得以寿②三族,及国游士,皆得生焉。臣得暖衣饱食,弊车驽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
晏子出,公使梁丘据③遗④之辂车⑤乘马,三返不受。公不说,趣⑥召晏子。晏子至,公曰:“夫子不受,寡人亦不乘。”晏子对曰:“君使臣临⑦百官之吏,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齐国之民;然犹恐其侈靡而不顾其行也。今辂车乘马,君乘之上,而臣亦乘之下。民之无义,侈其衣服饮食而不顾其行者,臣无以禁之。”遂让不受。 (选文有改动)
【注释】
①佼:好。 ②寿:保。 ③梁丘据:人名。 ④遗:wèi,送。 ⑤辂车:大车。多指君王用的车。 ⑥趣:同“促”,赶快。 ⑦临:治理,管理。
解释下列加点字。
(1)晏子对曰 (2)臣得暖衣饱食
(3)公不说 (4)然犹恐其侈靡而不顾其行也
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公使梁丘据遗之辂车乘马
A.夫子之禄寡耶 | B.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 C.吾欲辱之 | D.民之无义 |
请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弊车驽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
从选文看,身为国相的晏子有哪些优秀品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本题共4小题,共13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沈复《幼时记趣》)
解释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明察秋毫( ) (2)项为之强( )
(3)徐喷以烟( ) (4)鞭数十( )
翻译下列句子。
(1)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2)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请概括文章写了作者童年生活的哪几件“物外之趣”?
作者童年为什么会发现这些“物外之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狼施威
狐笑猪曰:“汝蠢然一物,焉能及我?”猪曰:“汝何必笑我,汝亦不见得能立功于世。”狐曰:“我之皮,能衣被苍生①,如何言无功?若汝则无功耳。”猪曰:“我之肉,能供人果腹,如何言无功?”羊贸贸然②来,曰:“汝等不必争,我能兼二者之长,又当如何?”语未竟,狼突如其来,尽扑杀而食之。笑曰:“这一般奴隶性质的畜生,动辄③言功,只合④做我的牺牲⑤也。”
(选自吴妍人《俏皮话》)
「注释」
①衣被苍生:造福百姓。②贸贸然:莽莽撞撞的样子。③辄:就。④合:能,配。
⑤牺牲:古代用来作祭祀的猪、牛、羊等动物,文中指食物。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汝蠢然一物 ②焉能及我
③语未竟 ④尽扑杀而食之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相同的两项是
A.若汝则无功耳未若柳絮因风起 |
B.尽扑杀而食之相委而去 |
C.我之皮,能衣被苍生下车引之 |
D.羊贸贸然来公欣然曰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我之肉,能供人果腹,如何言无功?
②汝等不必争,我能兼二者之长
③笑曰:“这一般奴隶性质的畜生,动辄言功,只合做我的牺牲也。”
读了这则短文后,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后面问题。
【甲】蒋氏大戚,汪然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选自柳宗元《捕蛇者说》)
【乙】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地著:定居一地),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人情(人之常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夫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廪:米仓。),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
(选自晁错《论贵粟疏》)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君将哀而生之乎 ( ) (2)又安敢毒耶( )
(3)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 ) (4)备水旱 ( )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1)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2)明主知其然也。
甲乙两文都是封建社会的官员针对当时社会现状写的文章,他们的写作目的各是什么?他们的写作目的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似处:
疑人窃履
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适使其仆市履于肆,仆私其直而以窃履进,楚人不知也。他日,友人来过,·见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骇曰:“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遂与之绝。逾年而事暴,友人踵①楚人之门,而悔谢曰:“吾不能知子,而缪②以疑子,吾之罪也。请为以如初。”
(选自《历代寓言大观》,作者王守仁)
【注释】①踵:到,走到。②缪:“谬”,错误,荒谬。
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提供的义项,为下列的加点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①友人来过( )
A.走过,经过 B.胜过,超越 C.错误,过失 D.访,探望
②逾年而事暴( )
A.暴露,显露 B.凶恶残酷的 C.突然 D.欺凌,损害
下面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适使其仆市履于肆。
A.甚意,汝之不惠。 | 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C.微斯人,吾谁与归? | D.行者休于树 |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
联系全文,你认为友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并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加以评价。
试题篮
()